- +1
云南勐海:“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促振兴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是“云南六大名米”产地之一,也是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近年来,勐海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强村富民”目标,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走进距离勐海县勐遮镇13公里的曼恩村委会曼拉村小组,家家户户盖起了新式傣楼,村道宽阔,村风文明。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两级组织部门统筹下,曼拉村小组坚持党建引领,以集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模式,一扫过去围墙高悬、垃圾遍地的迹象,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
曼拉村小组村民在文化亭阅读(资料图)。新华网发(勐海县委宣传部 供图)
村内实行“人车分流”,是曼拉村小组在西双版纳农村地区的创新一举。据了解,曼拉村小组现有5个停车场,货车、农用车等都要规范停留。
“建停车场也是村里土地整治的一部分,我们将村民的土地全部归拢,推平闲置土地,按等级重新平均划分。”曼拉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岩温龙说,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党支部顶住压力,调动发挥护村队、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优势,移风易俗,开发利用闲置集体土地50余亩。
据了解,曼拉村小组通过乡村治理,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依托当地人文景观,促进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今年7月,在曼拉村小组集中连片田里打造的彩色稻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勐遮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玉燕罕表示,曼拉村小组下一步将围绕生态乡村游,打造绿色生态田园农庄,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赋能产业发展
勐遮镇是“勐海香米”核心产区,早年因经济条件制约,当地农户摆摊散卖或等米商上门,大米卖不上好价格。2011年6月,同为种植户的勐遮镇曼勐养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岩三嫩领头成立了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
“合作社以水稻种植和收购加工、销售大米为主,除了按市场价选购大米以外,也支持村民以农田等方式入股,享受大米收购会员价和一年两季的分红。”岩三嫩说,合作社通过创新“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出了党建与产业融合的有效途径。
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大米加工分红大会(资料图)。新华网发(勐海县委宣传部 供图)
合作社成立初期,针对大部分村民害怕“挣不到钱”和“种不好米”等问题,村“两委”走村入户讲解加入合作社的好处,邀请州县技术人员下乡指导,按照市场需求统一选育优质稻种,实现水稻亩产量由600公斤增至70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200元。
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村寨村民1000余户,已培育创建出“傣坝田园”等品牌,新品“滇味小锅米线”即将投产。“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把好粮食安全大关,同时依托电商、农博会等平台,做好大米品牌影响力创建。”合作社负责人玉儿嫩说。
党建带动经济发展
作为普洱茶重要产地,饮茶、贸茶等习俗在勐海县已形成特定文化。2013年,经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两级组织部门牵线搭桥,勐宋乡人民政府引入一家古树茶加工民营企业——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雨林古茶坊”)发展茶产业。
航拍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资料图)。新华网发(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为了让群众懂得专业管理茶园,参与到产品标准化生产,2016年,雨林古茶坊正式成为勐海县“百企帮百村”会员企业,同年成立党支部,委派懂民风、有专长的科技人员长期入村蹲点帮扶,邀请省、州、县茶叶专家下乡指导培训。
据介绍,雨林古茶坊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在勐宋乡曼吕村等地建了6个爱心扶贫车间和大量古茶坊,截至2019年底,以“三聚三富三增”兴茶扶贫模式,让合作茶农每户年均增收1.2万元。
经过发展,目前,雨林古茶坊已有“雨林古茶坊”和“雨林古树茶”两个品牌,建立全国首家“古茶叶基因库”,收录茶样本3万多种,产业发展覆盖全州13个乡镇3000户茶农。(完)(李宁 明德)
原标题:《云南勐海:“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促振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