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控烟专家谈“电梯劝烟猝死案”:室内公共场所应完全禁止吸烟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克安
2018-01-25 14:03
绿政公署 >
字号

一槌定音,郑州中院对“电梯劝阻吸烟案“二审交出了法律和民意的双重百分卷。

无论一审还是二审,都强调医生并无过错,其最重要的依据即是郑州早有规定:“市区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电梯间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

这句话中的“禁止”二字,是此案最具有决定性的一个关键词,也为其他地区制定控烟办法提供了启示。

事实上,控烟办法强调“禁止”而非“控制”,既可以避免各地出现不同理解或解释的法律条文,也大大节约了立法的成本、减少了执法的难度。

公共场所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对于室外公共场所应该是控制或限制吸烟,而对于室内公共场所应该是100%禁止吸烟。如果笼统地说“控制”,那么在室内公共场所设吸烟室是否也算“控制”?或者仅仅在会议室禁止吸烟,而在走廊、洗手间、大厅等其他地方可以吸烟,是否也算“控制”?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防止接触二手烟,需要在特定空间或环境完全禁止吸烟。任何其他方法,包括通风、空气过滤和划定吸烟区或设立吸烟室的做法,都是无效的。

在河南郑州“电梯劝阻吸烟案”中,一审法院虽然裁定医生劝阻与老人猝死并无因果关系,医生没有过错,但仍判决医生向老人家属补偿1.5万元。

这一案件经媒体曝光后立即在网络引起热议,有人甚至称“从此以后选择默默忍受二手烟”。

河南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月23日公开宣判了二审结果,认定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这一结果对正在全国人大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草案》中关于烟草危害的第三十三条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正如前文所述,“控制”和“禁止”,一词之差,天壤之别。

法律条文应该尽可能明确哪些是禁止的,避免引起歧义。“控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有地点、程度的差别。

正因为郑州有电梯内禁止吸烟的明确规定,这位医生劝阻他人吸烟符合法律要求,完全应该得到支持。因此,第三十三条关于公共场所吸烟的内容必须加以明确:“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特定的室外场所禁止吸烟”,这样既可以避免各地出现不同理解或解释的法律条文,也大大节约了立法的成本、减少了执法的难度。

这绝非文字游戏。《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其内容应该全面、其条款应该清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公民的健康权益不受侵害,也才能以法律来 “推动和保障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面对中国的三亿多吸烟者和七亿多二手烟受害者,为了实现2030年达到成人吸烟率降低到20%以下的目标,明确表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相关条款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作者系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内知名控烟专家)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