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怎样减少孩子近视?家长先学起来!

2022-08-29 18: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暑假期间,儿童青少年容易出现

生活不规律、缺少户外活动、

长时间室内近距离用眼等情况

易发生近视或近视程度加深

开学在即,视力问题更是让家长担心

怎样才能减少近视?

今天,我们请来眼科专家

为大家排忧解难

QUESTION

01

近10年来,近视逐渐增多,尽管家长、学校和眼科视光医生想了很多办法,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近距离用眼越来越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无论是功课学习还是课后休闲,近距离的用眼时间比过去多了很多。

QUESTION

02

近视有哪些危害?

近视有很多矫正方法,包括框架眼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成年后可以选择多种手术矫正,因此近视本身没有特别可怕的地方。但是有一部分近视,医学上称为“病理性近视”,对人眼的影响很大,常常对视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病理性近视,“成长”于儿童青少年时期,造成危害于中年期。哪怕做了近视矫正手术,病理性近视对眼睛的危害依然存在。

QUESTION

03

近视的防控重点有哪些?

一个是防,就是没有发生近视的孩子,要想办法尽量避免近视产生。第二个是控,是指已经有近视的,想办法控制近视发展的速度,最终目标是尽量将近视度数控制在600度以下、眼轴不超过26.5毫米。防和控,有一个重要的通用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防、控的重要评估方法,是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完善眼部检查和视光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档案。

QUESTION

04

视力、近视度数和眼轴,哪个最重要?

视力意味着上课时孩子能否看得清黑板;近视度数变化的话,就得查找原因,还得考虑是否要换配眼镜;眼轴检查的结果最为客观,因而最重要。视力是一种主观认知测试,某些所谓的“治愈近视”方法,就是通过认知训练,提高视力表检查结果,忽悠了家长和孩子。孩子的眼睛调节力丰富,只有散瞳(睫状肌麻痹)后的度数才是靠谱的结果。近视的防控结果,医学上是以眼轴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QUESTION

05

适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主流方法有角膜塑形镜(简称OK镜)、离焦框架眼镜(又称功能眼镜)和离焦软镜。其他方法还有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红光照射(哺光仪)等,虽有不少试验和实际应用已经证实其效果,但是医学界的认识尚未完全一致。需要知道的是,第一,不是所有方法适合于所有孩子,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检查后,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试用,再选择合宜的控制方法。第二,目前没有能够达到100%的近视控制方法,通常是以眼轴测量(每年增长不超过0.3毫米)和散瞳后的近视度数(每年近视加深不超过75度)为参考标准。

QUESTION

06

为什么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防控近视,拿着验光单去眼镜店配不行吗?

现在规范的眼镜店的配置已经大有改进,但是缺乏防控近视相关的医学检查方法,比如眼镜店不能进行散瞳检查,也没有医生帮助及早发现近视的眼底并发症,更不可能配置精确到毫米以下级别的测量设备。如果选择了角膜塑形镜,必须要有角膜疾病专业知识的医生帮助检查和判断,才能确保孩子眼睛的安全。近视防控是医学行为,建议选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就诊和随访观察。

QUESTION

07

遗传性近视会更严重吗,近视严重了怎么办?

是的,医学上普遍认为,遗传性近视造成的眼部并发症要多于后天获得的近视。现在医学上确定的近视相关基因有20个左右,也有一些实验室开始尝试近视相关基因检测。无论哪种近视,都需要做好防控,孩子每3个月到眼科检查一次,近视的成年人至少每年一次散瞳眼科检查。绝大多数近视并发症都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效果也很好、很可靠。

人每天从外界获取的信息

80%以上依赖于双眼

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持久

保护好孩子的双眼

需要多方积极参与

愿良好视力陪伴孩子们的一生

原标题:《怎样减少孩子近视?家长先学起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