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女骑士,冲进重庆山火

2022-08-29 19: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8月26日,牵动国人情绪的重庆缙云山山火,终于在凌晨被扑灭。

这是一场两万多人参与的灭火。其中除了消防战士、武警官兵和大量志愿者外,不可漠视的,是上千位摩托车手的力量。

最初因地势原因,车辆无法进入灭火现场,所需物资难以获得及时供应。于是,一时之间摩托车成为主力军。

山城市民们骑着摩托从四面八方赶来,冲入山火中与生死和时间较量。这样的朴素、勇敢,打动了太多人。

最近,「最人物」联系到几位参与灭火的摩托车志愿者,听他们讲述了那场持续数天的大火,和他们在现场的一些经历。

8月21日,得知老家附近的山上起火,张雨第一时间赶了过去。

那是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也是张雨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起火点的位置在虎头山(缙云山支脉),离他家大约七八公里远。

此时的张雨,正身在40公里外的江北区机车俱乐部。出于想灭火的强烈念头,这个00后男孩叫上几位朋友,火速赶往现场。他骑一辆价值5万元的奥地利ktm摩托车,抵达了起火点。

他们是一群爱玩机车的年轻人,同行的人中,22岁的张雨是其中的“小领导”。今年3月份,他组建了一个名叫聚溪的俱乐部,汇齐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7位00后机车爱好者。

越是靠近起火点,张雨越发斗志昂扬。按照他的猜测与设想,他会冲到最前线参与这次灭火行动。

令张雨没有想到的是,现场缺乏的并非灭火人员。

他向「最人物」回忆,第一天刚到山上时,现场的志愿者并不多,他们有幸成为最早一批到达、且最为了解情况的一拨儿人。

当时困扰救援人员的问题是,前线的消防战士急需物资供给,却苦于山上路窄,汽车无法运载所需物品上山。

这时,摩托车因体型小、灵活方便,成为转运物资的首选。张雨和他的朋友们就此派上了用场。

张雨(左二)和他的00后朋友

顶着40多度的高温和山火的双重炙烤,灭火人员对饮用水的需求量大增。因此,瓶装水成为第一批需要送达的物资。

张雨有些庆幸,他带了两个骑行包和几捆绳子过来,眼下,这两样东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运输工作。

但困难仍是肉眼可见的。山上地势起伏变化大,有些路段刚由挖掘机开辟出来,泥土松软,摩托行驶在上面,车轮很容易打滑或深陷其中。埋藏在土里的石块,也成为阻拦他们前进的一大障碍。

另一重考验是,路面上的灰尘过于厚实。通常人从上面走过,泥土就轻易没过脚面。每一辆摩托车开来,周围的“能见度大约不超过两米。”

最丧气的一次,张雨记得,一连摔倒了好几个人。“我们都没有负重骑行的历史,第一次背那么重的东西,上山的路又不好走,然后第一个摔了之后,后面的被惊吓到了,第二个第三个,连着摔了一排。”

与张雨一样对上坡路忐忑不安的,还有志愿者吴朴慧,她在8月22日中午抵达现场,当时的志愿者人数明显多了起来。

这个出生于1997年的女孩,是一家车行老板,她性格爽朗,其他摩托车手们爱和她以兄弟相称。

山上救援那几日,吴朴慧身穿白色短袖和黑色长裤,背一个竹篓运送毛巾、葡萄糖、盒饭、油锯、灭火器等前线所需物资,每天骑车穿梭在尘土飞扬的山路上大约30个来回。

尽管有着7年骑行经验,吴朴慧在第一次尝试上坡时,还是感到有些受挫。她在行至半路时,遭遇了轮胎打滑,不小心侧翻到地上,压住了自己的一条腿。

还好车身不太重,她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气,将车子扶了起来。

志愿者们在山火中穿梭,另一边,招募骑手的信息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传播。

“北碚区虎头山需要摩托车20台”

“北碚区需要踏板车或者街车一台”

……

职业车手、机车爱好者、外卖员及车行老板纷纷自发报名,现场的“骑士们”越聚越多,很快就达到了好几百人。

山城的摩托车大军,成了灭火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几天灭火时的紧迫感。

在山林的空地上,散布着两辆救护车和十几辆挖掘机。因天气炎热和火情紧急,医护人员负责处理现场突发的中暑、擦伤、烧伤等病症。挖掘机用来给摩托车开路,开垦阻隔带,以便控制火情。

为防止大火蔓延至山脚下的村庄,一条隔离带很快就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成功出现在半山腰。

虎头村的火情暂时得到了控制。

这并不代表足够安全。天色逐渐暗下来,一些志愿者在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后,选择下山休息,另一部分人自发留在山上,随意坐卧在某处,有任务时,随叫随到。

睡在地上的志愿者

白天与黑夜轮转间,所有人仿佛陷入一场拉锯战。根据吴朴慧的讲述,白天参与灭火的人数较多,到了晚上,留下的大多是消防战士和部分志愿者,加上夜间可能起风的因素,白天扑灭的一些火点会在晚上悄悄复燃,给大家的工作带来新一轮的压力。

她亲眼看到过复燃的场面,“几分钟的时间差不多就燃到半山腰了,浓烟很大。”

那一次,吴朴慧的两个同伴执意往山上的火点前线送水,其他志愿者都劝他们往回撤,她也站到同伴的对立面,告诫他们其中的危险。

这时,其中一个同伴“又急又凶”地对她说:“那上面的人怎么办,就不管了吗?”

吴朴慧反倒愣住了。他们告诉她,就去送一趟,结果反复跑了四五趟才往回返。等了好久,吴朴慧隐约看到两个身影朝自己走来时,冲上去拉起他们就往山下走。

也只有在那样的情境之下,他们才能深刻感受到火灾现场带给人的紧张与不安。

此前,吴朴慧是一个怕黑的女孩,晚上不敢一个人走夜路。但那天听说需要摩托车手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如今置身在这样的救灾现场,夜里一个人下山时,四周漆黑一片,吴朴慧却感觉不到恐惧。确切地说,就连身体上的疲惫感都被她忽略掉了。

“一点都不累。”她说。尽管因长时间背重物,她的两个肩膀已经红肿起来,她也没太在乎,“用冰敷一下就消肿了。”

男友李有霖和车行里的小弟左平,在她的影响下,也一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作为一个重庆人,作为一个机车爱好者,这是我应该有的责任心。”吴朴慧平静地说。在这些以男性为主的“骑士”中,吴朴慧是最容易被认出的女骑手之一。她的蓝色头盔上有一个大红色的蝴蝶结,也因此,她被网友们称为“蝴蝶结骑士”。

一天从早到晚地忙碌,吴朴慧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上都臭了。”吴朴慧家离救援现场并不太远,但她依然坚持长时间守在这里,生怕一来一回耽误时间。

在缙云山救火期间,摩托车手们每天早上赶来后,先将消防员、医护人员和一些志愿者一个个驮到灭火前线,紧接着开始运送各项物资。

最先加入到志愿者队伍的张雨,对现场的情况较为了解,因此,他在运送物资之外,还被赋予了“指挥调度者”的身份。

头两天,他常常在现场陷入混乱局面,或需要调度车辆和人力时,举起一个大喇叭喊话。

到了第三天,张雨的车钥匙丢了,无法继续承担转运物资的任务,他只好全力去做指挥工作。

志愿者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到了第四天,由他负责管辖的摩托车已达到600辆。张雨告诉「最人物」,每个夜晚降临,山头到山脚全是摩托车的灯光,而另一侧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涌动着的熊熊山火。

他距离大火最近的一次,是给前线送物资。当时骑行在山路上,隔离带上的火迅速朝张雨靠近,“估计只有5-10米。”他说。

那是一种连呼吸都困难的感觉,整个空气都是烫的,加上漂浮着的粉尘,“只觉得让人难受。”

运送物资的路上尘沙漫天

通往灭火现场的山路陡峭狭窄,加上坡多、坡陡,路面泥土松散的特点,就连越野摩托车到了最具挑战性的那条坡,通常也都败下阵来。

此外还要防备摔入路两侧高达几十米的悬崖中,“最陡的坡看着有70多度,反正我是不敢骑上去。”吴朴慧说。

那条传说中的陡坡,几乎让所有人止步于坡前。

职业车手杨杰是8月24日凌晨出发,去往朝阳中学附近的。这是另一个起火点,正欠缺人手。他解释,自己所在的救援队伍,是公司老板组织起来的,一共派出了30多人,外加7辆四轮越野摩托车。

他有着3年越野经验,但同事中最让他敬佩的,是一位拥有20多年越野经历的职业赛车手。

饶是这样经验丰富的人,面对艰险的坡路时,也还是选择了放弃。“他也想尝试,但看了一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上旁人也在劝止,就放弃了。”

在杨杰看来,那条坡路仅是步行,也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

为了不影响物资输送的速度,他们一致采用摩托车加人力的协作方式进行战斗。先是由摩托车将物资点的物品运送到坡前,再由一拨儿志愿者手提肩挑,一步步爬上最高点。

志愿者的数量仍旧在增加,附近有更多的居民加入了进来。等到现场人足够多时,大家开始组成人墙,将运至坡底的物资,以人传人的方式,输送到救火前线。

摩托车打前锋,人墙来接力。这极大节约了运送物资的时间,“再往上纯靠人力走,还需要两公里呢。”杨杰说。他在这次救援中,开着一辆四轮越野车来回奔波。

这种车辆,装载量是普通机车的好几倍,杨杰等人的加入,减轻了物资供应上的压力。

为防止晒伤,他戴着一顶红色棒球帽,也有人将湿毛巾搭在头顶祛暑。

杨杰所在的运送物资现场

杨杰看到过志愿者中暑后的反应,全身乏力,不停呕吐,“吐出来的都是水,因为天气热,大家都没怎么吃东西,一直在喝水。”

中途还有三架无人机加入了进来,代替摩托车向前线运送灭火器等物资。不过,杨杰听说后来有一架无人机打到了志愿者的脑袋,“就都停用了。”

为尽快扑灭山火,每位志愿者都很卖力。

开挖掘机的一位师傅在作业时,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到了悬崖下。十几个志愿者跑过去,把竹子砍伐掉,捆绑成担架,一起将师傅运到了山下。

张雨的一个朋友在骑车送消防员下山时,与迎面而来的一辆摩托弯道相撞,车子当场“龙头和车身分离”,所幸人都无碍。

不少人的车子因路况差和超负荷使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损伤。张雨的奥地利ktm先是在第一天摔断了脚踏、磨花了外壳,又在第二天摔断了反光镜。

平时惜车如命的他顾不上心疼爱车,修理一下继续用。这次陪他一起过来的00后中,有一位朋友专门在现场免费为大家修车,张雨感慨,“一晚上大概能修一二十辆车,手都磨出茧了。”

一位00后修车师傅的手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位骑手的摩托车竟被人偷走,还好在当地派出所的追查下,车被成功寻回。

让张雨恼怒的不止这些。当地有些网红为了蹭流量,打着上山当志愿者的借口,进到现场到处拍摄,严重扰乱了其他志愿者的正常工作。他气得破口大骂,让对方滚。

但也有让他感到宽慰的事。一天晚上,张雨在山路上走时,一个坐在地上的男孩主动跟他说话。这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白天的时候,他在山上做志愿者,晚上因为害怕走夜路,一直没敢下山。只好向路过的张雨求助。

出于好奇,张雨打听了男孩做志愿者的原因。理由是,这里有他的母校,他不愿看着母校被大火吞噬。

这让张雨想到他自己——守护缙云山,也就是守护他自己的家。

张雨把他送到了山下。后来再见面时,男孩身边出现了很多同他一样年轻的面孔,“他把他同学都叫过来了。”张雨说。

8月25日,两条不同点位的隔离带挖通后,北碚决定“以火灭火”。

以火灭火的原理是,反向点火、以火制火,在两股山火相遇的瞬间,隔绝山火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和可燃物,将火扑灭。

当天晚上8点半,消防员开始反向点火。山火随着时间,一点点缩小范围,减弱火势。夜里11点,火光逐渐消失。

现场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持续多天的山火,终于被扑灭。

随后,山下的志愿者开始赶至山上,清理火场。

凌晨2点多,人群慢慢散去。张雨回家后,莫名睡了个好觉,那是这五天四夜以来,他睡得最踏实的一觉,“从凌晨三点睡到了下午两点多。”

吴朴慧也回了家。让她格外兴奋的是,就在回家的当天晚上,一位陌生女孩给她送来了两杯奶茶。

“我太开心了,真的像我想要的那样,三分糖,不加珍珠,冰冰的。”吴朴慧流露出感激的情绪,她放慢语速道:“那杯奶茶的味道都感觉跟平时不一样了,很甜,很好喝。”

有关这杯奶茶的故事,还要从几天前说起。

在救援现场,吴朴慧说,想喝一杯不加珍珠的三分糖冰奶茶。

这条视频很快在网上有了热度,住在吴朴慧家附近的一位女孩了解了她的“奶茶”诉求,于是乘着夜色找过来,将奶茶交给她,便匆匆离去。

就像这次缙云山大火中,做好事不为留名的各位外省骑士。

云南的一位女孩,在路上走了一天一夜才终于到达缙云山。8月26日,山火彻底熄灭后,她将车托运回去,自己买了张高铁票回家。

山东和贵州也有骑手赶来。一位叫孙浩的小哥,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花了三天时间,骑着一辆无极越野车从哈尔滨来到北碚区做支援。救火工作结束后,孙浩很快又骑着车离开了。

有人在“摩友”(摩托车爱好者之间的称呼)群里发了寻人通知,希望有人见到这位小哥时帮忙拦一下,“这么远来重庆一趟,不能让人家寒心!”

山火结束了,缙云山救火骑士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张雨说,假如山火复燃或重庆再发生此类火灾,他还会义无反顾奔过去。

吴朴慧也是。不过她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红色蝴蝶结,竟然会让大家记住她。在这次一千多人的摩托大军中,吴朴慧因戴着上面缀有蝴蝶结的头盔上坡下坡地忙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蝴蝶结骑士”,也成为大家爱叫的一个称号。

唯一的一点遗憾是,在救援工作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天,吴朴慧的蝴蝶结从头盔上掉了下来。

她将它捡拾起来,一直带在身边,收工撤离时,蝴蝶结也随同她一起回了家,“我舍不得扔它,不过到现在都还没洗呢。”

无论如何,它都是吴朴慧漫长人生里一个别样的见证。

蝴蝶结的意思,是女孩,也是骑士。

吴朴慧

*图片皆来自受访者

原标题:《一个女骑士,冲进重庆山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