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
  • +1
    41

【社论】实习乱象蔓延到省属重点大学,要警惕

2018-01-23 18:47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近日,山东聊城大学学生在网上发布了一封“求助信”,该学校要求数百名大三同学,在寒假期间(包括春节期间)到昆山康佳等公司“实习”。

名为安排实习,学校却是与劳务中介签订协议,强制让学生在工厂流水线上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上螺丝”低级工作;之前承诺的“一天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没有夜班,加班工资翻倍”,实际却是每天工作13小时以上,有的班甚至安排在晚8点到第二天早8点,待遇甚至低于仅需要初中学历的普工标准。

面对学生的质疑,学校搬出“大棒”+“洗脑”的组合拳:不实习没法领毕业证;老板和导师都不喜欢“受点罪”就发牢骚的学生。

种种迹象表明,学校口中所谓的“实习”,不过就是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转卖”给了企业。而据学生反映,他们所在的工厂,当下正逢生产旺季,劳动力缺口大,远不止聊城大学一个学校大量派学生来干活。

类似的“变了味”的实习现象,早非第一次出现。澎湃新闻记者去年2月实地暗访调查就发现,部分职业院校存在与劳务中介“合作”,以实习的名义将学生送到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而中介、学校从中收取“人头费”。

之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给澎湃新闻发来回应《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有关问题的答复》称:针对校企合作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教育部正在研究起草《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不断加强标准建设。

要看到,过去将学生实习当作捞钱项目的,多是职业学院,而这次的聊城大学则是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这种不良风气,从职校蔓延到大学,或是一种更严重的警示。特别是在劳动力短缺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双重背景下,更要防止变异的“校企合作”,瞄准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乘人之危”将大学生送入工厂当廉价劳动力。

实习,是职校和大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专业理论之外的实践锻炼,并不是随便找个可以让学生“出力”的地方这么简单,更非学校谋利的渠道。被校方利益驱动的实习,一方面构成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伤害,另一方面,也是对正常的人才培养机制的一种扭曲。这样的人才培养出发点,如何让家长和学生放心?如何对得起公共投入?

“实习乱象”从职业学院蔓延到省属重点大学,这值得严肃对待。之前,教育部曾表态:对违规实习问题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聊城大学作为堂堂省属重点高校,为什么要把自己学习安全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强制送去干“上螺丝”的活,且收入还低于只需要初中学历的普工?当中有没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大学要对自己学生负责、要对自己的学术声誉负责,这也需要教育部兑现之前严肃整治“实习乱象”的承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41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144)
    发表
    热评论
    关键是人车分道!进一步说,建立专门的骑行场所和道路,才能解决核心矛盾。我曾是山地车越野业选手和模具设计者,曾与Kona(北美一线自行车品牌之一)有过合作,到北美观摩过(比如NICA即“美国州际中学生骑行协会”组织的全美高中生山地车越野冠军联赛,亚利桑那州的cactus杯——这是个已有30年历史的民间大规模自行车赛事,参赛者从5、6年级小学生到60岁爱好者,包括闪电、崔克、佳能戴尔、kona等品牌赞助的u18、u21青年队及多个骑行俱乐部)。美国是,山地车越野、bmx花样车、公路车竞速这三大类,各个州都修建了很多专门骑行场所,包括bump场即“泵道”、山地车/bmx车公园、公路车竞速道路。亚利桑那一个州,就有各类自行车公园和场所三百余个,最少的阿拉斯加州,也有一百余个。中国,自行车公园一共不超过20个吧(杭州勇峰,河北崇礼的规模最大,但在美国就是很普通的中小型规模)。所以在美国,基本是“各有其道”,“各行其道”,不像中国的“自行车上公路暴走”和“山马”(即山地车压马路、山地车本身是针对山野林道越野设计的车型,但国内缺少越野场所,所以造成“山地车压马路”现象)。即便夏威夷岛,大多数公路都有自行车道,并有醒目的标识。美国还保有大量天然和历史上的半铺装路,其中一些禁止机动车通行,专门留给自行车骑行,不像中国,凡是路,就修成跑机动车的。
    2024-09-14 ∙ 广东
    回复
    举报
    • 展开
      • 2024-09-14 ∙ 广东
        回复
        举报
    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骑车,我认为把事故原因和责任都推给山地车和公路车骑者,既不公平又不客观。
    滨江骑行事故多发,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条列如下:
    1,设计问题,多数路段骑行道和步行道连在一起,没有隔开。应该是骑行道和步行道分开,各行其道。
    2,行人问题,经常有行人走在骑行道上(更有甚者突然窜到骑行道上,这相当危险)看手机拍视频,有些路段午饭后散步者相当多(如陆家嘴路段),提醒还置若罔闻。
    3,跑者问题,有少数跑者在骑行道跑步,提醒不听。
    4,共享单车骑者问题,边骑车边看手机、拍视频、随意停车、并排骑、各种不安全行为频发。
    5,小孩子骑者问题,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12岁以下小孩子是不能上路骑车的。小孩子骑行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足,经常蛇行(安全大忌)父母与孩子并排骑行,很不安全。
    6,山地车公路车骑者问题,速度过快,借步行道骑行、超车等。
    2023-10-25 ∙ 上海
    回复
    举报
      不但骑得快,嘴里还经常骂骂咧咧
      2023-10-19 ∙ 上海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关键是人车分道!进一步说,建立专门的骑行场所和道路,才能解决核心矛盾。我曾是山地车越野业选手和模具设计者,曾与Kona(北美一线自行车品牌之一)有过合作,到北美观摩过(比如NICA即“美国州际中学生骑行协会”组织的全美高中生山地车越野冠军联赛,亚利桑那州的cactus杯——这是个已有30年历史的民间大规模自行车赛事,参赛者从5、6年级小学生到60岁爱好者,包括闪电、崔克、佳能戴尔、kona等品牌赞助的u18、u21青年队及多个骑行俱乐部)。美国是,山地车越野、bmx花样车、公路车竞速这三大类,各个州都修建了很多专门骑行场所,包括bump场即“泵道”、山地车/bmx车公园、公路车竞速道路。亚利桑那一个州,就有各类自行车公园和场所三百余个,最少的阿拉斯加州,也有一百余个。中国,自行车公园一共不超过20个吧(杭州勇峰,河北崇礼的规模最大,但在美国就是很普通的中小型规模)。所以在美国,基本是“各有其道”,“各行其道”,不像中国的“自行车上公路暴走”和“山马”(即山地车压马路、山地车本身是针对山野林道越野设计的车型,但国内缺少越野场所,所以造成“山地车压马路”现象)。即便夏威夷岛,大多数公路都有自行车道,并有醒目的标识。美国还保有大量天然和历史上的半铺装路,其中一些禁止机动车通行,专门留给自行车骑行,不像中国,凡是路,就修成跑机动车的。
        2024-09-14 ∙ 广东
        回复
        举报
        • 展开
          • 2024-09-14 ∙ 广东
            回复
            举报
        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骑车,我认为把事故原因和责任都推给山地车和公路车骑者,既不公平又不客观。
        滨江骑行事故多发,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条列如下:
        1,设计问题,多数路段骑行道和步行道连在一起,没有隔开。应该是骑行道和步行道分开,各行其道。
        2,行人问题,经常有行人走在骑行道上(更有甚者突然窜到骑行道上,这相当危险)看手机拍视频,有些路段午饭后散步者相当多(如陆家嘴路段),提醒还置若罔闻。
        3,跑者问题,有少数跑者在骑行道跑步,提醒不听。
        4,共享单车骑者问题,边骑车边看手机、拍视频、随意停车、并排骑、各种不安全行为频发。
        5,小孩子骑者问题,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12岁以下小孩子是不能上路骑车的。小孩子骑行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足,经常蛇行(安全大忌)父母与孩子并排骑行,很不安全。
        6,山地车公路车骑者问题,速度过快,借步行道骑行、超车等。
        2023-10-25 ∙ 上海
        回复
        举报
          不但骑得快,嘴里还经常骂骂咧咧
          2023-10-19 ∙ 上海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谁在把水搅浑
            • 服务业扩大开放,多领域明确试点任务
            • 中汽协倡议规范驾驶辅助宣传
            • 湖北孝感: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至60万元
            • 深圳二手房单周录得量小幅回落
            • 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纪念日,在每年4月22日
            • 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后人把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