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柏林国际绿色周:为工业化农业呐喊,还是为未来农业高呼
每年1月都有一个特殊的星期,柏林人会出动全家老小,感受“舌尖上的世界”。
在这里,阿尔卑斯山的芝士混合了青草的芳香,摩洛哥的塔吉锅烹调了沙漠的孤独,印度的香料带来了东方的神秘,满眼是令人垂涎欲滴的食材,满嘴是芳香四溢的美味。吃饱喝足,散散步吧,这边荷兰五彩缤纷的花朵绽放出生机勃勃的美丽;那边巴伐利亚的农村里粉红色的小猪正在哺乳;再走几步,英国的良种马匹正悠闲地走着台步。别急,这里还有各个国家的风俗展示,拉丁美洲的乐曲让人不自觉翩翩起舞,泰国的按摩又让人停下了脚步。
可别误会了,这既不是国际大厨挑战赛,也不是世界博览会,而是全球最大的农业、食品和园艺消费展——柏林国际绿色周。
2018年1月柏林国际绿色周盛况。图片来源:Messe Berin(柏林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今年的柏林国际绿色周是第83届,时间从2018年1月19日持续到1月28日,有来自约65个国家的超过一千六百家展商参展。虽然主题是农业,但实际上绿色周是整个涉农行业的集体秀,包括植物、肉类、加工食品、酒类、餐饮、苗木、花卉,还包括相关的机械、贸易、教育和环境保护行业。想要展示这么多内容可不容易,为此今年的绿色周有多达26个场馆,包括世界之旅、农场体验、乡村生活、有机品质、可再生原材料、未来食物等一共14个主题。
柏林国际绿色周是一次世界美食及风土人情之旅。对人口只有340多万的柏林,一次展会能吸引40万的参观者,舌尖上的诱惑当然是最大的“功臣”。在品尝各国美食之后,体验不同的饮食文化,甚至还可以参加烹饪学堂,了解食物和文化的联系。去年,中国展区的主题就是“中国味道”,白酒、香醋、茶叶还有豆瓣酱主打“口味”,灯笼、春联等中国文化元素更增添了“品味”。遗憾的是,今年没有中国企业参展。
2017年柏林国际绿色周的中国展台。陈成 摄柏林国际绿色周是德国工业化农业的一场盛宴。在农场体验展区,人们可以看到德国育种的畜禽品种,可以参观全自动的奶牛挤奶流水线;在农业科技区,人们可以鉴别不同的作物品种,还可以坐上一台多功能农业施肥机,体验如何做一个高科技农民。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还是世界第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德国人均耕地只有0.15公顷,虽然高于中国的0.09公顷,但是远低于美国的0.54公顷和加拿大的1.22公顷,即使在欧洲也是处于弱势。但德国却是欧盟的第三大农产品生产国,国内生产的农产品可满足本国90%的总需求,扣除从国外的进口的饲料,自给率达到80%。有这样亮眼的成绩单,德国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功不可没。
2018年柏林国际绿色周上展出的深松深翻技术。陈成 摄柏林国际绿色周也是一场农业和生态的实践课。在德国消费者协会的展台,工作人员在向参观者解答如何用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消费。比如,如何减少餐桌上的浪费,怎样控制日常摄入的糖和盐,哪些产品在短暂超过保质期后仍然可以继续食用。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科普宣传,进一步了解食品安全、健康饮食与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小朋友们可以把书本上的农业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小麦、大米、蔬菜是如何种植,了解猪、牛、羊等动物如何饲养,探索油、糖、酒等食品如何加工。
2017年柏林国际绿色周,孩子们在驾驶模拟收割机。陈成 摄柏林国际绿色周也瞄准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环境友好型农业,尤其是有机农业和动物福利成了德国农业的关注重点。由于放弃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和预先使用抗生素,环境和资源友好型的有机农业成了当今德国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也成了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柱。根据德国食品与农业部(BMEL)的数据,2016年德国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125万公顷,占全国农用地面积的7.5%;有机农场占全国农场数量的9%。德国食品和农业部意图在不久的将来将生态农牧业用地提升至总耕地面积的20%。毫无疑问,柏林国际绿色周是绝好的推广平台。
在今年柏林国际绿色周有机品质展区,德国农业和食品部的宣传人员向人们展示了德国在有机食品发展方面的投入,Bioland等认证协会也搭建了展台,宣传有机认证的好处。在不远处,餐厅在烹饪新鲜有机食材,面包房在焙烤有机食品,酒庄也为自己的货架摆上了有机红酒。德国的有机产品产业链正在不断扩大,已经超出了食品的范畴,延伸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有机棉、有机化妆品、有机香水等带来一场有机日用品的革命。
2018年柏林国际绿色周期间,Bioland有机认证协会的宣传人员在推广有机饮料。图片来源:Messe Berlin(柏林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未来的农业可能不仅是生产食物,还可以生产能源。在可再生原材料区,人们还可以学习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能源知识,了解如何通过种植能源作物进行热电联产,将一个农场转变为一座发电站。
德国把发展可再生性工业原料,尤其是生物质能原料置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用作生物质能源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2015年,生物质能源在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占年能源总消耗量的8.5%,预计到2030年,德国生物质能源将占年能源总消耗量的17.4%。
2018年柏林国际绿色周期间,德国环境部部长芭芭拉·亨德里克斯(Barbara Hendricks,左五)在参观生物柴油汽车。图片来源:Messe Berlin(柏林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在中国,人们想到农民,往往是联想到一亩三分地的小农,是弱势群体。但在德国,农民可一点不弱势,他们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教育,劳动生产率非常高。根据2015年德国食品和农业部的数据,一个德国农场平均拥有土地55.8公顷,但是只有不到4个农民。产出却高效得惊人,一个德国农民就可以养活150个人,平均每个农业劳力贡献的净产值在2万欧元以上,整个农业和食品产业为450万人提供了就业。
看到德国农业强大竞争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高额的农业补贴:德国农民收入的一半都来自于政府的直接补贴。这在德国社会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甚至引起了其他行业的不满,每年都有呼声要求降低甚至取消农业的直接补贴。因此,德国的农业和食品行业都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把农业和健康、自然、生态联系起来,创造对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绿色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里,农场主、农民和农业部门拉起手来高呼:农民诚实可靠,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农业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补贴绝不能少!
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德国能买到中国产的大蒜、西班牙产的蔬菜和东南亚生产的瓜果,德国的肉类和啤酒也进入了中国人的餐桌。农业和食品早就突破了国界,如何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早就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自2009年始,德国食品与农业部每年在柏林国际绿色周期间举办全球食品与农业论坛和全球农业部部长会议,聚焦全球农业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热点问题。
2018年柏林国际绿色周期间举办的全球农业部部长会议。图片来源:Messe Berlin(柏林国际展览有限公司)2018年柏林国际绿色周会场内,农业发展似乎欣欣向荣、充满和谐,但是在柏林的街头却是另一副样子。就在会场的各个入口,环保组织和消费者保护组织在示威反对工业化的农业。今年的抗议口号延续了2016的“我们受够了!”(Wir haben es satt)。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宣称,绿色周在粉饰工业化农业的好处,却掩盖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大规模的牲畜养殖方式和抗生素的滥用等现实。正是由于补贴与农场面积挂钩,导致德国农场的面积不断扩大,数量不断降低,种植业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单一作物的大型农场,依赖化学产品提供养分和抑制病虫,破坏了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与此类似,养殖业也变成了一个个工厂,动物被关在狭小的室内空间,含有添加剂的饲料提高了出栏的速度,滥用抗生素则确保动物不会生病。这不仅给健康带来了阴影,不断增长的动物排泄物还让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都不堪重负。
2018年1月柏林国际绿色周期间,柏林街头对绿色周的抗议人群。图片来源:AFP遭到这样的指责,德国的农民可得“叫冤”了。在柏林的主要街道,上万名农民开着大型拖拉机、收割机走上街头,呼吁保护德国的小农场,加大农业的直接补贴,反对农产品贸易,反对转基因食品。在他们眼里,德国农民都是自然和乡村的守护者,之所以使用农药、化肥和饲料,还不是被进口农产品的低价给逼的?
欧盟对农药化肥和牲畜饲养环境的规范可以说是世界最严格,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大国的规定比欧盟宽松。这几个国家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远远好于德国,更要命的是,这些国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压低了农产品的国际价格。德国农民既要满足本国较高的环保标准,还不能使用基因技术,他们的利润空间并不高,为了不被国外同行挤垮,只能依赖补贴加大农药和化肥投入。
此刻,在绿色周的会场内,超过130个国家的代表正在参与全球食品与农业论坛的讨论,今年的主题是“引领畜牧业发展未来,持续、负责、高效”。德国食品和农业部部长施密特(Christian Schmidt)自豪地宣布,计划为肉类推出“动物健康”标签,以提高畜牧业动物的“幸福感”。在会场的一端,参观者们在犹豫要不要品尝全素食制作牛肉口味的汉堡,在他们身后巨大的海报写着“未来尝起来怎么样?”在另一端,生物质能源企业正在呼吁消费者购买由玉米和燕麦生产的电力。
三十年后,全球人口将由现在的75亿增长到100亿人。人口增长、粮食安全、经济波动和气候变化都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不小的挑战。无论是工业化的农业、有机农业,还是动物福利、素食汉堡、玉米电力等新鲜事物,或许都是探索未来的有益尝试。农业,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行业,似乎也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德国是工业化农业的标杆,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人的羡慕对象,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看看走在前面的德国,我们可以跳过点坎,绕过点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