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普通人的自然|高原女环保人:三江源气候变化,问题不只是热
每年七八月,是青藏高原最凉爽的时节。到了这个时候,草地上一片青绿,河流静静流淌,山谷的花都开了。但今年夏天,玉树部分地区的牧人明显感到,阳光强烈得都快把人灼伤了,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皮肤生疼。
2021年8月,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报告指出,未来20年内,全球升温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的可能性约为50%。作为拥有大量冰川和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和放大器。过去50年,区域气温平均每十年升高0.3℃-0.4℃,是同时期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总体呈现出变暖、变湿、极端天气增加的趋势。气候变暖给三江源地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河流干涸、草地沙化、极端天气变多。生活在牧区的牧民最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
才文卓玛和更松永措注意到,今年牧区的天气与往年不同:夏天来得早,且比前两年热,降雨不均匀,雷电灾害频发,冬天也比以前暖和。草原上的人兽冲突更明显,甚至出现棕熊伤人事件。这一切,都与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分不开。
两人并不认识,也不在一个地方。才文卓玛在玉树州上当老师,更松永措是杂多县莫云乡妇女联合会的副主席。但她们都是三江源女性环保人网络中一员,都在工作中传播着环保理念。这两年牧区气候异常,她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草原上有很多鼠兔钻的地洞。本文图片均由被访人提供
1. 记忆中的草原是自由丰茂的
才文卓玛说不清今年的草原和天气怎么了。她现在生活在玉树州,偶尔回牧区。夏季牧区上,草很稀疏,鼠兔乱窜,一眼望去,草原上都是地洞。有些地方的河流都干涸了,牧人们只能提前搬到冬季牧场,要不然牛羊根本没水喝。牧区再也不是她小时候的样子了。
才文卓玛记忆里的牧场,草原茂盛,能见到很多野生动物:秃鹫、老鹰、狼和藏狐。她从小生活在青海省玉树市小苏莽乡的牧区里,家里一共6个孩子,她是老二。父母是草原上的牧民,从小就教导她,要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不要浪费粮食和衣物,食物掉到地上,捡起来吹一吹继续吃。
那时她每天要放牧,早上赶着小牛小羊到草地上,它们是自由的,她也是自由的:找片平坦的草地就可以躺下。家门前有条河,大部分时间,她都在河边玩耍,听听水流声,看天空中的雄鹰飞过;冬天,雪覆盖了一切,眼前是白茫茫一片,河流结冰了,孩子们就到冰上溜冰。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小学,9岁时,她到镇上的小学念书,开始了住宿生活。
巴塘草原上的才文卓玛
2003年,她离开家乡,到青海大学医学院读藏医。大学毕业后,才文卓玛成为藏文老师,当了班主任。每天上课、改作业,下班后回家。以为生活就这样下去。直到玉树地震发生,她开始与环保结缘。
那是2010年4月14日早上,才文卓玛很早就起床了。她要赶到学校,叫内宿生起床,到操场上背书。她走到离门口还有4分钟不到的地方,身边一切开始摇晃,接着摇晃变得剧烈。前面的房子轰然倒塌,甚至粉碎。没有倒塌的房子以一种怪异的姿态伫立着。她意识到玉树地震了。 学校里一片混乱,学生的尖叫声、石块滑落的声音混在一起。才文卓玛看到一个小学生。“穿着校服,看着三四年级的样子,死了。”她说,“家乡变成了地狱。”
才文卓玛忘不了这个学生,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被灾难夺去了生命。灾难发生后,她一直在想,灾难为什么会发生、自己又能做点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在她脑海中萦绕,直到她遇见了三江源的环保前辈们。
那是一次以“寻找雪域环保人”为主题的培训会,培训由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发起(以下简称“三江源协会”)。她参加了这场培训。彼时,三江源的环保人主要以男性为主,鲜少有女性的参与。
培训请来了扎多、巴让、旦扎等多位环保前辈,他们在会上与环保人分享:灾难的发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任何不好的行为都将可能引发灾难。 培训结束后,才文卓玛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环境保护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善行,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从此,她与环保结缘。
才文卓玛参加培训
2.活跃在国家公园生态管护的妇联主席
与才文卓玛不同,更松永措的环保之路是意外开始的。 她在称多县城长大,在学校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考入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莫云乡的事业单位,恰逢莫云乡妇女联合会成立,乡上安排她做了妇联副主席。
活动当中的更松永措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试点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千米,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杂多县莫云乡全乡属于澜沧江源区,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设立,莫云乡开始实行“一岗一户”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更松永措担任生态管护站的干事。
1424名管护员每年签订协议合同
“生态管护”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及现代技术,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和人为活动进行管理。 澜沧江园区内的生态管护员大多由当地牧民担任,他们在园区范围内,定期沿着一定路线,按照管护工作要求,对自然资源和人为活动进行观察、记录。 作为干事,更松永措的日常工作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教导管护员履行管护职责,认识到守护澜沧江源头环境的重要性。
园区的生态管护员管理工作分村进行,由社长带领,每周做3次,工作琐碎而庞杂
日常巡护队及巡山日志
要做好一个国家公园生态管护站的管理并不容易。莫云乡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大大小小分布在各处,河湖保护与“禁渔”成为工作重点。每个村子有6名“禁渔”巡护员,除了要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宣传教育外,还要根据每次的巡护撰写巡护日志。更松永措要定时检查日志,和巡护员们一同守护园区和保证湖泊中鱼群的安全。
垃圾清理也是管护工作的重点,垃圾不仅会污染水源、土壤,还可能被动物误食。去年上半年,管护员们清理垃圾,包括小型车和大型车在内共计50辆车、81.5吨。更松永措感慨,垃圾真的太多了。
禁渔活动
3.气候变化是人兽冲突加剧的原因之一
在管护中,更松永措听牧民说,这两年的人兽冲突愈发严重,棕熊伤人事件层出不穷。去年有个牧人回家后,发现棕熊在房子里翻东西,后来他被咬伤了腿。为了保护管护员的人身安全,莫云乡乡政府出台了保险报销政策。
在牧区,棕熊伤人事件频发。不久前,在才文卓玛的家乡里也发生了此类事件,棕熊潜进村子里, 把一个老人拉走,村里一百多人尖叫着追赶,也没把人救下来。才文卓玛说,现在棕熊伤人、吃人的情况很多,非常可怕。
棕熊砸的门
人兽冲突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棕熊食物短缺;二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牧民的枪支都被没收了;三是气候变暖导致棕熊冬眠时间变短,提前醒来的棕熊闯进牧民的家里,寻觅食物,一回生二回熟,次数多了,它也就不怕人了。
同是三江源女性环保人的索南卓尕生活在玉树甘达村。在那里,人兽冲突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两年,棕熊和狼越来越多。晚上狼会进牛圈吃牛,她舅舅家的牛圈就发生过狼吃小牛的事情。棕熊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人兽冲突让当地的妇女和儿童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索南的爸爸巴丁成林作为环保带头人,2019年起开始与三江源协会、当地牧民讨论应对人兽冲突的办法。在藏区,他们不会、也不想伤害狼和棕熊。甘达村计划建立18户防熊屋。最终落到实地的有7户。
目前,三江源协会已在外界支持下,通过众筹在玉树甘达村建造防熊屋。防熊屋设计巧妙,既能防住棕熊,又不伤害它:房子在一楼开了扇小窗,高度在2、3米以上,大门下设置了洞,棕熊掉进去后可以爬起来,这样它砸不到门,二楼可以住人。目前,甘达村已有3户人家建起防熊屋,今年还有4座防熊屋正在建设,防熊屋能有效缓解草原上的人兽冲突。 才文卓玛听说了甘达建造防熊屋的事,决定告诉身边的牧人,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地方建起防熊屋。
防熊屋门前的洞,约一米深
防熊屋
4. 草原上骤变的雨雪、泥石流和艰难生长的牧草
管护员的巡护日记里有一栏表格是关于天气的。 澜沧江园区内的牧人们也在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更松永措发现,这两年草原上的降雨变得很不均匀。牧民们上山挖虫草的季节,雨下得大,河水突涨,河水冲毁了道路。夏天雷电天气多了起来,其他乡镇发生了雷电劈死人的意外。以前从未发生过。
泛滥的河水冲毁道路
她生活在县城里,也慢慢感受到天气变化。杂多县的海拔有4500米,今年夏天温度达到22-23℃,比往年高了7、8℃。 县上的雪山因为温度太高,都融化了。她观察到,夏天来得早,往年5月还冷,今年4月就开始热了。不仅如此,冬天也来得晚了,去年的11、12月她还能穿毛衣,不似往常,早该裹上羽绒服了。流过县城的扎曲河,今年的颜色是青色的,不像往常,河水是黄色的,桥柱都露了一半,涨幅也比往年要小。水流小了,地也干了,这不仅会影响草原上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牧民的生活。
才文卓玛也有类似观察。今年的太阳隔着衣服都能把皮肤晒得生疼,草不再像以前那么新鲜,极端天气也变多了。去年下了好几场暴雨,冰雹也下起来了,她没见过那么大的冰雹。 今年,大家不太敢在野外聚餐。不多的外出中,她看到有些地方的草变黄变干了。
索南生活在牧区,家附近有水源地。 冬天她在冬季牧场放牧,今年雪下得少,不像小时候,雪能没过膝盖,这两年河面上结的冰也慢慢小了。 雨也下得少,有时这个地方下,下个地方不下。 没有雨雪,草原的草长不出来,河道也干枯变窄了。
前段时间,索南和大学生、学校老师,一共17个人,分成了8个小组,做了一个星期的“乡村振兴”问卷访谈。问卷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草原、天气、水源和环境变化。住在牧区的人告诉她:河流变小了;草原退化,草长得不好,放牧有很多困难;有些鸟慢慢看不到了,植物也少了;冬天和夏天都变热了。
管护队在退化的湿地中捡拾垃圾
气候变化中,女性的脆弱与力量
莫云乡有4个村子、共4000多户,在县城生活的有一千多户。1424名管护员中,只有80多名女性管护员,其余都是男性。女性参与环保的机会不多。因为在牧区传统观念中,女性平时要照看孩子、放牧、做家务,全部精力都应该投入家庭。
实际上,女性在参与生态管护的工作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园区的面积较大,她们不会开车、不会骑摩托,也不会使用工具。莫云乡多雨,一旦下雨,道路就变得泥泞,路上没有电,一片漆黑,安全隐患很大。对于不会开车、很少出门的女性来说更是挑战。
妇女在冬季操场参与生态巡护日常工作
这两年改变悄然发生。在环境教育、宣传工作的推动下,女性开始走出家门:相比去年,今年的女性管护员更多;各种活动、培训会上也有了更多女性身影;女性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看到垃圾,她们会更主动地捡起来。这些细微的改变,似乎昭示着每一个牧区女性都能在环保领域有更多建树的未来。
才文卓玛曾说,环保需要一代一代的传递,但自己的力量是微弱的。现在,她不再只是一个人,更松永措加入了,三江源的25位女性环保人也加入了。她们就像草原的一颗颗种子,在三江源的各个角落,种下环保的种子。她们的存在,也在激励着更多的女性加入环境保护工作中。
索南与草原上的妇女做问卷
才文卓玛今年转到了玉树州职业技术教藏医,带一个中专班、一个大专班。学生们乐于跟她讨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方面的内容。他们平时很少买衣服,基本穿校服。她说自己还得跟这群孩子们学很多东西,因为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都很广。才文卓玛偶尔会浏览气候变化的讯息,前两天,她看到南极可以穿短袖的新闻,她想这在以前绝对不可能。更松永措这两年的工作内容也有所变化,草原上极端天气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她的很多工作中,有一部分就是普及泥石流、雷电防护的知识。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改变着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每一个人,也形塑着城市里的居民。在不远的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环保人加入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希希为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志愿者)
个人能为环境做什么?普通人如何在自然中自处?
“普通人的自然”(A New Normal for Nature)专栏记录普通人与自然相遇的故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