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部日剧里,有拼装模型玩具的快乐
在2022年的夏季档日剧里,《量产型璃子 模型女子的人生组装记》(量産型リコ -プラモ女子の人生組み立て記-)的名字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看过剧集才知道,所谓“量产型”的意思是性格,颜值,喜欢的东西,感觉和价值观等所有东西都属于平均类型,“璃子”指的则是剧中的主角小向璃子。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就是剧中的小向璃子的身份——一个在活动企划公司中工作的普通小职员。
当然,较真起来,小向璃子的扮演者是女子偶像团体乃木坂46成员与田祐希,称为“量产型”颜值恐怕名不副实,否则,她的写真集《沉默寡言的时间》也不会大卖超过20万本了。而那个同样显得不知所云的副标题(“模型女子的人生组装记”)才是本剧的内容主旨:主角一边为工作而烦恼,一边通过塑胶模型而成长。
电视剧海报
所谓塑胶模型指的是一种用塑胶零件拼合而成的玩具。在网络上,热衷此类玩具的人戏谑自己为“胶佬”,也是就模型玩具大部分是塑胶材质而言。在直观上,这似乎是一种偏向男性的爱好,如何能与人气偶像扮演的“萌妹子”小向璃子联系起来呢?
在这方面,《量产型璃子》并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设定。作为一部低成本的“深夜剧”,剧集选择了日剧里并不少见的“挫折-邂逅”的套路。在职场上,小向璃子 “胸无大志”,最大的梦想是能尽快退休,她所在的“活动三部”也是一个“冷衙门”,充斥着同样得过且过的年轻人与职场沉浮多年的老油条。在公司里,“活动三部”往往只能做一些其他部门挑剩下的“鸡肋”项目。
于是,有一天,小向璃子被同事(当然是其他部门)轻蔑地说成“量产型的人”。不能释怀的小向璃子下班路上突然对在街上发现的“矢岛模型店”产生了兴趣,看到了写着“量产型”的TV动画系列《机动战士高达》中登场的“人型机动兵器”“扎古(Zaku)”,在店主矢岛一的推荐下,第一次尝试组装塑胶模型。
踏入新世界的大门
《机动战士高达》算是日本动画史的里程碑作品。据说其最初作品在发售10年内总共售出了600万个,开启了塑胶模型的热潮。有趣的是,剧情安排小向璃子相中了“扎古”也算是玩了一个谐音梗。在《机动战士高达》的设定里,“扎古”本身就是一种一线士兵使用的武器,而其日语发音与“杂鱼(zako)”相近,恰好暗示了小向璃子只是位普普通通的社畜。
尽管小向璃子是主角,但田中要次扮演的那位“矢岛模型店”店主在剧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可以说,正是通过他的解说,小向璃子以及电视剧的观众,才明白了制作塑胶模型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塑胶模型分两种,其一是外观经过涂装、不需拼装的成品模型。上世纪80、90年代风靡中国的变形金刚玩具即属于此类。其二则是一般的塑胶模型是须要专用接着剂将零件组合而成,并利用专门漆料上色的类型。玩家需要首先依照说明书将全部零件剪下来,然后用胶水粘合,接下来磨去胶水痕迹后加以拼装,最后涂上靓丽的颜色,才算大功告成。
大功告成的扎古模型
总的来说,《量产型璃子》的剧情算是非常轻松的类型,并没有以公司为背景的日剧里常见的勾心斗角与职场暗战。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都不是“坏人”。每一集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小向璃子通过“安利”塑胶模型“治愈”了同事,让后者在感受到塑胶模型快乐的同时,消除心中的块垒——无论是新进员工的眼高手低,还是资深员工对工作的懈怠,皆是如此。唯一稍显连续性的故事线大约是小向璃子与公司骨干大石亮太(中岛步 饰)这一感情线而已。
主角暗生情愫
不过,在轻松剧情的背后,还是有些值得思考的东西。首先,自然是塑胶模型所立足的动漫产业生态之成熟,实在令人感叹。其逻辑很简单,动漫诞生了爆款“IP”,随后带来了动漫角色塑胶模型的热卖。在《量产型璃子》里,观众看到了多个耳熟能详的经典动漫的登场(这也离不开矢岛一对动漫背景的介绍)。除了《机动战士高达》(包括衍生出的“BB战士”),还有《新世纪福音战士》、《奥特曼》、《宇宙战舰大和号》乃至《Love Live!》……
塑胶模型本身平平无奇,但被赋予了角色属性之后,就有了吸引人的“魔力”,用剧中的台词来说,就是“give birth”。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圣斗士星矢》在国内的热播,那些今天看来做工粗劣的圣斗士塑胶模型也一度成为热销品,便是一个曾经发生在国人身边的例子。
奥特曼的塑胶模型
第二点,或许也是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兴趣多元的世界,还有多少人会对塑胶模型感兴趣呢?在剧中出现的八岁男孩佐伯翔真(小向璃子的侄子)就是新一代网络原住民的代表:离不开平板电脑,热衷在网络观看游戏直播,整日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塑胶模型对他而言,根本就是陌生的存在。《量产型璃子》的剧情自然是理想化的,佐伯翔真最后被“BB战士”的塑胶模型“安利”成功,也引出了那句台词“孩子的未来就是塑胶模型的未来”。制作塑胶模型这个如今显得有些小众的爱好或许也真需要这样的“安利”。
“塑料模型的大门对所有人开放”
“塑料模型的大门对所有人开放”,而对终于跨过门槛浸淫其中的“胶佬”来说,没有什么是模型治愈不了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