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港大遥感和地球科学学者的研究揭示

2022-08-26 10: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香港的绿地暴露水平仅为35% ,图为深水埗一带。(Data Source from Google Earth Imagery)

(原新闻稿已于8月21日发布)

 

绿地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联合国第11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居住区」,明确提出了「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平的绿地资源」的必要性。

全球1,028个城市的绿地暴露水平及其相关的不公平性差异

然而,由于缺乏准确具参考意义的全球数据,一直难以制定可靠的指标以落实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其中环境公平性,即衡量全球不同地方的人民能接触绿地并享受绿化环境所带来的好处的机会,一直是领域内的研究焦点。

香港大学(港大)遥感和地球科学的学者,与清华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多个卫星遥感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全球1,028个城市的绿地覆盖率,以及这些地方的居民接触绿化地段的机会和程度(即研究所指的「绿地暴露水平」),发现全球已发展城市与发展中的城市,其「城市绿地暴露」存在显著的不公平性差异。这是全球首项有关绿地暴露和环境公平性的大型研究,研究结果刚在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研究团队综合利用了全球十米地表覆盖分类、人口密度分布、城市边界和哨兵二号光学遥感卫星等多套遥感数据,通过建构城市居民接触绿化地段的机会和程度模型,估算了2020年全球国家、州、郡、城市等不同地域的居民接触绿化地段水平。

新加坡的绿地暴露有55%。(Data Source from Google Earth Imagery)

团队把已发展的城市(如美国、欧洲及澳洲等地的城市)划为「全球北方城市」,把发展中的城市(如中国、印度、非洲及南美地区的城市)划为「全球南方城市」,然后将南北城市作深入比对。

结果显示,发展中城市居民接触绿化地段的机会和程度(「绿地暴露水平」),仅为已发展城市的三分之一,但发展中城市的环境不公平性却是已发展城市的两倍,当中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亚特兰大的绿地暴露水平较理想,达77.12%。(Data Source from Google Earth Imagery)

同时,尽管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低,其居民接触绿化地段的机会却不如已发展地区。归因分析发现,当中的差异主要与城市绿地景观差异(绿地供给数量及其空间配置的不同)有关,22%的绿地暴露不公平差异与绿地的直接供给数量有关,而53%的差异则与绿地供给及其空间配置的联合效应有关。

论文主要学者、港大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助理教授陈斌博士指出,研究结果对全球城市在绿地规划、绿化工程的政策制定和效益评估有重要启示:「研究首次以全球视野,揭示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在已发展城市与发展中的城市,其绿化地段资源短缺和不均衡的现状。」

「而绿地暴露的不公平,潜在会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的不公平。我们极需强化城市绿化政策,缓解城市环境不公平差异,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绿地供给。」陈博士补充说。

研究团队采用绿地暴露作为度量指标,把人们使用绿地的情况纳入考虑因素,较以往以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来衡量一个地区绿化的基本状况,更能客观衡量人与绿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反映环境公平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精神。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1,000多个涵盖的城市,其绿地暴露水平普遍低于绿地覆盖率,若以绿地覆盖率作为持续发展的指标,未必能有效反映对城市居民的环境公平性。举例来说:新加坡及香港的绿地覆盖率达84%及70%,绿地暴露水平仅为55%及35%;巴黎及北京的城区绿地覆盖率为52%及34%,绿地暴露水平仅为38%及28%。情况较理想是亚特兰大,绿地覆盖率及绿地暴露水平分别为76.92%及77.12%。

团队成员、港大建筑学院院长、城市规划与发展经济学讲席教授Chris Webster说:「研究结果显示,绿地供应及其空间配置(绿地空间与居民的空间关系)是造成城市绿地暴露不公平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这一发现需要政府决策者、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们共同行动、推动绿色地段供求平衡和布局优化,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包容的城市绿地环境。」

港大地理系、地球科学系全球可持续发展讲席教授、港大副校长(学术发展)宫鹏教授认为,研究结果为在全球城市化背景下人们享受绿地暴露机会水平及其差异,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宫教授认为,利用卫星多源遥感观测促进城市发展,将是未来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以今次研究为契机,我们正在利用遥感和社会大数据开展和推动城市环境变化监测、环境暴露差异和公平性量化等相关领域的系列研究,尤其是协助快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宫教授透露,港大正在成立一个围绕城市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心:城市系统研究院(Urban Systems Institute,USI),未来会积极投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支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研究获港大百人计划学者项目、港大跨学科研究计划种子基金、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点击此处(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258-4)查阅全文。

关于研究团队

本研究由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未来城市和可持续环境实验室(FUSE Lab)、城市系统研究院、同心基金数据科学研究院陈斌博士,香港大学地理系、地球科学系、城市系统研究院宫鹏教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徐冰教授联合主导。研究团队包括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博士后吴胜标博士,耶鲁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宋祎萌博士,以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HKUrbanLabs实验室、城市系统研究院、同心基金数据科学研究院Chris Webster教授。

关于FUSE Lab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未来城市和可持续环境实验室(FUSE Lab)主要从事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时空数据挖掘,以及应用多源数据-模型和跨学科方法在城市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1)城市与自然环境变化;(2)人群活动与城市环境的时空动态交互;(3)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和公众健康的交互和反馈;(4)环境优化理论和可持续环境适应。

为促进知识交流和研究合作,团队最新研究进展可通过https://fuselab.hku.hk/查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