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NAS速递:人们对待信息也受损失厌恶、禀赋效应等偏见影响
原创 郭瑞东 集智俱乐部
导语
我们经常谈论与信息的互动,就像与物质商品的互动一样,例如“消费内容”。但是我们真的像对待物质实体那样对信息进行估值吗?近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在 PNAS 上发表的新研究中发现,即使信息不能转化为物质结果,人们对待信息时的认知偏见和对待实物时一样,也受到损失厌恶(对收益与损失的不同风险偏好)、禀赋效应(仅仅因为“拥有”信息而更看重这一信息)以及损益框架效应(相对于参考点,设定为潜在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这三个认知偏见的影响。
研究领域:认知偏见,禀赋效应,损失厌恶
郭瑞东 | 作者
邓一雪 | 编辑
论文题目:
Loss aversion, the endowment effect, and gain-loss framing shape preferences for noninstrumental information
论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2700119
我们经常谈论与信息的互动,就好像在消费什么东西一样,我们把对个人信念的依恋描述为坚持或放弃某些东西。但是,尽管人们对货币和有形商品的估值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很少有研究关注我们如何评估信息。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和博弈论,信息的价值仅仅在于它能够支持产生更好结果的决策。但是这个观点并不能完全解释个人是如何接触信息的,比如我们愿意为不会以任何实际方式影响我们的信息付费(例如购买名人八卦杂志),或者倾向于回避认为违背自己信仰的信息(例如只消费来自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来源的新闻)。
在三项涉及一千多名参与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人们对待信息的得与失就像对待商品的得与失一样:视其为珍贵的财产。他们通过展示损失厌恶(对损失感觉糟糕的倾向比对等值收益感觉良好的倾向)和禀赋效应(认为我们拥有的东西比不拥有的东西更重要的倾向)不仅适用于金钱和有形物品,而且适用于信息——甚至大部分无用的信息(例如随机琐碎的事实)。
图1:在收益为信息的游戏被描述为收益,或有收益有损失时,更多的人在只包含收益的游戏下继续游戏,从而建立了对非工具性信息的损失厌恶。
图2:对于拥有无关信息者,选择支持已有信息的比例更高,即人们表现出对非工具性信息的禀赋效应,更重视他们“拥有”的信息。
图3:不同的描述框架下,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人们选择赌博的比例随着描述框架存在显著差异,记录了非工具信息的获益-损失框架效应。
虽然这三项研究的重点是与个人基本无关的信息,但作者认为,他们记录的结果模式可能也适用于和得失相关的信息。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对鼓励人们重视有用信息的情况产生影响,例如在教育和卫生保健领域。这些发现还可能有助于指导有关在线消费者隐私的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例如,了解消费者是否以及何时将个人信息视为财产,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这些信息被公司和政府收集和共享的看法。
曾经信仰不仅被视为与世界互动的指南,而且被视为珍贵的财产。将这一观点推广到信息领域,该研究更一般地讨论非工具性信息和物质性商品之间的类比,如何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在数字时代处理大量可用信息的复杂方式。在数字时代,识别损失厌恶情绪和信息禀赋效应可能尤其重要,因为个人对信息的前所未有的获取会使情况复杂化,并可能改变对信息的估值方式。
复杂科学最新论文
集智斑图顶刊论文速递栏目上线以来,持续收录来自Nature、Science等顶刊的最新论文,追踪复杂系统、网络科学、计算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前沿进展。现在正式推出订阅功能,每周通过微信服务号「集智斑图」推送论文信息。
原标题:《PNAS速递:人们对待信息也受损失厌恶、禀赋效应等偏见影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