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丨豆瓣想读3700+,这本艺术科普漫画为啥这么火?
一个看似有距离感的、以“史”为名的艺术科普漫画为何能在上市首月即加印?在上市两月内获《中国青年报》、腾讯好书、新浪读书、百道网等多个重量级榜单推荐;豆瓣评分9.0,想读3700+,连续位居豆瓣艺术设计图书一周热门榜TOP10近一月之久。
这部收获媒体与读者们共同肯定的艺术科普漫画究竟有何魅力?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她的作者李君棠、垂垂来和我们一起聊聊《艺术史的另一半》。
李君棠,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比较文学专业硕士。曾在一家书店担任营销主管,擅长以讲故事的方式让文化内容成为畅销产品。在阅读了大量中外艺术史科普作品后,认为这其中还存在一个市场空白:从女性艺术家角度出发的艺术史全年龄段科普。于是,希望将女艺术家的作品作为一件“好产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推广给更多的读者。
垂垂,插画师,绘本作者。博物馆学学士,工艺美术专业硕士。致力于全年龄科普绘本创作,作品涵盖人文、艺术、化学、物理、 生物、神经科学等知识领域。如“假如世界系列”科普、《我们的一天》等。入选2021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艺术精英榜。
1
为了让老公陪我逛博物馆,我开始和朋友做艺术史科普
1. 两位作者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想做这样一本女性视角的艺术史科普的?你们是从何时开始关注艺术史书写中性别缺失这样一个现象的?
垂垂:大概四年前吧,我和老公在旅游的时候逛博物馆,他说反正看不懂,就在外面等我。为了让他以后有可能和我一起逛逛展览,我就想着要不做个简单的艺术史PPT给他说一遍。正好这时候君棠和我也在和我们的好朋友聊艺术史科普的话题,我们就决定一起做一个给朋友们的小科普来玩玩。
查阅资料一小段时间之后,我问:“为什么都没有什么女艺术家呢?”君棠说这里面有很多历史的、社会的和观念上的原因。我们聊着聊着,就很想知道如果用女艺术家的视角看艺术史会是什么样子,于是我们决定干脆把给朋友做的艺术史科普,变成女性艺术家视角的艺术史科普。我有做科普图书的经验,觉得做都做了,我们不如做一本书的形式的。
君棠:我在偶然情况下读到了艺术史学者纳内特·所罗门(Nanette Salomon)的论文《艺术史规则:忽略之罪》和琳达·诺克林的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她们所描述的情况是我隐隐约约意识到,却没有去仔细想过的问题,或者是说,我也曾经把它当成了“常识”——女性艺术家常常被排除在“伟大”的艺术家列表之外,她们的作品也难以被列为“一生中你不可错过的十个艺术经典作品”之一。她们在论文里提到的那些“无比重要”的女性艺术家,竟然是在我所阅读过的艺术史科普作品里很少见到的人,比如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或者玛丽·卡萨特。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待定封面)
50周年纪念版
琳达·诺克林 著 李建群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分社 即将出版
这些名字对于艺术史学者来说已经是信手拈来,但是她们却几乎不存在于“常识”之中。我在《艺术史的另一半》的前言里开过一个玩笑:“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没听过达·芬奇,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没听过弗里达·卡罗,倒是可以原谅的。”不认识女性艺术家从来不会让人显得“没有文化”。我们觉得可以做一本书,让女性艺术家进入“常识”里。
2
比起八卦,我们更关注她们的画为什么好看
2. 如果说这些女艺术家是被艺术史所忽略的,那么你们在选择每一位艺术家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如何在被忽略的书写中去挖掘更多女艺术家的信息,比如资料的收集和考据?在讲述她们的故事的时候会更注重呈现什么?
君棠:我们希望选择我们认为在艺术史中,可能是在表现手法、创作题材、技巧和视角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个人。
其实在琳达·诺克林阐释艺术史中的问题之后,尝试挖掘女性艺术家的前人数不胜数,她们/他们发现的材料,也都是我们重要的研究资料。女性艺术家当然存在,这已经不需要再证明。但是她们仍然更多地出现在专门为女艺术家撰写的专著里,标题叫做《你不可错过的30个女性艺术家》这样的普及作品里,而不是出现在艺术史通识科普里。
如果要举出三个艺术家,讲完印象派的故事,很多人会选择马奈、莫奈、德加,或者莫奈、雷诺阿、德加,即使这里面至少有两个人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画家,也不耽误人们提及他们,而不是贝尔特·莫里索的名字。
她们是艺术史的“另一半”。
所以我们希望做的不是挖掘隐秘的天才,而是拓宽“常识”的可能性——从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去撰写艺术史通识科普。在拣选需要撰写的艺术家的时候,我们希望也遵循一定的编年顺序和风格变化顺序,让第一次接触艺术史的人,通过女艺术家的故事,也可以了解到很多艺术史中的重要流派和事件。
垂垂:我会比较注重呈现“科普感”,希望让第一次接触艺术史的读者也能轻松读下去。
收集女艺术家资料之后君棠会和我讨论故事的侧重点,一般是她大概说一遍女艺术家的生平和她的感受,或者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想呈现的东西;因为大部分女艺术家我也是第一次接触,一定程度上我相当于这本书的第一个零基础读者,在听她说的时候,我会对我感兴趣的方面提出疑问和建议。
另外,我们也会收集身边对艺术史不太了解的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这样的画会被认为是好看的?”“为什么这样的画值钱?”这些问题我们会在每个艺术家故事之前的“背景资料页”里回答。
君棠:我们会遵循一个恒定的结构去介绍每一个艺术家的故事:先有一个“辑封页”,包含女艺术家的形象和她的重要成就;然后你会看到“人物页”,介绍了对她的个人生活和创作重要的人,或是被她影响的人,让你能够把她置于某个时代之中去想象她的生活;接着是“印象页”,通常是一个大跨页,包含艺术家的风格,和它们给人的主要印象;最后是她的个人故事和重要作品的介绍。
对于个人故事的介绍,会各有侧重点,有些是“条件反射性”的,哈哈。比如,对贝尔特·莫里索的介绍里总是会不免提到马奈,这也很正常,因为他们两个的创作是互相影响的。但是在很多她的介绍文字里,会莫名其妙地猜测他们俩的亲密程度,甚至认为这种亲密跟莫里索的创造力有关。
这种对于私人生活的过分强调,是女艺术家传记里有时有点让人困扰的部分。所以在写莫里索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用了她的女儿,朱莉的视角去写。
首先,我认为朱莉才是莫里索最爱的人,莫里索花了十五年时间去绘画朱莉的成长,由朱莉来介绍更能让人感受到莫里索的温柔,也能让人关注到莫里索重要的母题,而不是她正好认识的“大艺术家”;其次,女儿才不会遮遮掩掩地猜测母亲的风流韵事,哈哈。
3
整本书的元素都充满了“小彩蛋”
3. 在这本书的人物形象设计以及作品呈现时有什么样的考量?章节的衔接、色彩的运用、小黑人的串场等,整本书的设计中有没有什么你们特别喜欢的小细节?这本书的封面很特别,还做了一个可以对应封面上的人物轮廓贴贴纸的小设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垂垂:我用统一的画风重画了一遍所有艺术家的作品,这样整本书整体感会更强。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小黑人,小黑人在这本书里是一个最重要的角色,他实际上没有一张明确的脸,可以代表任何人。在这本书里,她可以代表某个找不到画像的历史人物,或者一个好奇的观众,也可以代表我们两个。
设计小黑人的原因是觉得在整个历史中,没有被记住的人是大多数,画像都找不到,就像一个个的阴影,但是在这里她们可以诉说历史中她们可能经历过的事件。
比如在讲到包豪斯学校的时候,我们画了一排小黑人,代表包豪斯的工匠老师们。他们不像密斯凡德罗或者康定斯基一样有名,但是在这里她们值得被记住。
君棠:封面是赵瑾老师设计的,正中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象征着这是艺术史里的重要问题:这些被忽略的女性艺术家都是谁?她们曾经怎样改变艺术史?她们又是因为什么被忽略的?所有女艺术家的脸都作了剪影处理,她们的故事等待你去发现。
贴纸的设计是我们的责编张维维老师提出的,在这份贴纸上你可以去一一对应每一个女艺术家的脸,贴完以后可以更好地记住她们,而且我们认为这个过程里有一个互动感,暗示是因为你,因为每一个读者,才能让这些艺术家重新被看见。我们作为科普作者,只是做了一个开头的小工作。
4. 分享一个和这本书有关的,读者可能不容易注意到的小细节或小秘密吧。
君棠:这本书目录里的女艺术家有23个,实际上我们让更多女艺术家藏在了里面,比如追随文俶的画家周淑祜、周淑禧,还有更多隐藏在人物关系页、历史背景页面里的女艺术家,比如嫁人以后就放弃雕塑的杰西·利普斯科姆,一张作品也没流传下来的管道杲和普鲁登西亚·真蒂莱斯基。
也许以后你在阅读艺术家传记的时候,会多问一句:与某位艺术家一起学习的同学去了哪里?那位同样爱好艺术的艺术家的妹妹现在过得怎样?或许,就能发现又一个被遗忘的女艺术家。
5. 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什么遗憾和不足?在未来艺术史的科普道路上有什么打算?会关注哪些领域?
垂垂&君棠:遗憾当然是因为篇幅所限我们还有好多喜欢的女艺术家没有呈现,真希望能出个超厚增订版呀!
垂垂:希望随着历史上女艺术家们越来越被重视,能看到更多更多女艺术家的资料,我们也会继续关注这个领域,深挖和更新资料,努力做出更完善的作品。
君棠:希望以后更多女艺术家进入常识领域,我们也可以针对每一个女性艺术家做深入的科普。希望有一天,卡萨特的法国小帽子、欧姬芙的全身黑衣服,也能像梵高的耳朵或者达利的胡子一样,变成一个艺术史的著名“梗”。
原标题:《专访丨首月即加印,豆瓣评分9.0,想读3700+,这本艺术科普漫画为啥这么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