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诗景中国 | 诗和远方在诸暨

2022-08-25 16: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诗景中国》是文旅中国推出的原创系列品牌文化栏目,集诗词文化、自然风光、人文风物于一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大美自然风光,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浙东巨邑,婺越通衢。诸暨为浦阳江干流所经之地,自古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商贾如云。清灵逸秀的山水风光使得诸暨成为文人墨客的集中漫游之地。

横屏观看惊艳美景▼

浣纱江景带

词照古今的数百位文人在山水相连的诸暨挥毫泼墨,留下了半个盛唐的余韵。这些诗韵词音串联起诸暨的灵秀山水,让这座流溢着翰墨之香的文化长廊依然可供今人循着古代文人的脚步,行舟踏歌,感受穿过岁月的历史文脉之美。

横屏观看惊艳美景▼

诸暨夜景

西施故里,李白以“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赞美西施的丽质与风骨。

横屏观看惊艳美景▼

五泄山

五泄山水前,才子唐伯虎以“人间果有三摩地,始信仙源景不同”抒写山水风景的天地造化之功。

古越都城,西施故里

这里既有刚柔并济的山河景致

也有青砖黛瓦的烟雨江南风情

诸暨

诸暨,设县始于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是故乡名”一直都刻在诸暨人的血脉里。由于诸暨曾是古越都城,又为范蠡封地,享有盛名的西施故里,钟灵毓秀的五泄山水,人湖共居的白塔湖畔,吸引文人墨客云集于此,写下了如星辰般繁烁的诗韵文墨。

登山临水的历代诗人在浙东行舟,溯着浦阳江而上,这一程的烟雨山水中,既有李太白的“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亦有骆宾王的“薄烟横绝巘,轻冻涩回湍”。有祝枝山的“修竹压檐声寂寂,夭桃绕廊色熊熊”,亦有徐祯卿的“此来不枉攀登若,踏遍五泉无一同”。王羲之也曾多次驻于浣纱江畔,于石壁上刻文感怀。身为范蠡后人的范仲淹,则在此以诗寄先贤家风。

一段浣纱传奇铺展一座城的历史画卷。西施那“秀色掩今古”的美貌,经过千年时光的沉淀,化作诸暨山水相融的诗意与美丽。本期诗景中国将带你走进诸暨,感受这座君王的都城,诗客的故乡。

览西施故里

古越文化里的西施掠影

西施故里,诠释了诸暨自古以来的优雅。西施故里景区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沿着浣江边的小路行至西施故里,范蠡祠、民俗馆、郑氏宗祠、古越街等在此次第而列……你会感受到小桥流水间所荡漾着的古越风韵,行走在一个个景点中悄然寻觅西施迎着江风春雨悠然信步的倩影。

西施故里

“青峰屏立赛仙境,碧水浣纱孕西施。”西施是美的化身,而关于她的那段“秀色掩今古”的“美的传奇”更是撩动了无数人的心怀。西施故里旅游区按照“一轴一心六区”打造国家4A级旅游区。构建全新的文化创意模式,使游客能在一天之中体验诸暨不同的魅力。上午在西岸听史访古,下午在东岸休闲博览,傍晚到飨街品味美食,夜里到江边赏江畔的光华夜色。

西施故里

《西施》

李白

西施越美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这首诗中,越女西施和她曲折而神秘的命运,都有了交代,虽然寥寥数十字,却让读者产生无尽遐想。尽管风华绝代,却命运多舛,沉浮跌宕,经历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生离死别。她所承担的使命绝非一般女子所能承受,然而这一切,却没有影响她作为一种美的象征流传千古。

西施故里

整个西施故里景区,亭榭幽廊,碧波四合,游人在漫步在人文史迹之中,仿佛置身于诗画园林。因其坐落于古苎萝山上,景点高低错落所形成的立体感,显现了自然天成的如画风景,游人可停驻于阆苑亭阁,碧水花木间细细品读古越文化的独特意蕴。

浣纱江景带

浣纱江景带

浣纱江畔的滨水景观区,以沿水上游览线观赏两岸景观为主要内容,以安排坐江垂钓、参与鸬鹚捕渔、夜放河灯等为主要活动的游览区。浣江几经沧桑,只能通过诗文记载去猜想它古时的样貌。几千年所遗留下来的浣纱石日夜守候在江边,望着那逝去的江水,追忆着曾立于它之上的美人。

西施故里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节选)

李白

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

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

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站在浣纱石边,听着似有若无的捣衣声,看着江岸边古村里的炊烟袅袅,似乎那个遥远的美人仍居住在对岸的村落。或许行走在这里的青石板路上,不经意就能瞥见她秀美的身影。在王右军留下笔墨的摩崖下,似乎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怀想,李白、杜甫、骆宾王、宋之问、王维、元稹、白居易……他们在诗韵中正踏歌击节款款向我们走来。

范蠡祠

范蠡祠

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鸡山,气势恢宏,采用清代民间建筑风格,黛瓦粉墙,古朴典雅。主要建筑除“魁星阁”外,屋架及相应构件均采自民间传统工坊,各种木雕构件琳琅满目,精彩非常,充分展示了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特色。

范蠡祠

《瑞鹧鸪·二之二》

柳永

全吴嘉会古风流,渭南往岁忆来游。

西子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江一叶舟。

至今无限盈盈者,尽来拾翠芳洲。

最是簇簇寒村,遥认南朝路、晚烟收。

三两人家古渡头。

西施故里景区

这首七言讲述了范蠡功成身退,改姓易名,乘舟载西施泛五湖而去的故事。西施殿与范蠡祠依旧在诸暨两相遥望,然而他们那段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究竟是何结局我们不得而知,那段故事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里,唯有流传下来的点滴文字供后人遐思。

种草理由:

今年的夏天像是一个燃烧的火球,炙热的空气让人忍不住想逃离。想一头钻进山水之间好好避个暑,而此时的浙江诸暨正是让人期待。山水如画的浪漫,鲜香诱人的烟火味。都值得我们背上行囊,随时出发。

——花衿茵梦

种草理由:

位于诸暨浣沙江畔的西施殿,是一处以西施文化为主题的景点,也是西施故里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之一。殿内雕刻精美、古色古香,充分展示了民间古老建筑艺术。

——骑在牛背上

赏山水诗情

毓秀山水见证千年岁月

“山色周遭见,溪流屈曲分”诸暨是一座在山水中的城市。除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典故,这座拥有沉鱼之姿的浙东小城的山水间依然留存着西子轻灵的绝代风华。

五泄山

诸暨的美不仅在翰墨清韵里,更在山水诗情中。五泄碧水化作她的眼波,山间黛色披做她的霓裳,如簪香榧挽起她的秀发,暮色烟霞染就她的初妆。

暮色中的诸暨山水

五泄山

五泄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五泄山“直上青云端”的七十二峰,“一坪一奇景”的三十六坪,各呈姿态的二十五岩,以及似人如兽的怪石,神秘莫测的岩洞,深邃夹峙的峡谷。尤其是以其闻名的五级瀑布,更是夺人魂魄,一水五折,折折成瀑,泄泄各异。

一泄如月笼轻纱,二泄似双龙争壑,三泄像珠帘风动,四泄为烈马奔腾,五泄若蛟龙出海。进入西源生态大峡谷又是另一翻天地,西源以幽、深、静为特色。

五泄山

《五洩诗刻》

明•钱德洪

五洩悬倾百尺流,半空雷动玉龙浮。

来人莫惜跻攀力,不到源头不是游。

素有“小雁荡”之称的五泄风景区,为诸暨铺就了大量名篇佳作。一条湍流挂于奇山崖壑间,折作五泄:初时平缓的山岩尚与柔水缠绵,待到巍巍青山在云深雾浓间辟出一条险路,汩汩泉水也不再幽咽,气势大开奔流飞度而去。

白塔湖

白塔湖

浙江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北连杭州萧山,东接绍兴,是钱塘江流域保存相对完好的湿地之一,也是诸暨市最大的湖畔生态湿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诸暨白塔湖浙中小洞庭”之美称。

白塔湖

这里自然风光旖旎,河渠纵横交错,河道曲折多变,堤岛迂回连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了舟移景异的水陆景观。畅游白塔湖,可以领略到“湖中有田,田中有湖,人湖共居”的自然景象。

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丰富,呈现出一季一景,四季飘香的醉人美景。有春季观赏的桃花、郁金香、薰衣草、油菜花;夏季观赏的荷花、紫薇花、水生植物;秋季有木芙蓉、月季花;冬季有水仙花、腊梅,体现出季季有花开,四季景不同的景象。

种草理由:

五泄景区以“山水”出名,由五泄湖、桃源、东源和西源峡谷等四个景区组成。随着名声益盛,无数文人墨客到此留下足迹,诗文歌赋书法绘画层出不穷。所以把五泄景区称为古代的“网红打卡点”,毫不为过。

——阿陆space

种草理由:

在五泄湖你可以坐游船也可以坐快艇进入景区。游船行驶在水面上,这时是观赏七十二峰的最好机会,湖边两岸葱茏俊秀,美不胜收,大有“青山绿水景无尽”的感受。

——独往者

晨雾中的诸暨

“在古越清明里寻梦,在诗意山水中沉醉”,多少人往来驻足,只为与这座文化古城执手相看,一朝步入诸暨,一日梦回千年,体味古城别样的慢生活。

图片来源: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鸣谢: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出品:诗景中国工作室

监制:李霞

策划:邵俊林

编辑:黄菡

录音:杨子思

校对:吴双莹

审核:黄菡

责编:李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