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俄乌战争半年,在普京眼皮底下搞暗杀,世界站在刀刃上

2022-08-24 23: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王慧 刘骞 张菁娟 观察者网

► 文 观察者网 王慧、刘骞、张菁娟 编辑 冯雪

8月24日,注定是个特别的日子。从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到现在整整过去了半年。

巧合的是,8月24日还是乌克兰的“独立日”。

很多乌克兰民众可能也没想到,他们会在战火中迎来第31个“独立日”。

战争,仍看不到尽头。《华盛顿邮报》22日发表评论文章称,“俄乌冲突过去半年,世界站在刀刃上”,“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

俄罗斯政治学者、哲学家杜金之女杜金娜近日遇害,让俄乌原本紧张的局势进一步加剧。

一场发生在莫斯科郊外的暗杀,目标对象是一位立场明确、有影响力的平民。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首次。

到底是谁策划的这场暗杀,目前尚未有定论,俄乌各执一词。一如近日频频遭袭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双方互相甩锅。

危险的气息,愈发浓烈。

基辅从22日至25日禁止举行与“独立日”相关的所有公开庆祝活动。除首都外,乌克兰其他地区也限制公众集会。

当地时间23日,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网站发布最新安全警报称,在乌克兰“独立日”前后,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增加,再次敦促美国公民尽可能离开乌克兰。

这一天俄罗斯会动手吗?杜金娜之死是否会成为俄乌冲突新的“爆发点”?接下来,除正面战场外,俄乌特工是否会掀起暗杀行动,开辟另一个战场?

此外,俄黑海舰队连日也频频遇袭,克里米亚会不会成为俄乌冲突新战线?

眼下局势会对俄乌冲突以及地区和全球形势产生什么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和军事专家宋忠平进行深度解读。

杜金娜和她的父亲杜金 资料图

一场暗杀,双方再陷“罗生门”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说,暗杀这事儿是乌克兰特勤部门干的,甚至公开了行凶者的详细身份信息:

乌克兰女特工娜塔莉亚·沃夫克,生于1979年7月23日。她受乌克兰安全部门指派,带着12岁的女儿进入俄罗斯,案发后逃往爱沙尼亚。

面对俄方的指控,乌方否认三连。

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21日说,乌方与杜金娜在爆炸中身亡一事“毫无关系”。他将这起事件归咎于俄罗斯“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内部权力斗争,并暗示该事件是对杜金娜及其父杜金等对乌行动支持者的“因果报应”。

当地时间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度强调,乌克兰对杜金娜之死不负有责任。

“杜金娜被暗杀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李海东说,因为她既不是武装人员,也不是军人,只是个平民。以往双方的战争主要聚焦于军事重镇和军事目标,但此事一出,可以看到战争的目标越来越向平民转移。

作为记者和政治活动家,杜金娜“大俄罗斯主义”的主张可以说是公开的,她曾直言不讳地支持对乌“特别军事行动”。

因此,李海东认为,杜金娜遇害一事很可能是由极端反俄政治力量推动,被反俄力量视作一个目标清除了。

杀害杜金娜的嫌犯的照片 俄新社视频截图

“最有可能的是乌克兰所为,而且背后有美国的支持,”宋忠平说,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普赖斯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幕后主使时的表态模棱两可;这恰恰表明,美国对这件事情有可能是知情的,甚至可能乌克兰情报部门得到美国默许才行动的。

8月22日,普赖斯在回答媒体:“美国对有关于谁是幕后主使有何看法?”的提问时是这么说的:“除了你们已经听到的公开消息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乌克兰方面否认参与了这起袭击事件。”

“很显然,在这件事上美方是站队乌克兰立场的。”李海东分析道,这也可以看出,美方在俄乌战争中能够利用到的几乎所有议题上,都聚焦于对俄罗斯的无情排挤。

“普赖斯以美国务院发言人身份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表明美国在俄乌战争涉及到平民死亡议题上依然是政治站队,这大概是美国一以贯之的行事风格。”

杜金娜遇害到底是谁的责任,目前看来信息非常混杂。

不过,“这件事情最终得出什么结论,还需要足够的证据。俄罗斯需要向相关机构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指控,即乌克兰特工谋杀了杜金娜。”宋忠平补充道。

“杜金娜之死,敲山震虎,也在警告普京”

这场暗杀到底针对的是杜金还是杜金娜,目前众说纷纭。

事发当晚,杜金在莫斯科地区发表了一场关于“传统与历史”的演讲,他的女儿杜金娜作为嘉宾出席了活动。有舆论称,杜金最初计划和他的女儿一起离开,但后来决定单独乘坐另一辆汽车,而杜金娜乘坐了父亲的SUV离开,随后车辆发生爆炸。

杜金一直很受西方媒体关注,他被描述为对莫斯科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很多欧美媒体的叙事中,杜金虽然在俄政府中没有任何职位,但仍被称为“克里姆林宫智囊”、“普京大脑”,一些媒体称他的“新欧亚主义”大大影响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地缘政治思想。

但是,在对杜金身份的界定上,俄媒和西方媒体之间有不小的差异。

RT新闻网则称,杜金在俄罗斯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个相对边缘的人物,他的一些观点甚至在民族主义圈子中也被认为是有争议的。虽然他曾担任多位政治家的顾问,但从未得到克里姆林宫的官方认可。

事实上,“杜金在俄罗斯国内的影响力没有像西方渲染的那么大,”李海东说,西方在国际舆论和外交场合中反复强调杜金是“普京大脑”,这种操作非常有策略性且阴险。

“杜金的立场很清楚,即新欧亚主义以及反西方。如果把杜金的主张与普京挂钩、对等,也就是给普京在国际舞台上贴上了反西方、极端民族主义的标签。所以,西方为了达成战略挤压俄罗斯的目标对普京个人进行攻击和诋毁,他们将能够找得到的俄极端主义代表同普京划等号。”李海东补充道。

他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助于美国动员西方盟友一起联合抵制或攻击普京,让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是危险的,普京是危险的,他们需要更加紧密团结来,以巩固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北约。

所以,西方扩大渲染杜金的影响力,其核心目标有三:第一,削弱普京的权力正当性、合法性,削弱其权力基础;第二,强化北约国家联盟;第三,在俄罗斯国内纷繁复杂的力量竞争中,对那些西方不喜欢的俄罗斯国内政治力量进行排挤。告诉他们,反西方、反美国没有出路,会成为被致命攻击的目标。

宋忠平则认为,如果这次被杀的是杜金,影响会更大。“但是把杜金的女儿杀了,有种敲山震虎,甚至是一种警告的意味在里面。这是在警告普京及其‘政治顾问’杜金在处理乌克兰问题上不要那么极端。”

他认为,类似的暗杀事件,或许以后在俄罗斯国内会越来越多。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3日,杜金(中)在女儿杜金娜的最后告别仪式上与牧师交谈 图源:视觉中国

“潜伏在克里米亚的特工,不好对付”

就在杜金娜遇害当天(当地时间20日),俄罗斯塞瓦斯托波尔州长拉兹沃扎耶夫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位于该州的俄军黑海舰队总部遭到无人机袭击。这已经不是俄黑海舰队第一次遇袭,有分析认为克里米亚半岛可能成为俄乌冲突的新战线。

对此,宋忠平分析道,克里米亚地区近来遭到的攻击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乌克兰军队用无人机实施的频繁攻击,这类攻击相对来说所造成的危害是有限的。尽管无人机作为低慢小的目标不好拦截,但只要俄罗斯足够重视,拦截这类目标的概率是很大的;

另一类是不好处理的是潜伏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大量乌克兰特工,这些乌克兰特工甚至也得到了美国及北约在克里米亚半岛潜伏特工的支持,也就是说中情局也参与其中。相对来说,这些人不好对付,因为他们已经精心布局了多年,潜伏得比较深。

“爆炸由内部人士所致,并非由外部导弹、无人机所致。”宋忠平认为,这些爆炸事件将会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局势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动摇军心、动摇民心。

他分析称,乌克兰之所以要这么干,就是为所谓的“反攻”制造时机。

“乌克兰一直认为自己反攻的时机有两个:第一是西方加大军事援助的力度,让乌克兰军队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武器装备;第二是频繁制造包括赫尔松、扎波罗热、克里米亚半岛等在内的内部混乱,而爆炸袭击恰恰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如果能够减少俄罗斯军事力量对乌克兰反攻所带来的威胁,再加之美国不断加大的军事援助力度,泽连斯基就会认为自己反攻的时间到了。可以说,乌克兰正在积累反攻的资本。”宋忠平补充道。

而泽连斯基这一系列操作也是在向西方证明,自己目前还有对抗俄罗斯的手段和能力。

“如果他无所事事,没有反攻的迹象,那么美国人、欧洲人对泽连斯基的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将会失去兴趣。”宋忠平说。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6日,克里米亚Mayskoye村一临时弹药储存点起火爆炸产生大量烟雾,3000多人被迫撤离。图源:视觉中国

美国持续“输血”,欧洲国家后劲不足

随着乌克兰将战线拉到克里米亚,美国军援也一波接一波,持续“输血”。

8月19日,美国称将向乌克兰提供7.75亿美元军事援助,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的弹药、15架“扫描鹰”无人机、1500枚“陶”式反坦克导弹和10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等。

8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就乌克兰“独立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向乌提供价值约29.8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这是迄今为止美方向乌方提供的最大一笔安全援助。

与美国持续军援不同,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表现得后劲不足。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援乌追踪”数据库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7月2日到8月3日,西方总共向乌克兰承诺了15亿欧元资金支持,包括德国、英国、法国在内的6个欧洲主要国家在这段时间里,都没有宣布对乌克兰的新资金支持。

“对于美国而言,这场战争乌克兰不能输,”李海东说,美国认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联盟,其中最有价值的联盟是北约。如果乌克兰被击败,那可以预见的是北约接下来在欧洲安全架构中的地位会遭到严重削弱,而且随之而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使北约的架构松垮下去,这是美国绝对接受不了的。

“所以,当美国发现乌克兰在战争中没有后续力时,他们对乌克兰的援助必然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

而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李海东从两方面分析了欧洲国家对乌军援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欧洲国家长期以来在防务领域的投入不像美国那样充足;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在考虑其欧洲安全设想时也考虑到了如何容纳俄罗斯的问题。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它们希望能够恢复稳定的俄欧关系,其中包括尊重俄罗斯在欧洲的合法利益,以及尊重乌克兰自身的选择。

“尽管欧洲有相当数量的政治领导人认为,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赢不了,但他们在规划欧洲未来安全蓝图时考虑到了俄罗斯的一席之地。不过美国绝对没有这样的考虑,美国对俄政策在俄乌战争中一个非常明显的体现就是,鼓励乌克兰击败俄罗斯,这对欧洲安全而言实际上是个极具灾难性的目标。”

杜金娜之死不会是转折点,战争仍看不到尽头

《孙子兵法》讲“兵贵胜,不贵久”,意思就是作战要速战速决,久拖不决对战争双方,尤其是发动战争的一方是很不利的。

俄乌战争不是“闪电战”,而是“超限战”。目前,双方谈判化解矛盾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维持战场对峙几乎成了必然选项。

李海东认为,这场战争接下来有两个演变的态势,一是战争的区域越来越大,二是战争的手段越来越黑暗。原来战争发生在乌克兰本土,现在零星地出现在克里米亚。原来战争局限于战场拼杀,现在出现了像杜金娜这样的平民遭到暗杀,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之一扎波罗热核电站遭到反复炮击等各种疯狂行动。

当地时间2022年8月7日,乌克兰扎波罗热地区,在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可以看到炮击后的火箭弹碎片。图源:人民视觉

而这些演变态势都令人感到深深不安。

虽然杜金娜之死在俄乌战争背景下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李海东指出,战争总体态势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被暗杀而改变。

“杜金娜之死不是新的‘爆发点’,也不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或新起点,她只是这场逐步升级和扩大的战争中一个不幸的牺牲品。”

泽连斯基曾在20日发表讲话警告称,俄罗斯可能在24日前后加强攻势。基辅也因此取消了“独立日”相关庆祝活动,全国上下高度紧张。

对此,宋忠平表示,24日这一天,就算乌克兰一些地方举行集会庆祝、游行等活动,俄罗斯也不会对这些老百姓采取军事行动,如果真这么做的话,将会在国际社会落下口实。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杜金娜被杀,还是克里米亚半岛以及俄罗斯境内被攻击的目标,已经足够让普京准备进行报复。这个报复的时间未必会选择24号。就算选24号,也未必要针对‘独立日’的庆祝活动,他完全可以针对其它的军事目标。这些军事目标包括乌总参谋部、国防部,甚至未来总统府都是在被考虑攻击的序列范围之内,以此来对泽连斯基发出警告。”

接下来,俄乌特工将开辟暗杀战场?

杜金娜之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车臣冲突,也是类似的恐怖袭击。俄罗斯忍无可忍,最后大打出手。

当年,普京直接放话:“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在机场抓住就在机场击毙,在厕所抓住就把他淹死在马桶里!”

《纽约时报》17日报道了乌克兰秘密行动团队如何在为俄罗斯工作的驾驶员座位下放置炸弹,引擎启动时引爆。乌克兰游击队员说,比起他们针对的“目标人物”在袭击中的生死,“更重要的是每次袭击所发出的信号:你永远都不安全。”

乌方秘密行动团队这么说,意欲何为?接下来,除了正面战场之外,俄乌特工是否会掀起暗杀行动,开辟另一个战场?

宋忠平认为,俄美之间早已开始了混合战争模式,俄乌之间的冲突只是俄美混合战争里一个环节,即乌克兰作为美国代理人和俄罗斯打实体的战争。这种混合战争形态还包括舆论战、货币战、制裁等等。

“暗杀行动本身也是混合战争一部分,可以扰乱对方民心和军心,尤其是击破后方。”

他说:“暗杀、破坏主要针对三类目标:俄罗斯军队控制区域的重要人士需要被杀;重要的军事基地需要被摧毁;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被摧毁。”

“这三件事儿会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形成钳制和压力。未来,这三类行动有可能会此起彼伏地出现,这其实就是在考验俄罗斯军队对控制区的管控能力。”

宋忠平说,俄罗斯现在开始在扎波罗热招募志愿者,试图化解特工或者潜伏者给俄罗斯控制区带来的巨大威胁,但是难度也比较大。

当地时间2022年7月30日,乌克兰利沃夫,民众在利沃夫的一个射击场参加射击训练,学习军事技能。图源:视觉中国

“因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同属一个民族,还有一些人长期潜伏在俄罗斯控制区域,包括克里米亚,这些人鱼龙混杂。如何把这些潜伏者找出来很困难,这些在俄罗斯控制区域的潜伏者也在不断地培养新人,这些人分布在各个岗位,分布在各个重要的基础设施,甚至分布在军事基地中。”

一旦这些人被激活、被动员起来,那么也将会导致俄罗斯控制区出现更多麻烦,这实际上是俄罗斯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战场上敌人在明,相对好办,但对付潜伏者时,敌人在暗,这对普京是一个考验。”宋忠平补充道。

“但是大家都知道普京是特工出身,所以他在对付这些乌克兰的特工,包括打间谍战,情报战等是比较在行的。相信普京会用自己的手段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把俄罗斯控制区这些潜伏者所带来的危害控制到最低,同时加大对俄罗斯控制区域内各类目标的防范,加强其防空反导能力的部署,确保控制区社会稳定、民心稳定,这样才能让俄罗斯放心大胆地再执行其他各项军事任务。”

李海东分析称,战争本身不仅仅是军事的较量、舆论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心理较量。心理战是任何战争中各方都不会忽视的一个方面。

乌克兰游击队员说每次袭击都将发出“你永远都不安全”的信号,这实际上打的就是心理战。这句话反映了这场战争中双方心理战的极端重要性。如果一方心理失衡,实际上就表明内部凝聚力分散了,内部支持力被削弱。也就是说,当战争消耗到一定程度,这一方就会支撑不下去,最终走向失败。

李海东指出:“心理战的手段多种多样,除了安放炸弹定点清除,搞暗杀等,我们还可以预期战争中会出现大量的假消息传播的现象,这些假消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恐怖性的效果,也是想达到让对方心理失衡的目的。”

长期持续的俄乌冲突已经并将继续对地区和全球形势产生影响。

“这是一场能影响国际格局转变的结构性冲突,这不是一个技术性的冲突,不是一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李海东说,结构性冲突的一个特点是任何一方都不会选择妥协,冲突失败方的结局将异常悲惨。

“因此,我们发现俄乌战争最近半年是越来越黑暗了,越来越升级,越来越扩大化。坦率地说,我们感觉到越来越难以预知这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而这给世界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将会对全球能源格局,全球化格局,乃至于应对气候变化格局等产生综合性的全方位影响。”李海东补充道。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俄乌战争半年,在普京眼皮底下搞暗杀,世界站在刀刃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