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72小时》“宠物医院”热播,制片人郭静:生活本身有力量

澎湃新闻记者 廉秀宇
2018-01-20 16:1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这期的主题,就是城市里面的人与宠物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我们做这期节目的出发点。 ”

近日,上海纪实频道《72小时》最新一期宠物医院的故事引起网友热议,片段视频不仅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截至1月19日,播放量已超过3000万次。就这期节目的主题,上海纪实频道《72小时》栏目制片人郭静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她认为,这样的一种纪录,即便是琐碎的,即便是日常的,从长远来看,依然有其价值。用郭静自己的话来讲,“让未来的人看到2018年的上海人是什么样子。”

想要“避人耳目”的阿姨

《72小时》栏目是纪实频道2017年推出的一档纪实类节目,每期时长26分钟,每周一期。以72小时为拍摄周期,每一集择取一个公共空间,采访在此出现的不同人群,询问他们此时此刻出现在此地的原因,并邀请他们分享各自的人生故事。

自2017年11月1日,开播以来,至今已经播出至第11期,拍摄涉及上海复兴公园、富民面馆等。栏目主编刘跃告诉记者,这样的宠物医院的选题,他从节目开播之后一直想拍,在前面几期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就陆陆续续在联系可供拍摄的宠物医院,最后选择的这家医院位于市中心,也是节目组联系过的医院里面,唯一有24小时有宠物医生值班的医院。节目组就是在这家医院遇到了那位带着宠物狗来安乐死的阿姨。

郭静回忆了当天晚上的情形,那天是深夜3点钟。那位阿姨选这个时间其实就想避人耳目。因为她觉得非常内疚,但是她家里面的压力确实很大。

为小狗穿衣服的阿姨

当时,阿姨一进去就看到刘跃的摄制组。她就说:“唉呀,我本来就想着这个时间来,没人知道我来做这个事情,没想到有你们在。”最后,这个阿姨还是接受了拍摄,这样才有了节目中,她的宠物狗做安乐死全过程。

只是即便如此,观众还是会看到阿姨在尽量避免用“安乐死”这样的字眼。那位阿姨最后一直在向小狗道歉,她对小狗讲:“下次不要投胎做狗了,做人好了。”

艰难的取舍

这样一期26分钟的节目,72小时的拍摄期间,前前后后要拍出40到50个人,最终呈现在节目当中的只有10个人左右。

郭静告诉记者,因为节目时长实在有限,有的时候导演不得不仍痛割爱。“我们节目只有26分钟,每一集里面只有四五个比较长的故事,导演都很难取舍。后期剪辑的时候,通常粗剪版本都会比正片要长。”

在宠物医院这一集后期剪辑的时候,刘跃就遇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外地打工的小女孩,国庆假期在路边捡到一只很小很小的流浪猫。小女孩就把小猫带回在上海的住处养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小女孩也不知道怎么养猫,就上网去查了很多很多资料。她也向朋友请教如何养猫。她上班的时候放心不下小猫,就偷偷把它带到公司。这样她的同事也一起开始养这只小猫。就这样前前后后养了一年多。

后来,这个女孩做出自己的人生抉择——她决定离开上海,回老家工作。只不过,由于带动物上飞机,手续非常繁琐,就希望能够将这只小猫送给别人来养。

那天这个女孩去宠物医院送猫,才遇到了刘跃和《72小时》的摄制组。

刘跃说:“她其实已经联系好了那个养这只小猫的人。但是她就是觉得接受不了别人来养这只小猫的这个事实。最后,她费了很多心思,才最终将这小猫带回了老家。”

“这也是人和动物之间相互的关系,一方面是人对于动物就是那种情感——一个素不相识的小猫咪,她可以投入这么多精力;另外一方面猫咪对于她来说也是一种陪伴。”

对于节目故事当中的取舍,刘跃表示,这中间主要有三个考虑。第一就是故事本身讲述的表现力——这个故事就更容易打动人,更容易出其不意;第二就是采访对象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个就是其实是主题,比如这一期的主线故事也是一个救助流浪猫的勇敢的小姑娘,她的故事可能就贯穿这个三天。而前面讲到的那个女孩子的故事,出于结构的考虑,没办法才从节目中拿掉了。

救助流浪猫的勇敢女孩

刘跃说:“我的想法就是,先告诉大家,这个城市里面有很多人他们都很爱动物,然后再告诉大家,为什么他们这么喜欢动物。最后一个内容,就是究竟动物对于这些人来讲它意味着什么。最终想要表达的是,其实人和动物之间的这种情感是非常感人,相互之间是一种激励。每一个环节里边那就对应了这样的思路去选故事。”

“真实是生活的力量”

“采访的时候,采访对象聊得很真诚,他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我们认为也都是真实的,纪录片真实的力量就在这里——平凡的人讲述的日常琐事——最终这些日常里,能够体现出生活本身的力量。”制片人郭静这样来描述节目制作当中的感受。

记者问郭静,在这样一个“做爆款、求爆点”的传播环境下,做这样的“慢”内容会不会觉得担忧,会不会有些压力。郭静表示,这个她并不担心,因为观众内心都是有一个评判标准在的。

“不光是这样的纪录片,就是传统的长期跟踪拍摄的纪录片来说,其实还是有很多观众会想要看,因为其实大家对于社会、对于其他人的生活都是有好奇心,也是很关心的。”

她认为,愿意思考的人会沉下心来看其他人的故事,看其他人的生活,然后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些人也可以透过这些,来看到社会发展和问题。

“这个栏目开播之前,我们在思南公馆做过一次试映,当时来了很多观众。这也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当时我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观众有好奇心,让他们想要来看我们的节目。”

郭静觉得,最吸引大家的原因,是这些往往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甚至是我们的亲朋好友或者我们自己,所以大家很容易引起共鸣,这些纪录可能会成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