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味,舌尖上的湖北(下)

2022-08-23 1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这里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土肥美、物产丰厚,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以及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湖北人与生俱来的灵气与品质,也涵养出独具一方特色的湖北味道。

寻味湖北,17城各有不同的味道!我们选取了每个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3样美食介绍给大家,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鄂西8个市州的美食。

襄 阳

襄阳牛肉面

襄阳牛肉面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地方美食,深受襄阳人喜爱。它有着300多年的历史里,一代又一代的襄阳人不断传承创新,使牛肉面有着独特的风味,汤色红亮、麻辣鲜香、袪寒除湿、回味悠长。

图/中新网 李伟

在襄阳,卖牛肉面的小饭馆到处都是,襄阳人的一日三餐甚至是宵夜,都离不开一辣二麻三鲜的牛肉面。有嚼劲儿的碱面条加入大块的牛肉、牛杂,撒上香菜、葱花与红油,再配上一碗襄阳黄酒,惬意而又舒适。

图/襄阳文化旅游

孔明菜

孔明菜,也称诸葛菜、大头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千百年来,大头菜仍然保持着“三腌五卤六晒”的传统腌制方法,历经十个月的月磨砺,大头菜才会变得色泽红润、鲜脆可口。

图/襄阳文化旅游

大头菜主要材料为芥菜,腌制后的味道上有普通味、麻辣味、五香味,很多襄阳人家都会自己腌制,大头菜一般可存放半年以上。吃法上可当开胃小菜,也可炒着吃,如尖椒咸菜炒肉丝,或是与其它食物搭配做汤喝。

图/武汉吃货

襄阳黄酒

吃襄阳牛肉面,再喝上一碗黄酒,去腻而甘爽。襄阳黄酒是我国古老的黄酒之一,其黄酒酿造技术堪称天下一绝,也是襄阳著名的特产酒。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妻子黄月英就已经创制“茅庐春”,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

图/襄阳播报

襄阳黄酒用生米发酵,所以都是散装的,如同鲜啤一样不易保存,因此都是现酿现卖。黄酒的色泽石似牛奶一般的乳白混浊,香气浓郁,味微酸甜,度数一般只有2-3度,可谓老少皆宜。

图/中新网 龚良杰

宜 昌

凉虾

凉虾是深受宜昌居民喜爱的消夏饮品,取“凉夏”之意、虾之形。上好的大米经过浸泡之后打成米浆,加入碱水融合,待米浆变成乳白色并冒出小气泡,让米浆透过漏勺落入凉水盆中,凉虾就这样诞生了。

图/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

在街头喝一杯红糖凉虾,入口时,清凉的红糖水一马当先,率先清去肠道内的溽热;接着爽滑的凉虾,在齿颊间弹跳几下,便头也不回地滑入腹中;最后甘甜的水果,顺势而上,一举填补了齿颊间的寂寞。

图/宜昌城市看点

萝卜饺子

宜昌的萝卜饺子就跟凉虾一样,是宜昌人的国民美食,在宜昌的街头小巷都可以看到卖这道小吃的摊点。和北方的传统饺子相比较,宜昌的萝卜饺子也许不应该叫饺子,只是外形有些像饺子而已。

图/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

用90%的大米和10%的黄豆浸泡后磨成浆,胡萝卜切丝拌葱和辣椒粉,加上香菜风味更佳。先在弯月状铁勺中放入底浆,再放上萝卜丝作馅,盖上浆,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油炸过后趁热吃,会有一种独特的酥脆感,一个就管饱。

图/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

土家蒸肉

土家蒸肉在当地也叫“抬格子”,人称“土家第一大菜”。蒸肉有五花肉和排骨组成,垫菜主要有土豆、南瓜,再加上农家杂广椒。一格子蒸肉,就占满一桌,可以供8到10人食用,如果是盛宴,还要配“十大碗”,是招待贵客的礼餐。

图/长阳融媒体中心

将玉米面、鲜肉、南瓜、土豆、炸辣椒等材料,盛进土家蒸蒸肉的专用蒸格并放于锅里煮,约半个小时光景见蒸格有大气冒出即可食用,肉汁浸润了蒸格的每一个角落,每种食材的香味都在这一蒸中被激发了出来,可谓色香味俱全。

图/长阳融媒体中心

十 堰

竹溪蒸盆

竹溪蒸盆的特色,首要的是包容丰富的食材,有颇多讲究,其主料辅料及配料,多达20余种。而做好蒸盆的诀窍,则是掌握好加料及加工的时机、火候。同样的食材,加料顺序及加工火候不同,味道迥异。

图/文旅竹溪

一般说来,先装猪蹄、鸡肉、竹笋干、香菇、沙参、大葱、姜块、干红椒、花椒、鸡油、精盐,然后上笼大火蒸90分钟左右,接着再加土豆、红萝卜、黄瓜、鸡蛋盒子,以文火蒸30分钟,最后加青菜叶、蒜苗焖5分钟后,便大功告成了。

图/十堰文旅

郧阳酸浆面

在郧阳,随便寻一处早餐摊点,便能看到酸浆面的身影。夏秋季节,酸浆面不凉不烫,酸香扑鼻,味美爽口,老幼皆宜。因此,老郧阳城几乎到处都有卖,不少家庭也会做,直到现在,仍经久不衰。

图/十堰文旅

郧阳酸浆面工艺并不复杂,主要原料是小麦面,也有杂面(用百分之三十的豌豆面加入百分之七十的小麦面),秘制酸汤、酸菜(一般是腌制的酸芹菜或酸腊菜)、放入绿豆芽,撒上葱花、香菜和芝麻碎末(炒香的芝麻稍加捣碎)。

图/十堰文旅

丹江口翘嘴鮊

“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峡隘》一诗中曾这样形容湖北的美味。其中“白鱼”就是翘嘴鲌的俗称。在十堰,丹江口翘嘴鲌最负盛名,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素有“长江上等名贵鱼”的美誉。

图/十堰文旅

翘嘴鲌鱼做法多种,尤以清蒸为佳,虽毛刺多,不能使人大快朵颐,却能让人食之有味,慢慢挑刺,细细吃肉,享受一种慢下来的好时光,人们乐此不疲。

图/丹江口文旅

荆 州

荆州鱼糕

荆州自古盛产鱼,鱼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廷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图/湖北新闻

用鱼肉糜做出来的鱼糕内里嫩白,外边黄白分明,用筷子夹起来一块,非常有弹性,可蒸、可煮、可炸、可煎、可炒、可炖,还能和不同食材随意组合去烹饪,吃着紧实而不失韧性,软嫩鲜香,滑嫩爽口。

图/极目新闻

公安锅盔

“公安锅盔”是在江汉平原等地流传已久的汉族传统小吃。因为添加的馅料不同,所以也分为鲜肉锅盔、梅干菜锅盔、牛肉锅盔、糖锅盔等多种口味。这种锅盔皮很薄,经烤制后呈诱人的金黄色,散发着香气,咬起来有“咔嚓”的香脆响声。

图/荆州文旅之声

吃公安锅盔,没有什么讲究,站着吃、走着吃、躺着吃都随意,是不折不扣的大众美食。荆州公安人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一家正宗的锅盔,吃得嘴里冒油,嚼得香香脆脆,才感觉真正回到了故乡。

图/武汉吃货

沙市早堂面

每个荆州人的心底,都住着一碗早堂面,这是有关于家乡记忆中的味道。这碗面油厚、码肥,还管饱,汤是用鸡、鳝鱼、猪骨、鲫鱼熬制出来的高汤,汤汁乳白,面条用的是细圆条碱面,搭配上鸡丝、牛肉、猪肉、鳝鱼丝等“码子”。

图/早餐中国

最惹人垂涎的首先是各种喷香的码子,还有就是熬得乳白的高汤,将筋道的面条藏着若隐若现。吃到嘴中,面条柔韧有嚼劲,汤汁中有鸡、鱼、肉味,还能吃到配菜中鸡肉的鲜嫩、鳝鱼的酥香、瘦肉的醇香,真是满口鲜香爽滑。

图/荆州文旅之声

荆 门

蟠龙菜

蟠龙菜是湖北省钟祥市特有的名菜佳肴,俗称剁菜、卷切。据传,明代嘉靖皇帝赴京登基前,其老师特请名厨精心制作了一碗龙形菜为其饯行,喻意飞黄腾达。嘉靖食后赞不绝口,并命名为“蟠龙菜”,从而成为明代宫廷菜。

图/荆门旅游

蟠龙菜造型美观,味道鲜美,油而不腻,营养丰富,“以吃肉不见肉而著称”。食用蟠龙菜一年四季皆宜,但以夏季时节最好,因为夏季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蟠龙菜的大部分原料是青鱼和草鱼,鱼则是进补的好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

图/荆门旅游

荆门雪枣

“八角雪枣”因产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街而得名。雪枣,是因为其外形如枣,色泽雪白晶莹而故名。八角雪枣是明末清初八角街上民间老艺人刘之芳首创,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

图/青春荆门

雪枣有大小两种,以优质糯米蒸熟捣茸,加上黄豆、石膏粉以及白糖等配制成坯,经发酵膨化,晒干,再用小磨麻油炸制成熟,裹以酥衣,色白如玉,雪亮晶莹,外形如枣,内似银丝缕空。其皮薄瓤松,落口清甜,酥脆爽口,吃后回味无穷。

图/青春荆门

荆门米茶

米茶是钟祥地区的特色风味小吃,汤色微黄似茶色,故称“米茶”。做好的米茶其汤色淡黄,香气浓郁扑鼻,滋味微甜而不淡,既可代替米饭,又有饮茶解渴的作用,为夏季防暑降温之佳品,天气越热越爽口。

图/在线钟祥

米茶的制作很有讲究,一般要选用糙米或麦米,放在铁锅里加温火不停地干炒,至米成杏黄色便可起锅。起锅后的炒米如果是日后慢慢食用,则需置于簸箕中摊开风凉后装罐密封;如果马上食用,可用水淘洗干净放入冷水中煮沸至米开花。

图/在线钟祥

随 州

广水滑肉

在广水,有“无滑肉不成席”之说。广水滑肉讲究原材料的“纯、鲜、净”,制作理念上的“滚、淡、烂”,并注意火候的把握、时间的掌控,最后制作出来的广水滑肉,汁浓味鲜,肉质入口即化,油而不腻。

图/广水电视

制作滑肉有一定窍门。首先,猪肉浸泡时,须去皮洗净,沥干水分,以便淀粉糊浆的均匀。其次,入锅油炸时,要逐块下锅约炸十分钟,至色泽黄亮、软嫩柔糯为好。另外,汤汁兑味要端锅离火,才能达到汁浓味鲜。

图/随州论坛

气泡馍馍

“气泡馍馍”也称“汽水馍馍”,是随州的一大特色美食,也是当地常见的街头小吃。气泡馍馍软润香甜,米酒香味沁人心脾,十分具有特色。尝上一口,那独特的滋味充斥着整个味蕾,简直妙不可言。

图/湖北吃喝玩乐

所谓“气泡馍馍”,通俗的讲就是发酵的馒头,只要提前先把面粉发酵好,一锅香甜美味营养的“汽水馍馍”一般15至20分钟就可出锅。汽泡馍馍的模样长得“娇憨”,块头不小,放在煤炉子上,烤的时候香气四溢。

图/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拐子饭

“吃了拐子饭,一天都不饿;干活劲更足,日子乐上乐。”拐子饭起源广水马坪镇,是随州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当地大大小小的店都会有,最正宗的就是马坪拐子饭。

图/随州文旅之声

传统做法是专选上好的猪腿肉改刀之后放在锅中卤熟,一锅猪拐子炖上四五个小时,入口一点都不油腻,特别是猪皮厚实爽口,胶原蛋白丰富。其最特别之处是在早上吃,标配是一碗撒满葱花的拐子肉、一碗白米饭、一碗白粥、一份小菜,能将这份标准的拐子饭吃下肚,基本一天都不会觉得饿了。

图/非遗界

恩 施

恩施合渣

“辣椒当盐,合渣过年”,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有的吃得较稀,不加任何调料,称为“淡合渣”,突出“喝”,有时还加洋芋一起煮食;有的吃酸合渣,是将合渣放置变酸再食,既解渴又消暑;有的还制作成合渣火锅,张关合渣就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

图/恩施文旅号

张关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镇“张关”而得名,尤以镇上一位黄姓老太婆制作的最有名、最为地道。张关合渣口味纯正,营养丰富,人们戏称其为“全价食料”。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中外游客都对它赞不绝口。

图/恩施文旅号

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便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图/恩施文旅号

腊肉的烹调方法比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猪蹄一般用来炖,制作火锅;其它部位一般用来与鲊广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浓烈熏烤味的五花腊肉,再加一碗大米饭,一口下去微微的烟熏味在口中久久回荡、挥之不去、越品越香。

图/恩施文旅号

恩施炕土豆

炕,是煎、炒、焖、烧之外的另一种烹饪手法。恩施多山,山民将自然生长的土豆,挖出来就地取材,只用一把柴火、一口平锅、少许油、一点盐和辣椒,就能做出一道举世无双的美食炕土豆。

图/恩施文旅号

恩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广大乡村绵延着富硒带,立足在沃土硒矿之上的恩施土豆,与硒元素水乳交融,成就了“恩施小土豆”出众的富硒含量。软、糯、香、绵的食味口感及天然含硒的内在品质,使恩施土豆怎么吃都好吃。

图/恩施文旅号

神农架

懒豆腐

懒豆腐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黄豆和水用石磨打磨成浆,不用包袱布过滤豆渣,直接将其放入锅中,加入各种青菜叶和油盐佐料等,用火熬制,熟后即食。因为不用过滤和卤水点制,十分方便,所以得名。

图/神农架完全攻略

懒豆腐之所以能够成为美食,在于它可以百搭。黄豆被磨成浆以后,可以与白菜泥混合,然后配合其他的食材,包括鲜肉、鸡蛋、猪油等。食用“懒豆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食用,可以充当粥,满足人们的需求;还有一种是配合其他的食物,比如将“懒豆腐”与白米饭混合在一起,可以提高食欲,增加米饭的口感和美味。

图/神农架完全攻略

神农架腊肉

“茅草屋里腊肉香”说的就是神农架,当地人不仅爱吃腊肉,更会制作腊肉。神农架的腊肉菜品十分丰富,可以炒、烩、爆、炸、熘、煮、拌、烧、煨、蒸、炖……是一种可与所有食材搭配的“万人迷”,保存好的腊肉可存放几年不变味不生虫。

图/神农架完全攻略

神农架的猪是散养的,吃的是五味百草,猪便成了药膳猪,有百草的香味,筋道有嚼劲。腊肉的芳香是烟火的长久蹂躏造成的,而森林是腊肉芳香的源头。吃时,将肉皮火烧水煮,伴大蒜、辣椒炒,或做成火锅,轻轻咬一口,有一丝淡淡的烟熏味,那是经过时间积淀而形成的陈香味,释散于味蕾之间,令人回味无穷。

图/神农架完全攻略

渣广椒

渣广椒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很费功夫。渣广椒的制作时间多在农历的白露后,其方法是将鲜红的大椒洗净,剁碎后,拌适量苞谷面和食盐,佐以花椒、柑子皮拌匀后,放入泡菜坛中,坛口盖上菜叶或芭蕉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石头作的石盆中,也有用瓷盆和木盆的,放上水,以隔绝空气,月余后即可食用。

图/神农架完全攻略

或焖、或蒸后再炒了食用,色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尤其是同腊肉一起炒作,装盘放入切好的香葱,味道鲜美,喷香扑鼻,色、香、味俱全,是当地一道备受青睐的“下饭神菜”。

图/神农架完全攻略

千年楚馔史,半部江南食。

这个夏天总要来一次湖北吧!

品荆楚风味,寻楚韵悠长!

相关文章推荐

原标题:《寻味,舌尖上的湖北(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