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个村子为何成了中年男人们的“精神乐园”?
在中国,中年男人们最惬意的休闲活动恐怕非钓鱼莫属。
不用在外阿谀奉承,也不用管家里的零碎琐事,一个人带上一根鱼竿,拎着钓鱼工具,找个合适的钓点,一坐就可以是大半天,何其逍遥自在!
图源/超级乡村研究所读者提供
如果说,钓鱼解决了绝大部分中国男人乏味的中年生活,那么让他们能独享这份精神愉悦的功臣,就全靠河北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了。
西乾泊村,地处河北北部,隶属于河北省肃宁县。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乾泊村既不靠山,也不沿海,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业资源,是河北众多村子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四季少雨、河流干涸的普通北方农村,村里人却在干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卖鱼竿!
从2012年起,西乾泊村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把一个靠天吃饭、跟水没半点关系的偏僻农村,发展成一天能卖掉一万根鱼竿的中国渔具之乡。
这一切的改变,还得从村里的一个能人——村支书陈雷说起。
01
全村最不安分的人
西乾泊村,曾经是一个专门种植梨树的专业村。
这个总人口仅1060人的小村子,多年来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梨。
全村耕地面积1595亩,其中果树面积1300亩,果树面积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
春耕夏管、秋后卖梨,风吹日晒一整年,3亩地收入1万元,整个村子靠种梨的年收入仅四百多万元。
除了种梨外,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陈雷,就是其中之一。
1985年,高中毕业的陈磊跟村里的大多人一样,循规蹈矩地在家里种了一段时间的梨树。虽然在家务农,但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想找个机会做点什么。
一次偶然间,陈雷听闻有人从山东倒卖大蒜到北京去卖,赚了不少钱,这个生意一下子触动了他。于是,在他的“撺掇”下,同村的两个村民跟他一起,带着卖梨子换来的2000多元现金,跑到山东去倒卖大蒜。
第一次做生意,陈雷和同伴的经验明显不足,等他们把大蒜拉到北京市场上时,发现到处都是贩卖山东大蒜的人,他们晚了别人一步,最后还是亏了钱。
这次之后,更激发了陈雷“创业”的决心,他决定留在北京继续打拼,10多年后终于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图源/《我的美丽乡村》
1997年,一直心念着家乡的陈雷回到西乾泊村创业。
他相继做了图书批发、开塑料颗粒厂等生意,但都不尽如人意。
2012年,他发现家里隔三岔五会收到一个快递包裹,里面是妻子网购回来的小物件。他一时觉得特别神奇:只用一台电脑就能将物品卖到全国,这也太厉害了!
自己是不是也能开个网店卖东西?这个念头一直在陈雷脑中挥之不去。
有了想法后,陈雷立刻开始研究起经营项目。
陈雷在电脑前工作 图源/阿里巴巴
一次,陈雷的儿子陈汝佳在逛淘宝时发现,网上很多鱼竿店的发货地是西乾泊村所在的肃宁县。他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陈雷,并建议爸爸开个网店卖鱼竿试试。
听了儿子的想法,陈雷马上去肃宁县进行考察。
那时候,肃宁县的鱼竿渔具生产发展得火热,货源十分充足,并且鱼竿的质量还特别好。但是,当时大多数渔具厂多以线下为主,往往需要人背着样品,去到各大城市,找卖渔具的门店合作。单一的销售模式,也让许多渔具厂变得举步维艰。
凭着对生意敏锐的嗅觉,陈雷当机立断:开网店卖鱼竿,这事能做。
说干就干!陈雷与家人合计后,关掉了自家经营的塑料颗粒厂,开了全村第一家淘宝店。
今年57岁的陈雷 图源/澎湃新闻
万事开头难。陈雷家的淘宝店开的第一个月,一个订单都没有。
儿子陈汝佳边做边学,研究网店搜索关键词、美化淘宝页面,全网对比价格……就这样忙碌了一个月,淘宝店终于迎来了第一笔订单。
慢慢地,一天卖一根,再到一天卖十几根、几十根,陈雷家的淘宝店逐渐有了起色。
生意越来越好,全家老小齐上阵:儿子负责进货和网店的运营工作;儿媳妇当客服,手抄订单;陈雷和老婆帮忙打包、发货。
图源/澎湃新闻
从卖出第一根鱼竿的那天起,一个月内,陈雷家的淘宝店销售额就达到了5万元。
生意越来越好,一年下来,陈雷的鱼竿网店销售额竟高达500万元,这让全家惊喜万分。
如今,陈雷和儿子陈汝佳不仅注册了自己的鱼竿商标,还自建工厂、研发新品,再加上淘宝店的日常销售和直播卖货。从生产到销售,小小的鱼竿生意,让陈雷做出了一条完整的生意链。
陈雷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也让全村人羡慕不已。
02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全村人都致富
2014年,“致富能手”陈雷被选举为西乾泊村的村支书。
“一个人富不算富,村干部就得当好火车头,拉着全村人一起致富。”陈雷和儿子一合计,决定号召乡亲们也一起开网店、卖渔具。
刚开始,乡亲们虽然蠢蠢欲动,但始终还心存疑虑,买鱼竿真的能赚钱吗?电脑、网店这些高科技玩意,是农民能玩得转的吗?
见村民们还犹豫不决,陈雷干脆手把手开始教起。
如何注册开店、装扮店铺、上传图片、与人聊天、完成售后……陈雷和儿子知无不言。
他还将村子里废弃的幼儿园改建成了一个固定开课的培训教室,开设了电商销售补习班,然后挨家挨户地登门游说。
渐渐地补习班的座位开始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前来听课。仅一个月时间,就有60多户村民相继开店,在多个平台注册店铺130余家。
图源/燕赵都市报
卫亚静,就是跟着陈雷第一批开店的村民。
原本只有初中学历的她,只能靠着在家种梨,每年收入2万元,如果外出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听说陈雷书记开了一个电商培训班,她第一个就报了名,也最先注册了自己的网店。
从未见过鱼竿的她,对鱼竿的一无所知,在努力学习两个月以后,她从一个小白变成了“渔具达人”,也成功地卖出了自己的第一根鱼竿。
现在,卫亚静早已不是那个整天围着灶台和梨树转的农村留守妇女,而是靠着自己的渔具店乘风破浪的姐姐。她不仅给家里买了两辆车、购置了县城的房产,还开起渔具厂,创立了自己的渔具品牌,年收入超50万元。
卫亚静正在直播卖鱼竿 图源/澎湃新闻
同样通过开淘宝店改变命运的,还有28岁的农村小伙刘冲。
因为母亲早逝,父亲生病无法干活,他一直在天津做电焊工补贴家用。钱挣得不多,还无法顾及家人。
后来听说村支书陈雷号召大家开网店、搞电商、卖渔具,他便决定留在村里试试看。
没想到,这一试,就真的来了订单,也开始慢慢挣到了钱。
通过用心钻研和经营,刘冲在村里结了婚,买了车,还盖了新房,彻底稳定了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当初自己没选择做淘宝,他大概率还在外打工,更别说回乡过上好日子了。”
图源/阿里巴巴
如今,在西乾泊村,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做淘宝”。
目前,全村228户村民,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网上开店卖鱼竿。淘宝上的活跃店铺有60多家,有规模的电商有七八家,每家的年均销售额都在1000万元左右,最高的达2000万元。村民们的人均收入也比之前翻了一倍。
2020年,西乾泊村被阿里巴巴授予“最美淘宝村”称号。
一把小鱼竿,让西乾泊村“钓”出了全村人的小康生活。
03
全村电商的小目标:先卖一个亿
然而,增收致富并不是西乾泊村村民的终极目标。
2020年,在西乾泊村的一次电商座谈会上,村支书陈雷给大家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全村电商“先卖一个亿”。
图源/阿里巴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村都得不断地自我提升。
网络不行,村里就派人主动和网通公司进行协调,升级网络,解决了光纤入户的问题;
物流跟不上,村干部就跟中通、申通等8家快递公司进行沟通,每天定时定点来村里收取货件;
市场上产品同质化太严重,陈雷就带领着村民改进材料,在产品性能和质量上猛下功夫;
同时,全村网店积极注册商标,建立自主品牌库,为产品走向全球奠定基础。
2020年,西乾泊村投资了300万元建设的电商服务中心开始投入使用,除了能对村民进行免费的电商培训还,还为大家提供了创业平台。
西乾泊村电商服务中心 图源/长城网 王涛摄
2020年,西乾泊村电商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21年,这个数据达到了1.3亿元,早已完成了陈雷书记的一个亿小目标。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村子里从事渔具等相关产业的工作,村里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一毕业就回村“继承”家业,将家里的鱼竿生意越做越大。
电商+鱼竿,改变的不仅仅是西乾泊村的经济面貌,更改变了世代务农的村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也是中国千万个小农村,通过勤劳致富、科技脱贫的真实写照。
超级乡村研究所
西乾泊村评分: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肃宁这个小村火了,家家户户都在做这事……》
[2]《肃宁 | 全国渔具之乡坐落于此,村支书靠电商引领村民致富》
[3]《提升品质强品牌 农民电商生意火》
[4]《1天卖出上万鱼竿年入过亿,河北小村成了中国中年男人精神乐园》
[5]《肃宁县西乾泊村:一个村支书带动一个淘宝村》
[6]《探访“中国淘宝村”西乾泊:鱼竿“上线”撑起致富路》
- END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