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的专业,离就业率红线有多远?

2022-08-24 17: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22届毕业生还没“消化”完毕,2023年应届生的互联网校招已经提上日程。

全球经济下行、新冠疫情肆虐、高校毕业人数创新高的三连击下,“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名号年年易主,最发愁的当属那群“选错专业”的毕业生们。有的专业是著名的就业“天坑”,还有的专业,读着读着就没了。

近日,安徽省提出“3年内就业率未达60%的专业停招”的就业红线,在此之前,已有多个省份相继发布了本省近年初次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和预警专业名单。

我们试图通过数据来理解,60%的就业率红线有何依据?近五年来高校专业的设立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更好奇的是,面对就业率造假乱象频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现实背景,就业率应该成为高校和学生评判专业的唯一标准吗?

01

这些专业,上了各省“预警名单”

安徽省此番划清60%的就业“红线”,如同往平静的水面扔了一颗石子。但其实,它已经连续多年公布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名单。

去年9月,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年)》,公布了一批“预警”专业名单,列出了省内高校2020年初次就业率相对较低的20个本科专业,曾经热门的专业也榜上有名。

安徽省高校2020年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10个本科专业中,经济学类专业占比最高,达到40%。贸易经济、国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徘徊在40%~50%左右,农村金融方向的金融学专业初次就业率甚至为零。

专业就业不理想,与专业设置本身的不合理不无关系。安徽省教育厅就在报告中指出,部分专业设置存在“重复度高”的问题。比如2020年“预警名单”中的英语、会计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分别是202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布点数量排名第三、第十、第十四的专业[1]。

一旦市场对这些专业的需求收窄,大批毕业生势必面临激烈的竞争。

不过,经济学类专业在安徽省高校屡屡“扑街”,并不意味着它被时代抛弃,更多的是各省份的专业长板不同。安徽省内高校的专业长板是工学,2020年安徽省工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为83.55%,位居各学科门类第二。

正是因为高校专业就业情况受复合因素影响,不同省份的专业“预警名单”差异较大。除了安徽省,还有湖南、贵州、广西、重庆四省份曾公开近三年本省份高校专业就业率数据或预警专业名单。

在湖南省,近三年就业率较低的5个专业是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复合材料与工程、应用心理学、管理科学和法学;而在贵州省,2021年列入预警名单的专业分别是法学、数字媒体艺术、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和汉语言文学。[2]

在重庆市,2021年初级就业率较低的5个专业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统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生物技术和知识产权[3];在广西省,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学和审计学这6个本科专业的2020年初次就业率均低于60%。五省份“预警名单”的具体专业差距较大,但总的来说,法学、管理学、文学和艺术学类专业的出现频次相对较高。

02

专业的“前浪”与“后浪”

就业率“红线”直接决定了专业的生死,近年来有哪些专业没能通过它的考验?

RUC新闻坊梳理教育部文件发现,近五年来专业撤销力度越来越大。2021年,全国高校合计撤销专业804次,工学、管理学、理学和艺术学类专业撤销次数均超过300次,而医学、历史学和哲学类专业撤销次数较低,均为个位数。

具体专业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名列前茅”,五年内共有83所高校撤销该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4个专业撤销次数全部高于50次。

就业率低往往是专业被撤销的核心原因。毕业第二年本科专业就被撤销的张帆告诉RUC新闻坊,“我们专业(公管)毕业时的就业率非常惨淡。有一部分当初中、小学老师的,或者家里帮忙找工作,有做车体广告策划的,还做得挺好。还有考研考公的,我们学院200多名学生,考上公务员的大概有一两个。”

除去市场需求饱和等外部因素,部分专业就业率低的一大原因还在于课程设置定位不清晰,无法适配学生的个人发展,帮助学生塑造核心竞争力。

就读于某双一流高校的真真读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她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找对特色和定位,“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普遍对它不是很满意,不如信息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我们学的代码语言比较落后,代码课的总量也偏少;也不如商学院的管理科学,不擅长聚焦于某一方面的数据分析。”

长江后浪推前浪,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新兴专业渐渐出现在志愿填报手册上,新的专业设置理念也悄然影响着年轻人的选择。

我们梳理了2021年不同学科门类撤销/新增最多专业top3的名单发现,大多数专业面向新兴产业设立。工学、经济学类专业的变化最能反映专业设置随时代而变的特性,在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智慧+”“数字+”专业成为热门;也有不少专业切中社会痛点,比如医学类专业2021年新增数量最多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与从治“已病”到治“未病”转变的健康中国政策相适应。

此外,市场对应用型学科、交叉学科的青睐,以及政策对特色学科的重视,也给了高校创新专业建设的动力。前者的代表是人工智能专业,后者的代表是中医,它们都出现在了2021年新增专业的“热门榜单”中。从这一维度来看,思考“学生如何最大程度实现个人成长”“知识体系如何继承发展”这两个问题,或许比看待就业率本身更有价值。

03

就业率高低,

不该是评价专业的唯一标准

其实,就业率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评价专业的“黄金标准”。

把“抓就业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最早出现在2003年,教育部发文要求控制或减少毕业生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及专业的招生指标。这一年,逢1999年首次高校扩招的212万毕业生走出校门、涌入人才市场,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0% [5]。

2005年,教育部进一步划清就业率的两道“红线”。到2011年,“红线”绷得更紧,若专业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还有可能面临减招乃至停招的命运 [6]。

划定就业率红线,固然可以激励高校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学生,可一旦将就业率指标套上经费划拨、院校评级等种种枷锁,就业率的意义也就超出了它本身所承载的数据所指。

就业率数据或许可以筛选出专业门槛更高、社会岗位需求更大的理工科专业,但却无法识别出对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同样起到重要作用的文科专业。

国内高等教育数据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届不同专业类别本科生中,与电力/能源、物流、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相关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较高 [7]。毕业半年后毕业去向落实率较高的前三位专业为工程管理、护理和机械电子工程。

这些高就业率的专业往往具备技术门槛,发展路径偏应用技术而非学术研究。人文社科专业中,只有教育学类和社会学类排名进入前20。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高校,如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就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但对于重视通识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的高校来说,如果简单地以就业率决定专业的命运,恐怕不少人文社科专业都将面临危机。

对于高校而言,以就业率定专业存亡,可能会进一步催生功利办学以及就业去向落实率统计的弄虚作假 [8]。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就业率的参考价值也是有限的。

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好专业”总是在变化。对于大部分文科专业来说,追求和专业完全对口的职业也显得不切实际。

根据《中国2021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理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被戏称为“牛马专业”“提桶跑路”的土木工程系,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高达90%。

相比之下,主要由文科生构成的人文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的工作对口程度则偏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只有一半人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三年前毕业于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徐丽,如今在北京一家社工机构工作。徐丽的同班同学有一半选择读研,另一半走入社会,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有去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当老师的,有去银行的,也有做销售的。”

说到底,再高的就业率最多也只能保证你有份工作,却无法承诺这份工作是否能为你带来成就感。再低的就业率,也无法抹杀一个专业的全部价值,最多只是证明你与它的相遇“生不逢时”。

与其被专业的低就业率劝退,不如多探索自己的职业路径,在就业形势艰难的当下,保持开放的求职心态。不论是回乡考编、大厂内卷还是灵活就业,只要不是为了提高就业率“被就业”,光明的未来总会到来。

注:应受访者要求,张帆、真真、徐丽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安徽省教育厅,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年)http://jyt.ah.gov.cn/tsdw/gdjyc/tzgg/40464253.html

[2]软科,就业率最低0%!多省发文,这些专业将被撤销 https://mp.weixin.qq.com/s/eO-RqhiPFYdb6Nd6cbZaWA

[3]重庆日报网,去向落实率为87.33%!《重庆市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发布https://app.cqrb.cn/economic/2022-01-24/1185400_pc.html

[4]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http://jyt.gxzf.gov.cn/zfxxgk/fdzdgknr/tzgg_58179/t6503869.shtml

[5]新华社,我国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已达70% https://www.edu.cn/edu/gao_deng/gao_jiao_news/200603/t20060323_80857.shtm

[6]南方周末,高校就业率是这样算出来的 https://mp.weixin.qq.com/s/hHQXtTxb7Bb7uRFWX8CFAQ

[7]麦可思研究院,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13810569

[8]新京报评论,3年未达60%停招,不宜仅以就业率定专业“生死” | 新京报快评https://mp.weixin.qq.com/s/dOp1fadDhYLyLb0JCmA2_g

数据:肖潇 韩新伊

采访:张涵博

可视化:王诗涵 刘奕婷

文案:何京蔚 黄思琪

美编:王诗涵

头图素材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你的专业,离就业率红线有多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