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票难求的“北影节”,背后是什么样的电影图景?

2022-08-22 18: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求19号资料馆【攻壳】,在门口坐等到开场”。

“换票~一张换一张,只换不出”。

“接下来,全心全意收【月升中天】作为本次电影节的完美end”。

8月20日,随着《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拿下天坛奖最佳影片、84岁的吴彦姝凭借《妈妈!》一举摘下“影后”,第十二届北影节完美落幕,影迷群里依旧讨论不断。

从策展人发布邀片公告,到影迷们“各使神通”投身于抢票大战,再到展映期间,影院经理、放映员们共同出动,接力式地完成一场又一场电影的放映……短短一周内,电影人享受过聚光灯加冕的无上时刻,也品尝到失利的遗憾与辛酸。

电影节,是影迷和电影人共同的狂欢。我们借由电影的魔法,走入未曾抵达的世界,体验从未经历过的人生。在狂欢背后,走过十二年光影之路的北影节留下了什么?举世瞩目的电影节,对作品、电影行业和承办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年轻的中国电影节,又如何在经典影节的重围下走出特色?

01

北影节,为何一票难求?

8月19日下午,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售2小时战报揭晓。

首张售出的电影票是天幕新彩云国际影城(巨幕店)的《平家物语:犬王》。《航海王:红发歌姬》《宇宙探索编辑部》《教父》50周年杜比视界重制版占据最拼手速影片榜单的前三,《攻壳机动队》以8场3361张票拿下出票榜第一[1]。

影迷拼手速的背后,是电影节展映影片在“指定地点”的“限量发行”。与普通影片可以在全国各城市影院上映不同,虽然第十一届北影节也曾联动天津、河北进行京津冀协同式线下展映,但北影节的主要阵地还是在北京,今年共有18家商业影院、艺术影院、剧院进入展映影院名单[2]。

我们统计了2019年至2022年北影节影片的排片情况,最近四年,北影节线下展映平均每部影片放映3.38场,今年有31部电影只放映一场。

贵精不贵多,北影节展映的影片中,不少是影迷们关注已久、喜爱度非常高的电影。近五年北影节线下展映影片的豆瓣数据显示,全部一千多部影片的平均得分超7.5分,其中参与评价者在10万以上的影片有157部,得分在8.0以上的有368部,在豆瓣的评分层级中算得上“优秀”作品。

无论规格类别,电影节上总会有很多未发行或不会发行的影片,电影节便成了影迷观看这些影片的唯一渠道。比如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曾经于2013年拍摄完成并在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映,但花费了5年时间拿到公映许可证,2018年才有了院线排期。

当有限的排片场次遇上高质量影片,一场“抢票大战”在所难免。许多热门电影在放票后几分钟内便迅速售罄,即便卡点抢票,也依然逃不过“手慢无”的无奈。因此,许多影迷只能被迫转战二手市场。

北影节放票一周后,豆瓣官方小组便出现了4000余条转票信息。日本动画天才汤浅政明的全新力作《平家物语:犬王》,小组中求票帖子占比是出票帖子的十余倍,可谓是一票难求。

以电影的艺术性、思辨性、先锋性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电影节,可谓是艺术电影影迷的天堂。

北影节的“镜界”单元放映的是在电影语言上有先锋探索的国内外银幕新作,如导演加斯帕·诺的新作《旋涡》便用全程分屏的叙事手法来“试探”观众的底线。“女性之声”单元则意在鼓励女性创作者电影,印尼年轻女导演卡米拉·安迪妮的《过去,如今和之后》便极具个人风格,被《名利场》杂志形容为“王家卫遇上阿彼察邦”。

动辄4个小时的时长、进展缓慢的情节,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作业或许离常规意义上的热门影片很远,在北影节的热度却名列前茅。在豆瓣小组里,转票信息最多的十部影片中,三部都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永恒和一日》《雾中风景》《尤里西斯的凝视》,影迷们的钟爱可见一斑。

曲高和寡的艺术片,往往因为过于小众而沦为“票房毒药”。“季节限定”的电影节,则为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划出一片自留地,抵挡主流电影产业的商业压力。

02

电影节,远不止“看电影”

对影迷们来说,电影节是视觉的饕餮盛宴。对电影从业者来说,电影节也是不可多得的交流盛会。

根据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 每年批准认证的55个国际电影节分类,全球共有A、B、C、D四类电影节,分别依次是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非竞赛型电影节、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国际A类电影节,比如观众耳熟能详的国际三大电影节(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A类电影节有评奖环节,但不设置特定主题,所有超过1小时的影片都可以投递戛纳电影节。原则上讲,你拍任何题材的电影,只要时长够,你也能够参加戛纳电影节。对于众多影人而言,拿到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金棕榈奖等于摘取电影界的橄榄枝。

但是,无论是否入围、摘金,参与电影节总是能让影人收获满满。究其原因,电影节不仅是一场好片齐聚的盛会,更是市场交易的黄金窗口。发行商、投资方和制片方会在这里投资、选片、推销,决定下一笔资金的投向,安排下一场大众院线的排片或是所签电影的广告;电影创作者能在这里获取资金、积累资源,扩大自己影片的曝光度,与市场交流以提高创作能力。丰富的资源不仅可以拉关系、做好合作片洽谈,甚至也能包揽你“只有一个想法”的初期资金。

正常流程下,一部电影从有想法、拉投资、组团队、制作、宣传发行到院线上映,有着极其复杂的环节。而电影节则提供了一个场所空间,打通想法交流、影片创投、电影交易和宣传等各个环节的壁垒。电影主创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任何有想法、有野心的影人小白,也可以参与新人培训,聆听大师讲座,围观各影片公司及项目的展位,或者带着自己的样片、金点子在感兴趣的投资人面前,当场讲故事,做电影的“路演”。

而这种做法在国际电影节上早有先例。戛纳、柏林、圣丹斯等电影节设立了独立电影人的培养基地,邀请经过筛选的青年导演带着项目过来,接受业内人士对其项目的评估与意见,并将他们介绍给其他制片人、发行商,这对于初出茅庐的青年影人无疑是雪中送炭[3]。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这些青年影人“成器”时,可能也会感谢电影节对他/她的“栽培”,将电影的首映给到电影节,实现电影节与电影人的良性互动。

电影节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当多部优质电影集结成为节日,复杂的产业协作、评审机制与人员调度便有赖于特定的城市职能。因此,成功的电影节往往具备鲜明的地域色彩。

与此同时,电影节也在回馈城市。自承办以来,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已经成为西宁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天南地北的行业人士与观众。从这里走出了《暴裂无声》《我不是药神》等高口碑作品与祁钰坤、文牧野等杰出电影人,也带来了文旅行业的发展动力。FIRST青年影展电影事务部总监段炼在接受新京报访谈时表示,西宁本地的观众可能仅占FIRST观众总数的30%-40%,剩下的则来自全国各地[4]。新客流的注入,使西宁由“中转站”向“终点站”的定位转变成为可能。FIRST影展独具一格的“训练营”项目,也吸引了许多青海当地人参与,涵养着西北地区的文化土壤。

除此之外,由电影节激活的消费链条同样不容小觑。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主理人贾樟柯曾在新华访谈中谈到,2018年平遥电影票房相较2017年增长550%,“这是一个很超现实的数字。”[5]电影节所创设的集体观影氛围、整合的世界电影佳作与其传递的审美和文化体验,使得越来越多观众发掘电影艺术之美,投身于“追影”“抢票”的文化消费当中。依托于物质设施的电影节,则在这一过程中“带火”了相关产业。

据便利蜂数据统计,202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带动了影院周边零售业态的销售,7月25日电影节开幕当天,其饮料、即食类商品的销售分别上涨了38%和32%[6]。

03

中国电影节,离国际还有多远?

电影节之于城市文化与区域经济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近年来,国内电影节也正呈现出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在国际影协的殿堂之外,试图传递自己的标准、审美与市场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大小小的电影节超过60个。[7]其中既有具有较为鲜明官方背景的大都会公众观摩类电影节,如上影节、北影节,也有通过民间市场机制运作的产业类影展,如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等。[8]

电影节的蓬勃发展,对应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2021年,中国全年总票房和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9]。然而,国内的电影节,尚远不具备与之匹配的国际影响力。

在电影节领域,先发制人的西方国家享受绝对的话语权优势。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证的55个国际电影节,大多集中于欧洲。我国仅有上海国际电影节入选竞赛型非专门类(A类),同样出名的北影节并不在其认证范围之内。由于国际A类电影节有排他性规则:如果参评影片参加过一个A类电影节的竞赛评奖,就不能再参加其他A类电影节的评奖。因此,电影人们更愿意把优秀的作品拿到国际上更权威、更知名的电影节上评奖,诸如上影节、北影节便只能将重点转移到展映单元,主打“公众型电影节”。

对于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电影业而言,先锋的探索与实验、独立的策展逻辑与行业定位显得尤为关键。2014年起,北影节设立“注目未来”单元,旨在为全球青年导演人才提供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的作品得到业内外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10]。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展映活动则以非西方(中国、亚洲、东欧、拉丁美洲、非洲)影片为主,旨在促成西方电影与“非西方电影”之间的对话;民间独立运营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则在传统“评价+展映”模式的基础上增设“FIRST训练营”,搭建青年创作者与业界风云人物的合作平台,催化极限的创作实验与独具个性的电影语言。

然而,在向好发展的另一端,中国电影节与电影产业“走出新路子”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备受关注的“电影节+文旅”模式,在疫情冲击下蒙上了更多不确定性的阴影;具有周期性的电影节如何创造持续性的收益以抵偿高额的成本开支,仍然是许多策展人和投资主体绕不开的矛盾;晕染着政治底色的本土国际影展能否与多元的声音形成良性对话,保持开放性与进步性,同样是其争取电影行业话语权的关键所在。毕竟,参与竞争与“加冕”的不只有世界各地的优质电影,更有独具匠心的影节、影展和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涵。

相比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北影节还很年轻。作为“公众型电影节”,第十一届北影节期间的总体展映销售量超过15万张[11],实现了可观的票房收入。但票房毕竟不是电影节最主要的目的。如何在纷繁的电影节展中找到独特定位,探索一条公众和产业的“折衷之路”,才是国际化道路上,中国电影人面临的时代考卷。

数据:余湘珺 林姗蓉 单子郁 汪瀚

可视化:林姗蓉 余湘珺 单子郁

文案:汪瀚 余湘珺 单子郁 林姗蓉

美编:汪瀚

头图素材来源于《天堂电影院》

参考文献

[1]《北影节最火片单:海贼王,攻壳瞬间售罄!宇宙探索难求 》http://news.sohu.com/a/576583717_120099890

[2] 《2022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影院名单一览》http://bj.bendibao.com/news/202281/322282.shtm

[3] 开寅.艺术与商业的“合流”:透视西方电影节系统的运作[J].电影艺术,2017(01):15-22.

[4] 《FIRST与西宁:一个影展要如何影响一座城市》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8-08/03/content_727957.htm?div=-1

[5] 《“小体量”的平遥国际电影展要保持舒适感》http://www.sx.xinhuanet.com/2019xhft/pyjzkdy.htm

[6] 《中国城市电影节迷局:北京上海徒有繁华 平遥西宁野蛮生长》https://www.sohu.com/a/428419111_120179484

[7]《中国电影节省市图鉴:那些崛起的和没落的》https://mp.weixin.qq.com/s/LDvN8HlDwVJEx6ToOV2CHw

[8] 沙丹.谁持彩练当空舞: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策展实践与思考[J].当代电影,2022(06):15-26.

[9]新华网。《2021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全球第一 主旋律影片激荡红色力量》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20110/2246cbd782124b1c986d890ac73b8e8f/c.html

[10] 《全球青年影人作品角逐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中国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获两大荣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593133688984143&wfr=spider&for=pc

原标题:《一票难求的“北影节”,背后是什么样的电影图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