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方既白”:用文物讲述秦并六国的历史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公元前600-200年间,是世界的轴心时代。而中国的“轴心时代”正好落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代风起云涌,大分化、大动荡、大变革是其关键词。原来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在春秋时期权威衰落,日益强大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兼并争霸。战国时代的周王室威信彻底丧失,小国被大国吞并,形成了七雄并立的竞争格局。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举办的第一个特别展览“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用全国30余座文博机构的240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讲述强秦攻灭诸侯、一统天下前后的故事,以及一个中央集权制如何取代诸侯制的故事。
西周天子“九鼎八簋”的列鼎制度只在文献中留存文字,只有在春秋早期的诸侯国君大墓中才发现有真正的早期实例。在位于河南新郑的郑韩故城,就发现了几套完整的青铜“九鼎八簋”,这说明与周宣王有直系血缘关系的郑国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周王威严被僭越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我们还注意到,在这群气势撼人、等级威严的“九鼎八簋”一旁,还陈列有一对交龙纹方壶,交龙纹表现出强烈的动感与张力,壶的高度也颇为吸引眼球,这对形制扁方颇似纪念碑的方壶,绝对可以加入东周最出色的青铜礼器俱乐部,也预示着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挣脱传统的局限即将闪亮登场。
组玉佩,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出土曲阜鲁国故城出土的组玉佩,属于服饰上的穿戴装饰,其中也透着极为严谨的礼制规范。春秋时期的秦国青铜礼乐器,在形制上与周王朝亦步亦趋,而装饰上却又有自身特色,可谓稳重图变。
地处南方的楚国势力日益强大,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楚庄王时曾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与之为邻的小国或为楚所灭,或沦为楚国附庸。目前还没有发现早期的楚国王陵,在河南淅川下寺发现的春秋中晚期楚国令尹逺子冯的家室墓地,是我们现在了解楚国高级贵族葬俗的有限材料。
王孙诰铜编钟,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淅川下寺2号墓发现的王孙诰编钟共有26件之多,最大的一件重152.8公斤、高12.4厘米,在先秦时期青铜甬钟序列里也属于较大者。在“东方既白”展厅里,这组编钟与“九鼎八簋”对向展示,一边是代表“礼”的食器组合,一边是代表“乐”的乐悬组合,正是那个风云际会年代的“钟鸣鼎食”之象,贵族正是在青铜礼乐间娱乐、敬事、盟誓,以求“万年无期,永保用之”的愿望。
杜虎符,陕西西安北沈家桥发现赵都城邯郸故城附近发现的铜马,是先秦铜器中少见的马形器,马可是当年重要的战略资源。用于调兵的杜虎符,只有左右两半相合方能出兵,而紧急情况下燃起烽火也能动兵。这件杜虎符目前只发现左半,保存在君王手里的右半至今没有出现。
早在三家分晋之前,北方晋国的六卿就把所有精力用在了权力斗争上面,此时的晋国已经成了一个徒有其表的内部分裂国家。独大的赵卿家族忙于从事盟誓活动,盟誓的内容被记录在玉石片上,写满了与末赵、中行、范氏等六卿家族之间的尔虞我诈,要求相互之间不背叛、不侵夺他人资产,不与敌方往来。
在太原附近的晋阳故城附近,发现了一座附葬44匹马的积石积碳大墓,积石积碳是为了防盗和避免树木根系侵入墓室,可沉重的碎石却将陪葬的青铜器礼器压成了碎片。经过修复的大型晋系侯马风格青铜器,给我们展示了晋卿赵简子的气派。
赵卿列鼎,山西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佩用的精致兵器,在几百年后的战国中晚期,被作为战利品带到了楚国,实现了空间上的“位移”,而这其中饱含的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复杂往事,承载了太多的无奈和鲜血,今之观者看到展厅里的君王兵器,也应该回想他们往日的荣光。
几何纹盾,湖北荆州李家台4号墓出土位于湖北荆州的江陵纪南城是“始都之郢”,附近楚墓密集,李家台4号墓出土的几何纹漆盾,以红黑黄三色,在长方形格里装饰规矩纹、连续三角纹等几何纹饰,是极为精彩的一件礼用兵器。
北方区域流行的布币、刀币秦代石甲胄的材料经过磨制和钻孔以青铜丝串系,与秦俑身上塑造的铠甲相比更显得精制用工,反映了秦代高度发达的手工制造业。东周的日常是战争,现在发现了许多那时候的兵器,《左传》里面记录的战争不但数量多,而且交战方之间的恩怨纷繁复杂。商业交换的兴盛催生了货币,但由于东周时期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政治上割据状态的长期存在,列国货币形态发展也不均衡,之间度量衡的标准也不一致。总体上看,王畿、三晋地区流行布币,燕国、齐国流行刀币,材质以青铜为多数。而南方楚国除了青铜贝币以外,基于丰富的黄金矿源,还流行过金版货币,这种金版使用时需要切割成小块,用天平和砝码称量支付,极为贵重。长沙发现的楚燕客铜量,上面铸造有铸造量具用于征收赋税、发放俸禄之事的铭文,这篇铭文内容史上不载,也非其他铭文内容高度统一的量器所能比拟,是现今发现的量器中极为重要的一件。
对凤纹漆耳杯,湖北荆州马山1号墓马山1号墓发现的彩绘对凤纹耳杯上,用银粉描绘了一对凤鸟纹,图像受空间限制构图饱满、动感十足,其红、银、黑的时代颜色极具撞色感,堪称楚国最美耳杯。由于楚国人相信他们是凤鸟的后裔,凤鸟艺术被楚人演绎地精彩艳艳,这也是楚人精神世界的外在艺术表达。耳杯作为当时大量使用的饮酒器具,平时存放在外形酷似猪的酒具盒内。在天星观2号墓发现的酒具盒外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乘坐马车狩猎、整理鹿皮的场景。
车马出行图,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包山2号墓发现的人物车马出行图,实为一件漆器的一部分,上面人物款款、车马烈烈、大雁翩翩,甚至云朵和树木都变得饱含深情,是高度发达的楚国文艺的重要实证。而在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的漆木匜形杯上,我们可以看到其雕刻花纹是口中叼着蛇的凤鸟,意为楚国战胜其他部族,这是楚国漆器中的经典图式。凤鸟、鹿、蛇、青蛙、蜥蜴等动物在一个极小的空间中被立体化地呈现,它们相互交错共存、咬合相生,反应了当时胶着的纷争状态。
北方的侯马晋系风格青铜器在技术上实现了极大突破,表现在通用的耳、足等常见附件实现了预制,纹饰制作使用类似“印章”的戳印技术,铜器的先铸、后铸等“焊接技术”通行,最终以“流水线作业”替代了既往的耗时费工的纯手工雕刻作业,让生产力大大解放,把人的精力更多地用于创新性工作。这时期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也变得多样起来,错嵌工艺就是将红铜、金、银丝或细条,镶嵌于青铜器的凹槽中,经捶打坚实后再加以错磨,把不同金属的不同色彩叠加起来,赋予器物更多的美感。试想,红黄色的未经氧化的青铜色、黄金耀眼的金黄色、未经氧化的银色以及深黑色光亮的黑漆,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之上,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北方审美。
双翼神兽,河北中山王厝墓出土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中原农业居民与北方游牧人、西方中亚人之间的互动。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的金腰饰上面,用锤擛的方法刻画了虎和狼互相咬斗的凶狠场面,虎和狼多见于游牧区域,喜欢用黄金打造器物也是草原游牧民族喜欢做的。在陕西宝鸡益门曾发现过“黄金大墓”,出土了大量黄金饰品、兵器,虽然其中有些金饰品是中原造型,但如此大量的用金行为显然是受到了来自西部中亚文明的影响,“东方既白”特展上借展的金柄铁剑就是出自这座著名的墓葬。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帛书是古代以丝织品作为记录载体的文书,与简牍相比,帛书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在于其质地柔软平滑,易于运笔及舒卷,而且分量轻,便于携带。不足之处在于帛很贵重,不易获得,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文字一旦书写在帛上,不能像简牍那样随意删改。
车马图壁画,陕西咸阳宫遗址出土战国末期至秦统一时筑于秦都咸阳的宫殿遗址中,发现了绘有车马出行场景的壁画。壁画用比较飘逸轻灵的线条勾勒,设色以平涂为主,壁画以白色蛤粉打底,壁画显得绚灿丰富,奔跑的马匹马蹄交错、车轮滚滚,强秦不可一世的气度显现其中。位于西部的秦国,最终统一东方的六国,建立大一统的集权国家。
这个统一的国家从此在世界的东方屹立至今,“东方既白”就是属于这个东方大国的故事,正向咸阳宫的壁画图像一样,伴随着有力的马蹄继续奔向东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