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诗中节令】葡萄:葡萄美酒夜光杯『明月几时有』(121)

2022-08-20 05: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579期 】

秋风至,葡萄陆续成熟了。

葡萄可以说是所有“进口水果”里,在中国扎根最深的一种了。《史记·大宛列传》记载:“骞既至乌孙……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大宛就是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自汉代起,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引进了葡萄和苜蓿广为种植,从此,这种玲珑剔透又酸甜可口的果子,迅速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在中国的土地上安下了家。成串的葡萄垂垂累累,恰好又迎合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愿望,于是人们赋予了它吉祥喜庆、多多益善等等诸多美好的寓意。

热爱西域风情的唐代人最喜爱葡萄。葡萄在唐人的诗歌中出镜率极高,白居易有“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捧剑仆有“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唐彦谦有“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不仅写进诗里,他们还把葡萄图案织进了锦缎里,画到了壁画中,雕在了铜镜上。葡萄、牡丹、莲花、石榴等花果的卷草图案叫做“唐草”,是唐代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岑参有一首《胡歌》这样写道: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黑姓蕃王身穿貂鼠皮袭,酒醉之后,便把绣有葡萄图案的宫锦作为赏赐之物送给舞女。可见在当时,以葡萄为饰的锦缎是颇具异域风情的时髦之物。

唐 珍禽瑞兽葡萄铜镜 福建博物院藏

和葡萄一起被中国人发扬光大的,还有葡萄酒。中国人自古就爱饮酒,而葡萄酒传入汉朝后,人们发现,无论是卖相还是口感,它都强于同时代粮食酿造的“浊酒”,因而迅速得到了王公贵族们的青睐。西晋时期的陆机在《饮酒乐》中说 “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南北朝的庾信在《燕歌行》中说“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都将其视作仙露琼浆一般。

但是,直到唐代,葡萄酒都还是“进口名酒”,虽然好,却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唐太宗贞观十四年,长安城自酿葡萄酒首次出现在了文献记载中。《唐会要》说:“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 这表明唐太宗时期,京城开始种植马乳葡萄,还自酿了葡萄酒,口感甚佳,被当作皇帝赏赐群臣之物。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喝的大概也是长安城中的葡萄酒。他在《对酒》中就自己表明了这一点: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不过,葡萄酒和吴姬的组合毕竟不是“原配”,来自西域的葡萄,终究还是带着些异域风情,倒是与“胡姬”更配。的确,“胡姬酒肆”是大唐长安城中堪称特色的标签。胡姬的酒肆,售卖的主要品种就是葡萄酒、龙膏酒以及三勒浆,而且大多是地道的“原装进口”美酒,加之金发碧眼的胡姬能歌善舞,客人总是络绎不绝,“胡姬押酒劝客尝”逐渐成为了长安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

比胡姬酒肆更好的葡萄酒,自然要到西域去寻找。于是,在许许多多关于边塞的诗里,我们都能看到葡萄酒的身影。比如元稹《西凉伎》中的“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中的“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而最著名的当属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到了宋代,上好的葡萄酒可就不再是西域独有的了,葡萄的种植自西向东得以大面积推广,山西一度成为葡萄的主产区和酿酒制作地。司马光《送裴中舍士杰赴太原幕府》诗曰:“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酿蒲萄熟,飞觞不厌频。”由于太原气候干燥,所产的葡萄特别甘甜,所以,这里的葡萄酒也是宋代质量最上乘的。北宋首都汴梁也种葡萄,梅尧臣诗曰“遂压葡萄贵,秋来遍上都”、“邻家葡萄未结子,引蔓垂过高墙巅”,王安石诗曰“岁晚北窗聊寄傲,葡萄零落半床阴”,都是在汴梁看到的葡萄。

如今,葡萄更是早已种满了全国各地,而且在不同的地区发展出了独特的品种。作为丝绸之路上中西文明交流的使者,葡萄承载着文化的血液,在中华大地上扎根、繁衍,枝繁叶茂,承载着多少喜悦,见证了多少期盼。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原标题:《【诗中节令】葡萄:葡萄美酒夜光杯『明月几时有』(121)》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