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透过薛暮桥,揭秘为何无锡能走出这么多经济学家

2022-08-19 2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无锡有腔调 ,作者王皖杰

无锡有腔调.

聚焦无锡城市、乡村、城乡互动,探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采访地点:无锡市图书馆

讲述人:范世涛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研究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无锡在过去的100年里

走出一代代著名经济学家

以潘序伦、陈翰笙、王寅生、薛暮桥、

孙冶方、钱俊瑞、罗琼、秦柳方、

胡焕庸、浦山、徐毓枬、陆学艺、周小川等

为代表的无锡籍经济学家

根植于苏南的深厚土壤

在发展和改革中贡献卓著

成为现代中国的独特景象

本期,我们采访了

《薛暮桥年谱:1904—1952》的作者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研究院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范世涛

听他讲解经济学家薛暮桥不广为人知的一面

再由点及面

解密无锡为何走出这么多经济学家

▲范世涛在采访中讲述了无锡为什么能够走出这么多经济学家。

为什么无锡

走出这么多经济学家?

无锡走出来的中国经济学家很多,但从时间上说并不是连续涌现的。主要集中在特定的时间段,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最为突出,而影响则持续到21世纪。

经济学家一般来说要了解世界,同时了解中国。在这两者的结合方面,无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地理位置上看,无锡处在沪宁铁路线的中间位置、长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陆路和水路交通便捷。上海在近代成为国际化的都市,无锡容易接收上海向内地的辐射,得风气之先。南京又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政治和政策变化在无锡很快会有所反映。无锡本地又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既不像上海那么“洋”,也不像内地那么“土”,两边都能理解。工业化冲击引发尖锐的社会问题后,关心社会成为年轻人的风尚。而在无锡既能开眼看世界,又能切身体会中国社会的转型艰难。这就为经济学家的涌现创造了条件。

所以,我理解锡籍经济学家群体实际上是无锡近代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今交汇、中西杂糅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关心社会,也符合那个时代经济学家的素质要求。当然,锡籍经济学家后来的影响远远超出无锡的范围,在中国经济政策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方面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除了无锡特定的社会条件,陈翰笙和王寅生的个人作用也值得强调。陈翰笙主持国立中央研究院无锡农村经济调查需要江南子弟参加。如果是一个北方人,到无锡农村无法与本地农民交流,也就无法实施田野调查。王寅生是无锡城里人,江苏省立第三师范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后成为陈翰笙的学生。他和陈翰笙介于师友之间,关系非常密切。陈翰笙建立研究团队时王寅生是主要人物,薛暮桥、张锡昌、刘端生、钱俊瑞、秦柳方都是三师出身,是王寅生的低年级同学。王将他们引入陈翰笙的团队,薛暮桥进入中研院也是王寅生邀请。王寅生去世比较早,但从锡籍经济学家群体涌现来说,王寅生的贡献几乎和陈翰笙一样大。

薛暮桥是扎根中国大地的

杰出经济学家

曾任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和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任代表的林重庚(Edwin R. Lim),广泛参与中国经济政策咨询。他表示:“我是1982年在莫干山第一次见到薛暮桥老师的。从那时起我们多次会面,当然包括1985年在巴山轮上。跟薛老师见面并一起工作的所有国际专家和学者都对他高度崇敬。没有他的贡献,中国改革的历史将大不相同。”

1904年10月25日,薛暮桥生于江苏无锡县礼社镇。20岁时,成为沪杭甬铁路车站最年轻的火车站站长。在铁路车站工作期间,薛暮桥结识大量铁路工人,也目睹军阀混战的暴行,最终投身铁路工人运动,并在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入狱,在3年半监狱生活中,薛暮桥在烈士张秋人影响下,认真学习世界语、日语和社会科学。

▲青年时期的薛暮桥

出狱不久进入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在该所著名社会科学家陈翰笙指导下工作。陈理论研究与田野调查并重,已经主持国立中央研究院无锡农村经济调查。薛暮桥在陈翰笙指导下,以家乡礼社镇的社会经济变迁为主题,发表第一篇经济学作品《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

陈翰笙担任主席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1933年正式成立,这是民国时期中共领导的主要经济学研究团体。薛暮桥是创始会员,并应陈翰笙之命主编研究会机关刊物《中国农村》杂志。这份杂志发表大量论文和调查报告,并开展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1938年薛暮桥投笔从戎,主持新四军军政训练工作。1943年后一直担任经济工作领导职务。

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薛暮桥看上去沉默寡言,实际上有思想锋芒,不过锋芒是内敛的。如果请他作报告,他会滔滔不绝。他的经济思想长期领先学界,不过往往反映在他执笔起草或主持起草的中央文件里。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他1948年初设计了解放区货币统一的战略步骤和推进原则,在战时条件下催生通行至今的人民币。另外一个例子是1980年,他和同事廖季立主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商品经济为目标的第一个市场化改革方案。还有一个例子是吴敬琏老师,他是中国整体改革理论的代表人物,重读薛暮桥的著作后,明确表示薛暮桥是整体改革理论的先行者。

▲薛暮桥、罗琼夫妇

理解薛暮桥,不能把他作为孤立的个体来研究。他实际上是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群体中的一员。他和王寅生、杨东莼、孙冶方、钱俊瑞、徐雪寒、骆耕漠、于光远等都是这个群体里的著名人物,思想和行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理解这个包括薛暮桥在内的左翼群体,又需要理解中国当时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

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但对陈翰笙、薛暮桥等人来说,中国还不是《资本论》里所观照的社会,《资本论》也就不能直接拿来就用。那么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这是他们要回答的最大问题。他们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本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中国经济结构,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给出各种证据。薛暮桥又用类似的方法论,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种重视理论又扎根中国实际的精神值得学习和继承。薛暮桥这一代经济学家重视总结经验,历史和当下之间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当然,他们立身处世的方式同样很有意义。他们在黯淡而又动荡的时代取得杰出成就,这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写作薛暮桥年谱的动力

来自两个方面

研究和写作薛暮桥年谱的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动力。吴敬琏老师是孙冶方的学生,也是薛暮桥晚年的主要助手。吴老师又是我的老师。所以一旦开始写薛暮桥年谱,就需要兢兢业业做好。另外一位作者薛小和是薛暮桥的女儿,她希望有所传承,工作也兢兢业业。从个人背景来说,我们都有认真做好薛暮桥年谱的使命感。

▲薛暮桥故居位于礼社古街的西边,始建于1884年,取名“慎修堂”。故居以图片形式展示了薛暮桥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自己之前对亚当·斯密、凯恩斯、熊彼特的了解要比对薛暮桥的了解多得多。直到写薛暮桥年谱,才发现里面有形形色色的复杂问题,通行文献并不可靠。年谱体例要求精确到日,八成以上的文献都达不到这样的时间精度,即使时间精确也需要重新核查。薛暮桥的经历又很丰富,1947年以后一直在中央财经机关的核心岗位上工作。所以,年谱研究工作十分繁重,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我和薛小和老师在文献收集、档案查询、口述访问、体例行文等方面通力合作,难题都共同商量解决。合作简单高效是这个项目能长周期推进的主要因素。

二是内在的因素。以前没有人写过薛暮桥年谱,工作难度很大,但我们对这个选题都比较满意。对我来说,这可以容纳学术发现,对薛老师来说可以加深对长辈的理解。这种乐趣支持我们跑了国内外二三十家档案馆和图书馆,访谈对象也有30个人以上。

延伸阅读

《薛暮桥年谱:1904—1952》

作者:范世涛 薛小和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薛暮桥是民国时期中共领导的主要经济研究团体——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日常工作主持人,主编机关刊物《中国农村》,开展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参加创办新知书店(三联书店来源之一)。本书展现了中共经济研究群体的革命活动、学术研究和思想变化,对党史、革命史和经济学史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不仅广泛使用薛暮桥公开发表著作,还综合运用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银行和地方档案馆档案、国家图书馆特藏手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图书馆藏薛暮桥未刊笔记、薛暮桥家藏资料,大量资料系首次公开。全书考证发现薛暮桥笔名四十个以上,还发掘出薛暮桥早年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译作,融权威性、学术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珍贵的学术文献价值。

原标题:《透过薛暮桥,揭秘为何无锡能走出这么多经济学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