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月饼过度包装何时能止?“买椟还珠”乱象需就此打住
中秋佳节将至,月饼也将成为消费主角,登上大众餐桌,各大商超的月饼专区也已上架完毕,等候消费者选购。然而,有关部门虽然年年整治,但月饼包装层数过多、包装空隙过大、包装使用贵重材料、混装高价值商品等已成“顽疾”。为了进一步细化包装要求,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制定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于8月15日正式实施。月饼回归食品及文化属性,已成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愿望。
笔者通过走访北京周边超市发现,各大品牌的月饼均已占据商超显著位置,月饼过度包装情况虽有改观,但笔者同时也发现了月饼包装的奇异现象——木制结构礼盒。礼盒看似简约,实则“另辟蹊径”,造型如古代“食盒”,生搬硬套上所谓“传统文化”的外衣,为了吸引顾客,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厂商似乎对“过度包装”的定义有所误解,自作聪明,以此抬高月饼“身价”,以求大卖。此行为不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曲解。月饼好吃不好吃,与包装是否豪华没有必然关系,追求月饼食品本质才是企业生存之道,月饼如能满足普通百姓吃得起、吃得好的食用需求,包装普通又如何?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中秋佳节至,此物最乡思。相较于线下而言,线上月饼市场则更为“混乱”,笔者登录常用的几款购物APP进行搜索,500元以上的月饼礼盒有很多,不乏上千元的“私人定制礼盒”,更有标注进口字样,笔者不禁想问外国人难道比我们自己更懂中秋的文化内涵?标价499元的月饼占很大一部分,商家似乎是有意躲避500元重点监管红线。最为混乱是所谓的高端市场,月饼礼盒包装浮夸之极,须知“私人定制”不是法外之地。更有甚者,在馅料上“做文章”,打着名贵食材、滋补上品的幌子,打着食用药用的“擦边球”。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随着“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逐渐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及,让月饼回归食品本身已成为一项共识。过分看重所谓的面子文化和送礼文化的“内涵”,不仅浪费资源,也偏离了月饼作为节日食品的本质属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买椟还珠”乱象已成社会“顽疾”,治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严而不息,需要行业自律,更需要消费者自我认知觉醒、绿色消费。相信随着新国标的应用,随着新消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月饼必能回归食品与文化本位,月饼消费市场也必能呈现风清气正新气象。
文/Pierre 审/老夏、Sophia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