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别把肠息肉拖成肠癌,医生忠告:肠内长了息肉,身体会有3种异常
人到了40岁以后,最好每年都去做肠胃镜检查,从这个年龄段开始,人体各项机能开始走下坡路,消化系统的疾病比较容易发出来。
其实人吃五谷杂粮,最容易生病的部位就是肠胃了,肠道里面长息肉,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肠道息肉从小处说就是肠壁的凸起,最严重的病症是肠癌,在没有确定它是良性恶性之前,都被叫做息肉。大部分人都有肠道息肉,只是有多有少,有良性有恶性而已。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息肉的成因讲起。
01
肠道息肉是什么?
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中生长出来的隆起,病因通常与肠道内有炎症、遗传或出现腺瘤等病变有关。其中炎症属于良性凸起,是肠道中非常常见的病变,而遗传和腺瘤性息肉则有癌变风险,恶变的可能性较大。
炎性息肉又被成为假性息肉,它是大肠黏膜溃疡后形成的增生或者水肿,类似于我们皮肤组织的“疤痕”。因为肠道内的环境潮湿温热,溃疡口愈合较慢,就会形成这样的息肉。
炎性息肉比较细小,它的发生和肠道炎症有关,息肉内有血管,发炎时会有大便带血或者便后滴鲜血的症状。
遗传性息肉在临床上被认为与家族基因有关,若父母有一方有肠道息肉,子女长息肉的几率能达到50%!这类息肉一般会在40岁之前在结肠和直肠生长,并且有癌变的可能。
有遗传性息肉的人,往往会在口周、嘴唇、手足等部位有深色色斑,斑点越多息肉就越多,严重后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腺瘤性息肉分为两种,一种呈悬垂状,一种呈乳头状。悬垂状腺瘤为良性肿瘤,有完整的包膜,破损后可以通过排出管排出,愈合可能性较大。少数会发生癌变,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乳头状腺瘤发生几率少,但癌变的可能性大,主要长在大肠内,多见于老年人。这种疾病与肠道被反复刺激而引发溃疡,从而发生的病变,通常有腹泻和出血表现。
肠道息肉本身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发现以后无需恐慌,注意生活规律、排便正常,及时将肠道内的食物残渣排出,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肠道对于整个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都非常重要,想要维护它的健康,就要知道为什么肠道那么容易长息肉。
02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
一个成年人的肠道,总共有8~9米长,人吃进去的食物,几乎都要在肠道中穿行而过。因为它的接触面大,生病的几率也比较大,而且肠道始终处在蠕动过程中,因此期间有任何刺激,都有可能引起息肉生长。
影响肠道息肉最多的,就是饮食和生活习惯了。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会摄入更多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
高脂肪食物容易在肠道内留下油脂,导致肠道肥腻不净,从而黏住一些代谢废物。这些废物积累得多了,就容易引发肠道内炎症而出现溃疡。
这些溃疡一边发生一边愈合,在愈合过程中形成息肉,给肠道健康带来莫大的隐患。
而低纤维素的食物,不利于肠道蠕动,食物残渣在体内留存时间过长,引发便秘,促使身体过于用力排出粪便。当肠道用力时,其中的血管容易因为充血而肿胀,最终形成息肉。
与饮食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肥胖。现在人肥胖率较高,也是人体新陈代谢变慢的表现。
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体内蓄积了太多的毒素,这与肠道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有一定的关系。
吃得太多、太油腻,容易引发肥胖;肥胖反过来又阻碍了肠道功能发挥,形成恶性循环,也给肠道息肉的生长提供了便利。
肠道息肉的生长,与年龄也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肠道的蠕动就会变得缓慢。息肉是肠道功能失常、肠内环境不净而长出来的。
除此之外,遗传、肝胆代谢慢、运动过少等都有可能使肠道内生长息肉。当肠内有息肉时,会根据其生长大小、发展程度的不同,出现不一样的症状表现。
03
肠道有息肉,身体会有什么症状?
大部分肠道息肉患者在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才会体现出来。这也是肠道息肉不能及时被发现的原因,因此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某些相关症状,就要及时去做肠镜以排除息肉的可能。
出血是肠道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于大便发黑或者便中带血。
如果没有吃动物血、黑桑葚等染黑大便的食物,那么黑便基本上能确定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胃出血和小肠出血的时候,血液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就会与大便糅合在一起而排出。
便中带鲜血,则表示出血部位在大肠,离肛门较近的位置。此时血未被氧化,颜色不会改变太多。
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时粗时细,可能是肠道内长了息肉。
倘若结肠和直肠远端中息肉体积比较大,会阻挡肠中的食物残渣,使其无法按照正常速度蠕动。
部分精细的粪便会通过息肉,正常速度到肛门而变成稀便排出;其他的在积累到一定数量、被肠道反复吸收后缓慢到达肛门,这也是便秘的原因。
除此之外,较大的息肉会带动肠道粘液排出体外,此时发生的腹泻可能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是比较危险的,需要及时治疗。
肠梗阻和肠套叠引起的剧烈腹痛,有可能是肠道息肉引起的。
当肠道息肉长大到一定程度,会严重阻塞食物残渣或者粪便,造成长时间无法排便而成为肠梗阻或者肠套叠。
这两种疾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剧烈腹痛,是肠绞痛的表现。这种疼痛十分难忍,需要立即送医治疗,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息肉还可能会引起腹部肿块、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如果便秘的同时有这些现象,就要考虑是否肠道中有息肉,及时做肠镜以明确诊断。
04
牢记这三点减少息肉生长
肠息肉的发生很普遍,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它,但息肉的生长是有一定条件的。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对肠道的保养,减少或者减缓息肉的生长。
1.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肠道息肉的发生,与大便排泄不顺畅、用力过猛、炎症、便秘等息息相关。因此保养肠道的第一步,就是发挥肠道的功能,定时排便。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减少毒素对身体的伤害,使息肉没有生长的条件。同时还可以使肠道按时收缩,养成习惯,使其功能正常发挥,增强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2.少吃重油重盐、干硬难咽、生冷食物。
重油重盐的食物会使肠道内滋生更多的细菌,引起肠道内炎症发生,这些都是息肉生长的重要条件。加上这些食物腐朽后会产生毒素,加重肠道消化的负担,就会使息肉长得更快。
干硬难咽的食物,即便经过了口腔的咀嚼和胃部的消化,进入肠道以后也会吸收更多的水分。那肠道黏膜变干的时候,粪便的通行就会变得困难,便秘是息肉生成的重要条件。
生冷食物会伤害肠胃的消化功能,未经消化的食物在肠内腐烂,滋生细菌,使息肉生长得更快。
3.每日饮水都要充足,水分不足伤害肠道,引起炎性息肉生长。
水是人体的重要成分,充足的水分能让消化系统正常发挥作用,肠道内形成的粪便松软成形,维持肠功能的正常运行。
倘若水分不足,当食物进入肠道时,就容易冲破肠黏膜而刺破内壁,形成溃疡性伤口。这些溃疡性伤口每日受到食物残渣中细菌的侵袭,会肿胀发炎,形成息肉。
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补充水分,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减少息肉生长的可能性。
文章结语
每个人都有长肠道息肉的可能,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科学饮食、规律排便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基本要求。肠道息肉恶变的可能性很低,一旦癌变就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当我们出现便血、梗阻性肠绞痛、排便习惯改变的时候,要及时去做肠镜以明确是否出现肠息肉的情况。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再加上科学的生活方式,能减少肠道息肉恶变的可能性,维护身体健康。|
原标题:《别把肠息肉拖成肠癌!医生忠告:肠内长了息肉,身体会有3种异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