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放军报谈谍战剧《风筝》:信仰之力撼人心魄

陈先义/解放军报
2018-01-14 10:15
舆论场 >
字号

2018年开年,一部电视剧引来老百姓街谈巷议,成为中国文艺迎接新年到来的一道独特景观。从普通百姓到知识分子,从各级干部到青年学生,直到那些从事影视剧创作的专业人员,无不在“追剧”中体验鉴赏一部艺术上乘之作的审美快感。这就是刚刚播出的由杨健、秦丽编剧,柳云龙导演和主演的大型电视剧《风筝》。

播出期间,网络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发表观后感言和对艺术家奉献艺术精品的诚挚感谢,更主要的是表示对剧中先辈以生命坚守信仰的精神的无比崇敬。有业界专家称,这是我国电视剧特别是军旅题材剧近年来由高原向高峰登攀的一次成功实践。

说实话,谍战戏走热,《风筝》不是第一部,此前已有《暗算》《潜伏》等多部,它们都各自成为年度热点,曾经风靡一时。但是《风筝》却再度深受观众的特别喜爱和高度评价。到底是什么原因,如此深深打动了在影视剧鉴赏方面近乎苛刻挑剔的当今观众?我们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是信仰,是整部剧始终高高举起的那面信仰的旗帜,是那条贯穿全剧且真正撼动人心的关于信仰坚守的思想红线。

《风筝》用撼人心魄的故事讲述信仰,不仅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带来了全社会对文艺与思想相互关系的再次深入思考。

一部被称为经典的作品,一个重要的标志,应该是编剧和导演不仅会用情节用情感讲故事,给观众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更主要的是,要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思想的哲学的启迪和思考,这属于高层次的创作追求,是对文艺创作高标准的要求。所以从一代伟人毛泽东到大文学家鲁迅,无不把文艺比作为“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烛照国民精神的灯塔”。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风筝》无愧于这样一盏烛照我们国民精神和灵魂的灯塔。它撼人心魄的地方,就是主人公郑耀先对信仰看得比生命更可贵的那种精神。特别是在远离组织,且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背景下,成为“断线的风筝”之后,毅然用生命的代价去选择对信仰的坚守。整部作品用十分缜密的叙事,回答了主人公郑耀先为什么是“一个这样的人”这个触及灵魂的哲学层面的命题。这就超出了一般文艺作品的审美愉悦意义,作品直抵人心,触及的是人的心灵,引发的是人思想层面哲学层面的反思。

在最危险的年代,郑耀先因为和组织失去联系,没人能证明他的真实身份,以至于连根据地的战友和游击队员们也无不对他恨之入骨。而在国民党内部,对这样一个极其出色的人才,同样产生过极大怀疑,这就使他处于几面追杀之中,但是郑耀先在困境中一次次摆脱嫌疑,并且出色地完成使命。特别是在全国解放以后,在能证明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证物都已经意外遗失的时候,他为了寻找隐藏在我方高层的国民党特务、代号“影子”的韩冰,还必须继续承受“反革命嫌疑”压力的身份,还必须在全国解放的背景下继续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这样一些环环相扣的剧情悬念和设计,的确给观众带来极其强烈的观剧体验,但另一个方面,也给编导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创作难度,因为这要求在情节设计上必须天衣无缝,必须极其缜密。而正是在这一点上,《风筝》的编导显示了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对精品的严苛追求。这也是作品能感动社会的关键所在。对信仰的坚守,最精彩的表现是郑耀先失去组织后盾时,在困境中的坚守。无论是给老首长传递延安撤退路线,还是化名周志乾继续寻找“影子”,郑耀先都表现出对党的一腔赤诚。这种因为内心信仰而产生的极其强烈的自觉精神,展示的是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坚守信仰的崇高形象,深刻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精神。

这部作品也浓墨重彩地写了情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郑耀先和身边的许多人都建立了真实的情感,包括军统特务因为对他才能的佩服而产生的尊重,包括女特务林桃奉命刺杀他到最后与他结为夫妻,并在发现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后选择自杀。这些情节,应该说都是真实的情感描述。但无论这种情感是怎样的充满戏剧性,郑耀先始终牢记在心的是党的使命,是党组织的嘱托。正因如此,他也招来更多的怀疑,正是在这种情感和使命的延展和撕扯中,展现了共产党人最坚定的革命信仰对人物形象的支撑。郑耀先出生入死,为人民做出了那么多牺牲,临死前的最大愿望是看一次升国旗,向国旗敬礼。看到此,每一个观众都会潸然泪下。这是真正意义的理想信念的颂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张扬理想信仰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写到学习毛泽东著作,在以往的同类作品中,这是很少使用的手法。比如,郑耀先的上线陆汉卿在被敌人逮捕后,中统特务用尽酷刑逼他交代“风筝”是谁?他受尽酷刑,可以说生不如死,在敌人极其残酷的折磨中,当刽子手手拿剃刀要对他动大刑时,陆汉卿大义凛然,一字一句地开始背诵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时候,面对酷刑和死亡,产生的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去慷慨赴死。只有如此,他才能在精神上战胜酷刑和生死考验。当陆汉卿沉着镇定地背诵《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中统特务头子田湖已经完全清楚无法获得陆汉卿的口供,他开始转过来训斥部下,要他们必须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不然就无法了解和对付共产党。这些写《为人民服务》的细节,产生的是振聋发聩的巨大力量,它警示着我们今天的每一个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信仰,不能脱离人民。这样一些细节,看似着墨不多,却产生关注现实的巨大意义。

一部优秀的作品,绝对不能只是好看、养眼,更主要的是“养心”,要给人以思想的提升和灵魂的升华,要给现实以强烈的关照。这是《风筝》最鲜明的特色。作品中,编导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和打磨,可以说字字珠玑。这也是作品另一个鲜明特点。郑耀先对他的弟子马小五言传身教,有几段话可以说是郑耀先自己心灵的道白,也是对一个共产党员信仰的由衷礼赞。他说:“大丈夫顶天立地,命可抛,义不能绝,这个义就是信仰,这个世界没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他对马小五还说:“如果缺少为理想献身的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过不了这人生一课,你可能永远不会出徒。”此时,险恶的环境中,面对随时可能的牺牲,郑耀先带领马小五开始吟唱《国际歌》,声音由低转高,由二人唱转为大合唱,浑厚的声音在整个山川回荡。这样一些设计,让观众热血偾张,产生极其强烈的思想共鸣。

“你还是不是共产党员?”《风筝》尾声中郑耀先这句声震寰宇的发问,是时代之问,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之问。今天的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对这样如黄钟大吕般的发问,都应该也有必要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回答,这应该成为我们观看一部作品的思想答卷。我想,这就是这部作品在当下的重要意义。

(原题为《电视剧<风筝>——信仰之力撼人心魄》)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