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课堂预告:孕期知识科普之第一次产检我该怎么做
一、授课时间:2022年8月18日20:00
二、授课地点:“学知行”妇女儿童维权课堂内、视频号
三、讲师简介
王 莉,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和妇女医院博士后,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和塞梅尔斯妇产医院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省妇幼保健协会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珠海市基层卫生协会孕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任职。主持省级课题5项,市厅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期刊4篇。
四、视频提纲
(一)初次产检是否需要空腹?
(二)初次产检的注意事项
五、观看方式
1.扫描二维码进群收看
2.微信视频号内搜索“学.知行微课堂”
微课堂上期回顾:珠澳法律知识系列之反对家庭暴力
家是温馨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然而,有些家庭仍然存在着家庭暴力,严重侵害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家暴被称为“静悄悄的犯罪”,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对于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的稳定和社会和谐,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涉澳家庭的家暴案例
2019年,中山坦洲一名女子和她澳门籍丈夫张某一同送女儿上学,张某因找不到太阳镜而责怪女子,并用手掌掴女子的面部,造成她下颚受伤。据了解,该女子长期遭受丈夫张某的家庭暴力。最后,在朋友的建议下,这名女子来到澳门,在妇女团体的陪伴下报警。经调查,澳门司警局认为有证据显示张某触犯家庭暴力罪,所以,将张某移送到检察院侦办。事实上,家庭暴力并非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所以,当遇到家庭暴力,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又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二、《反家庭暴力法》对于被家暴者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根据2016年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也就是说家庭暴力不只是身体伤害,还包括精神伤害。
那么在遭遇家庭暴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哪些途经获得帮助呢?
第一,就近求助。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
第二,及时报警。遭遇家暴的时候应当及时拨打110报警,如果不方便语音报警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发送12110进行短信报案。如果受伤,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就医,并要求进行伤情鉴定。公安机关有权对施暴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这份告诫书可以作为法院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所以一定要保存好。
第三,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是预防家暴、保护受害人的一道“法律护身符”,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骚扰、跟踪,甚至包括发短信威胁和骚扰,还可以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需要注意的是: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所以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四,寻求临时庇护,避免现实危险。如果条件允许,受害者可以先行搬离现有的居所,与施暴者分开居住。如果没有其他住处,可以到政府设立的临时庇护场所获得临时生活帮助。
法律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武器,所以当遇到家庭暴力时一定要及时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人身安全。
三、澳门《预防及打击家庭暴力法》对于被家暴者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施:在澳门,根据《预防打击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家暴是指对有亲属关系或等同关系的人实施的任何身体、精神或性的虐待。“亲属关系”包括:第一,因婚姻、直系血亲或姻亲及收养而建立的关系;第二,共同生活下的四亲等内旁系血亲或姻亲而建立的关系。至于“等同关系”包括五种:事实婚;前配偶;拥有共同子女但并非夫妻或事实婚关系;监护或保佐关系;以及虽然不属于上述关系,但在共同生活下,照顾或保护未成年人、无能力人,或因年龄、怀孕、疾病、身体或精神缺陷而特别脆弱的人,例如家佣照顾雇主的未成年子女的情况。
家暴法规定,家暴行为一经定罪,一般可被判处1年至5年监禁。但若家暴存在特别可谴责性或恶性的情节,或因此而令被害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则刑罚会较高。甚至,若家暴导致被害人死亡,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处15年监禁。
现时,受疫情影响,经济和精神压力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澳门社工局亦持续与公共部门和民间社服机构合作,积极加强家暴个案的处理跟进,为被害人和家庭提供适切支持和保护。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当家庭出现暴力纠纷,一定要及时求助,以免身心继续受到伤害。
当我们遭受家庭暴力时,我们不能逆来顺受,必须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无数案例表明,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所以从今天起,面对家庭暴力时要勇敢说“不”!愿所有家庭都能远离暴力,愿每位被害人都可以勇敢求助,也让我们全社会共同守护每位家暴被害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