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采蕴藉|虹口打造新旧共生样本,上海文学馆开工
上海文学馆 效果图
8月16日,上海文学馆开工活动在武进路439号举行。在主体建筑外,该项目还将集城市更新、历史保护、商业复兴于一体,延续城市风貌的边界和街景,保留现存历史脉络,打造成为有海派特色的城市体验空间。据悉,上海文学馆所在区域总开发面积约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2021年11月已经对外营业、名声大噪的“今潮8弄”。 虹口区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求结合城市更新、空间重构,在城市建设中留存市民的乡愁。
上海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镇,建设属于上海的文学馆,是上海几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市委、市政府回应几代人的呼声,并着眼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需要,批准立项建设上海文学馆,并最终选址虹口。
距离外滩800米、距离陆家嘴2公里,南邻北横通道、位于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车站的这片区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群星璀璨之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柔石、施蛰存等大批知名作家在虹口工作,鲁迅先生的最后十年在此度过,茅盾先生的笔名在此诞生,在这里曾掀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热潮,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成为上海的城市文化记忆中的重要篇章。
建成的上海文学馆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由“扆虹园”等3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及1幢新建建筑组成。主体建筑(新建筑)的设计方案,根据所属风貌保护街坊的特征,更注重新、老建筑之间的呼应和融合,并在外立面中注入红色元素的表达,让时空与时空交流和互动起来。上海文学馆更将以国家一级文学馆为建设目标,以上海文学史料等文物资源研究为基础,突出展示海派文学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实现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将成为汇集全球文学艺术资源,追思前贤、启迪后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其中,原名赵家花园(扆虹园)的三栋老建筑,作为第五批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孙中山先生曾三次到访,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闻名的公共空间。作家孙甘露在新作《千里江山图》里曾将这段城市记忆巧妙编织其中,作为一种致敬:“陈千里在北四川路桥前下了电车……确定没有尾随的人,然后沿路朝北走去,这一带是他曾经常来的地方,公益坊里的水沫书店、辛垦书店不知道是否还开着,鲁迅、冯雪峰、陈赓也曾在此参加《前哨》杂志的活动,公益坊广东人聚集,西北面的‘扆虹园’是中山先生数次到过的地方……”
上海文学馆计划于2024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届时,虹口区将借这一新旧共生的城市更新样本,联动今潮8弄及四川北路区域内海派文化基因,打造集中展现海派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动区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