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京热与冷——日本人的两性观念是如何变化的?

2022-08-17 13: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保守的明治时期与昭和前期

日本在不同的时期的性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跟很多人想的完全相反,日本也是有相对保守的一段时期的,并且时间并不短。明治时期,女性如果达到了适合结婚的年龄,在结婚之前,会先被对方的家长考察(品定め),合格了才能结婚。在众多的考察项目中,一般情况下,处子是必须条件。明治时期的女子学校,为的是培养贤妻良母,并禁止男女交往,强调纯洁性。

在“二战”之前,大部分女性在田间劳作或者商店里工作。日常基本不需要和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太多接触。所以性感,或者说性魅力在社会中就成了原罪。五十年代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成为大企业老板的妻子,作为贵妇,她们需要知道如何穿衣打扮和商务社交。但是,她们在身边找不到可以模仿的对象。甚至在杂志上都找不到,毕竟当时连最顶配的女明星都不性感。在日本男性的眼里,只有西方女人可以性感。

1956年《周刊读卖》发起的“您怎么看待贞操”这个问题上,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回答是“应该守护好”(守るべき)。

著名的女作家村岗花子说:

“把肉体奉献给对方对女性来说是巨大的赌博,一旦奉献出去很有可能就会被抛弃,所以轻易发生性关系绝对是大问题。”

泡沫经济后的全面解放

仓足而知礼仪,温饱而思淫欲。进入昭和30年后,日本经济进入到螺旋式上升的腾飞时期,整个社会的财富极具膨胀。

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同时手握3个offer,并且这三个公司为了竞争人才,会主动招待应聘者,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招待,直接给商务费。

对的,你没看错。是还没入职之前,企业会为了争夺人才主动塞钱招待。对比如今的日本社畜们挤在早高峰的地铁上整个人悬空而起,走过那个时代的老人会唏嘘地说一句:昭和啊。

而家庭主妇们手握家庭的财政大权,爱马仕,香奈儿,LV各种奢侈品仿佛不要钱似的成批往家里搬。在物质需求急剧膨胀之时,心理和生理需求也快速膨胀。女性杂志关于性的文章开始大幅度增加,例如丈夫无法满足妻子的性需求怎么办,婚后身体出轨算不算出轨,这种问题都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主流杂志中。

到了1968年,电视的早间节目已经有了“性专栏”,至此,性已经登上了日本的“正式舞台”。

亚洲男色消费的鼻祖无疑是美少年:木村拓哉,这个风靡了一个时代的男人。

1995年佳丽宝邀请木村拓哉为其新款口红拍摄广告。在这支广告播出后,靠着木村性感的眼神和挑逗的动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广告走红的两个月内,该款口红的销量就达到了300万只。

而随着经济的腾飞,很多女性不再压抑自己的欲望,不再作为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主体去进行性生活乃至消费。

这里说个小Tip:日本的牛郎店基本兴起于这个时间段,而这是杀马特,非主流的大行其道的时代,看视频的90后乃至部分80后应该有印象吧,没印象的可以去QQ空间翻翻自己或朋友的黑历史。这也是如今很多牛郎依旧保持了非主流造型的原因之一,无他,消费主力客户还是当年那波有钱的少女,如今富太。

有趣的是,女性主义在消费欲望急剧膨胀的时候,女性内部阵营开始分裂。一部分女性开始高喊男女平权,女性政治,女人也能拥有享受性的权力。更有甚者,高喊牛郎店应该平价主义,女性也可以和男人一样消费风俗业。

但另一方面,就在那鼎盛的1989年,在日本具有绝对影响力的杂志《anan》出了一期特辑:《不能错过!成为好女人的手册》。

这时候日本女性不仅消费商品,同时,也将自己物化为商品,并且极力试图成为一个“好商品”,当然就得有一个“好商品”的加工流程。

东京很热和性冷淡共存的当下

BBC 2017年7月播出的纪录片《Sexless in Japan》提到,目前18岁到34岁的日本年轻人当中,43%从未有过性经验,64%没有交往对象。一个被采访者直言:“别和我谈性,我是日本人”。

一边是东京很热,一边是性冷淡风,御宅族,少子化的大量兴起。当下日本的性观念究竟是怎样的,似乎很难一言以蔽之。有人曾说:试图用一句话解释复杂的人生,无疑是可笑的。

有初吻在学校里给初恋的,但入世多年略害羞没谈过恋爱的也大有人在。

关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观念也是如此。如果单说日本今天的性观念是不是比我们想得更开放?是的。同时,它也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保守。它比我们想象得更为纵欲,也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压抑。

最后,关于性观念,我认同李银河老师关于性的三原则:隐私、自愿、成年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