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守艺人|梁秀玲:针线绣出六代坚守

2022-08-17 06: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巴黎,出自莫奈之手的戈迪拜尔夫人静立画框中。她双手微搭,臂间挽着一块曳地披肩。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块“马尼拉披肩”实则出自中国广绣工匠之手,从广绣之乡漂洋过海,畅销于海外。

远观醒目鲜亮,近看精细非常,这便是岭南的广绣。

广绣起源于唐朝,其针法多样,组合灵活,相较于同样以灵活针法闻名的湘绣,更显中西合璧的开放之气。

湘绣根植于湖湘的风土人情,广绣则得益于广府的商埠文化。

早在明朝,广绣就已蜚声欧洲王室,成为广东主要的出口手工艺品。大量的海外订单造就了广绣题材之广泛,不仅有中国传统意象,亦有本土风情事物,更有商贸历史与海外风物。

同为粤绣之一的潮绣通过垫高绣法以达立体浮雕效果,而广绣则融合西洋技法以光影色彩塑形。

这种开放灵动的商埠文化亦塑造了广府人敢想敢动的性情,造就了广绣人敢于创新的“不安分”劲头。

以“变”守护“不变”

清末广绣兴盛,流传着“广州派花,北亭绣花”的说法。彼时北亭村“家家有绣架,户户有绣娘。”若是有女孩到了12岁还不会刺绣,便会被怀疑不是本地人。

梁秀玲正出生在这里。

从清代1838年开始,梁秀玲的祖辈就在北亭村做刺绣,代代相传,到她已是第五代。

小时候,她与妹妹除了上学,其余时间都坐在绣架前练习广绣,晚上不到十一点不能睡觉。

但是随着国外机绣的普及,以出口为主的广绣流失大量订单,当时国内的经济水平亦无法支撑广绣消费,广绣市场逐渐凋敝。绣娘们难以维系生计,纷纷转行。

家家都有的绣架逐渐被束之高阁。最终,仍在日夜飞针的,只剩下梁秀玲一家。

母亲曾反复叮嘱梁秀玲:“这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手艺,绝对不能丢了。有一门手艺到哪里都不会挨饿。”

这句话梁秀玲一直谨记,从未想过放弃。丈夫的大力支持更是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她决心要以“变”为广绣注入新的活力,守护其“不变”的内核。

她辗转于各大艺术展,从其它艺术形式上寻找灵感。西洋画技法能增强画面表现力,那就大胆“嫁接”;书画水墨、摄影作品能拓展刺绣题材,那就虚心请教;其它刺绣针法能提高技艺,那就融会贯通;电脑绘图能提高粉本制作效率,那就与时俱进……

为了将广绣推向更广的市场,打出“广绣”的名号,梁秀玲创立了“南粤广绣”品牌,将一人的坚守,化为与徒弟和子女们共同的坚守。

不解,喜爱,责任

“从最初的不解到喜爱,到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再到成为一生的责任。”

这不仅是梁秀玲的心路历程,也是她子女的心路历程。

作为90后的梁晓曼和梁可维自小便坐在绣架前,玩乐的时间被占去了大半。

梁晓曼还记得小时候自己托着腮坐在绣架对面,看着外婆与母亲对着一块布和一堆线,一坐就是一整天。她不解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她们。

而身为男生的梁可维更是因为会刺绣,被同学们嘲笑是“娘娘腔”。对幼时的他来说,广绣可谓是“讨厌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他们为了传承,一直坚守;为了维持生计,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绣架上。

广绣不仅是维持生计的“饭碗”,更是他们家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份从出生便结下的缘分,冥冥之中指引着姐弟二人的成长。

中学时期,梁晓曼已经熟练掌握了广绣的传统题材,日夜练习的花鸟果物让她兴趣缺缺,遇到了第一个瓶颈期。

她从小和弟弟少有机会出去玩,父母便经常买动漫光碟回家给他们看,是以梁晓曼自幼就十分喜爱动漫。

于是她突发奇想,想将动漫入绣。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她用3年的时间绣出了《动漫天使》。

这幅作品也成为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广绣的灵动,感受到广绣的生命力。

“只要你敢想,它可以变成你喜欢的任何东西。”

从那以后梁晓曼就下定决心,要将广绣做好。

进入大学后,她选择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希望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将广秀带入新的领域,为广绣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要好好地走这条路”是姐弟二人共同的默契。

面对广绣濒临失传的现状,梁可维选择带广绣走进校园,将广绣推广向更多的年轻人。

“我觉得传承不单是要自己做,而是要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广绣,认识广绣,让它的文化价值在当今时代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

谈及对广绣的情感,姐弟二人不约而同地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广绣世家。”

广绣让他们的肩上有了责任,给了他们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生方向,这份纯粹,让他们庆幸。

“跳出”画框,寻找传承之道

如今,梁秀玲一家各司其职,致力于广绣的传承之业。

她钻研技艺,守护广绣底色;她的丈夫负责商务营销,开拓广绣市场;她的儿子将广绣带入校园,传递薪火;她的女儿则开辟创新之道,让广绣在生活中“活起来”。

大学中学习到的设计理念让梁晓曼能够以解构和重构的视角去看待、发展广绣。

刺绣耗时长、成本高,很难大面积运用,于是梁晓曼便将手绘与刺绣结合,设计了《千里江山图》手绘刺绣屏风,将广绣融入到生活环境之中。

她希望能够让广绣“跳出”画框,真正“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于是她设计了耳环、项链、发箍等一系列广绣首饰,并顺应“国潮”风向,将广绣融入汉服。这不仅让广绣“跳出”画框,还使广绣的价格更加亲民,能够真正进入大众的生活。

“我内心中最纯粹的愿望是尽力地去绣,尽力地去拓展创作。但是在如今广绣处于低迷期的大环境下,我也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如今,梁晓曼开始溯源,重绣清代文物,在创新的同时做好“守正”。

从中学时的《动漫天使》,到大学时的《千里江山图》手绘刺绣屏风,到前几年的首饰文创,再到如今重绣清代作品,梁晓曼不断发展广绣,广绣也见证着她的成长。

传承的薪火就这样点点延续。

“广绣不是我个人的,也不是我家族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家族的努力,将它一代代传承下去。”

以家族之力护传承之火,这便是梁家广绣。

策划|董宇平

撰文|周怡萍

编辑|波 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