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胆小鬼》:小说还不错,剧版为何争议多?

于理
2022-08-16 15:3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双雪涛、班宇、郑执这三位东北80后作家,如今被并称为“东北文艺复兴三杰”或者“铁西区三杰”。他们的小说也相继走上影视改编的路径。比如双雪涛的《刺杀小说家》《平原上的摩西》,班宇的《逍遥游》,均被改编成电影;郑执的长篇小说《生吞》则改编成16集悬疑短剧《胆小鬼》,目前正在播出中。

《胆小鬼》片头

“东北文艺复兴三杰”的走红,除了他们都具备很高的文学性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他们小说中根源于时代背景(东北“下岗潮”)的“失败者叙事”,击中了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情绪。这几位80后作家,儿时感受过东北重工业基地的辉煌与荣光,青少年时期他们目睹父辈经历惨痛的下岗潮和命运的遽然下坠,他们旁观、见证和亲历从辉煌到衰败的过程,这成了他们难以抹去的创伤体验,他们在作品里反复叙写那些衰败、低沉、悲戚与颓唐。在一个转型时代,这样的情绪总能轻易被读者所捕获。

郑执创作于2017年的《生吞》,同样是“失败者叙事”。小说采用双线叙事,一条以警察冯国金(剧版由王砚辉饰)的视点展开,他调查一起发生于十年前的“鬼楼奸杀案”,被杀害的少女是小说的女主人公黄姝(剧版由王玉雯饰演);另一条则是从明媚到残酷的青春叙事,以“我”——王頔(剧版由侯雯元饰演)以第一人称,回忆高中时代,“我”、秦理(剧版由欧豪饰演)、黄姝以及冯雪娇(剧版由周依然饰演)几个人的美好友谊如何走向幻灭。

四个美好的年轻人最终分崩离析

这个充满戏剧张力的书名已经预示着一切:它所要讲述的是两个美好而勇敢的年轻人——秦理与黄姝,是如何在那个压抑绝望的时代被“生吞活剥”的。

高中时代的秦理(欧豪 饰)

高中时代的黄姝(王玉雯 饰)

当时就有人称呼它为“中国版的《白夜行》”。国内“蹭”《白夜行》的烂小说的确太多了,郑执的《生吞》在人物关系上固然有点相似,但小说有自己的特色,并且保持了较高的文学性。因此,小说改编的消息出来,大家的期待值还是挺高的。何况,它的出品方是柠萌影业,导演是张晓波,郑执亲自担任编剧,总体给人很稳的感觉。事实也是,该剧制作质感不错,能够还原出萧瑟、冷冽的时代特色。

冷冽的质感

不过,就播出的剧情来看,《胆小鬼》面临的争议比小说多得多。选角是否契合,这一点我们就略谈了,实在很容易变成粉黑大战,只能说就表演来看,几个年轻演员算不上多出彩,也没有太拖后腿。

那么,剩下的最大争议就是:从小说到剧集的转变过程,《胆小鬼》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书粉不难进入剧情,也可以预测后续的剧情大概率都是“大招”了。但对于绝大多数没读过小说的观众来说,《胆小鬼》作为一部悬疑剧的吸引力或显得有限,他们可能支撑不到精彩的地方就弃剧了。

编剧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郑执是一个很好的小说家,却不见得是一个成熟的编剧。如果从戏剧角度来评判《胆小鬼》已播出剧情的安排,那么它可能面临着一些质疑:进入主线太慢,悬疑点不清晰,戏剧冲突乏力。这并不是说《胆小鬼》是一部“烂剧”,相反,随着后续剧情中“大招”相继揭晓,它作为一部完整作品完成度会不错;只是,明明它可以更加大众化、更加流行,却走向晦涩与小众。这是让人觉得可惜的地方,也是《胆小鬼》值得作为样本讨论的地方。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胆小鬼》在剧情的编排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前文已经对小说有所“剧透”,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就是:黄姝被杀害了。其引出两个核心悬念:谁杀害了黄姝?秦理又是如何为黄姝复仇?

黄姝被杀害

《胆小鬼》如果不只是拍给书粉看的,它很有必要一开篇就抛出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核心悬念,在最短的时间内吊住观众的胃口,让观众能够大致了解这个故事的轮廓,知道它大概是在说些什么。小说也是这么处理的,一上来命案发生,随后我们知道黄姝死了。

贯穿故事始终的警察冯国金(王砚辉 饰)

但《胆小鬼》竟然直到第4集结尾,观众才知道:哦,原来是黄姝被杀害了。假若未曾看过小说,那么观众大概率会误会,《胆小鬼》前4集的主人公是秦理的父亲秦大志(刘钧 饰)。一上来的确是发生命案了,是秦大志伙同他人抢劫杀人。4集的篇幅里,完整呈现警方怎么通过排查揪出秦大志、警方与秦大志玩怎样的猫鼠游戏、秦大志对秦理的感情、秦大志被执行死刑前给秦理留下一封信,等等。兜兜转转迟迟没有进入主线。

《胆小鬼》不仅保留了小说的双线叙事,呈现上则是三线叙事,1999-2000年、2001年、2011年等几个主要时间段反复切换。小说因为信息量高,读者的阅读时间很浓缩,叙事上可以有更多的花样与玩法,读者并不会因此觉得晦涩;可对于剧集来说,画面的信息量是给定的,观众很难脑补出画面以外的信息,情节往往容易显得孤立单一,过多的时间线索极易让观众产生混乱感。

郑执明显是将小说的思维带到剧本中,《胆小鬼》的多线叙事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开篇不久,王頔骑车带着秦理回家,他们一起听着一盒歌曲《胆小鬼》的磁带,一个音乐蒙太奇,就从1999年12月切换到2011年的12月,这个时候的秦理在一家汽车修理店工作,他戴着助听器,去菜市场买了牛蛙,用牛蛙来喂蛇。书粉很轻易get到编剧这里的伏笔;但对一个对这个故事完全陌生的观众来说,这个多线叙事就是莫名其妙、制造理解障碍:怎么突然跳切到这里了,人物是在干什么?

不同的年代用不同的色调区隔

除了秦理以外,2011年的冯雪娇和王頔也偶遇了,并来了一段床戏,进行了关于秦理的模棱两可的对话。接着剧情又重新跳回1999年,继续讲述他们的高中生活。几个桥段之后,又跳回2011年,一个叫万里无云的网名给秦理留言,要拿回属于他的东西,要约个地方见面,于是秦理便带上一些绑人的工具出去了。这个万里无云是谁?秦理绑的人是谁?

《胆小鬼》不是没有悬疑,编剧的创作思路有点像是“扔拼图”,不断扔出一些零散的图块,希望观众在后续慢慢拼出它完整的模样,揭示惊人的真相。但拼图的玩家都知道,所有的拼图都有过完整时的模样,之后它才打散图块让玩家重新拼凑,体验大功告成时的成就感。《胆小鬼》扔出的图块不少,可惜观众根本不知道完整拼图的大概模样是什么,手里握着再多图块也无从下手,编剧扔的图块越多,他们越是云里雾里。

4集过后,观众总算知道:黄姝被杀害了。但戏剧张力还是略显疲软,剧情仍然是1999-2000年、2001年、2011年三个时间点来回切换。小说里因为叙事视点、叙事口吻以及主人公的变化,两条线形成明显的区隔,像是一曲“复调”。剧集失却这一魅力,有点像纯粹的叙事游戏,为复杂而复杂,未能有效地将三条线进行重新提炼整合,频繁的时间切换看似是充满技巧,实际上更像是“偷懒”,这意味着编剧推卸了化繁为简的责任。

目前几乎每一集都是三条时间线不断切换

因此,在首周7集播完之后,《胆小鬼》的剧情仍然显得细碎,悬疑甚至还未成线。这一边冯国金的调查,没有本质性推进;另一边,秦理等人还在1999-2000年过着高中生活(可删去的情节实在太多了),而2011年的秦理则神秘兮兮,他为黄姝复仇的动机甚至都不算太清晰。当一部悬疑短剧已经播出一半,一部分观众仍然不知道主人公的意图是什么,这过于考验耐心,也是编剧的一种“失职”。

得益于小说《生吞》本身的震撼,有不错的团队把控,《胆小鬼》仍然是可看的。只是,有多少非书粉观众会坚持到最后,从豆瓣短评区的差评来看,或许不那么乐观。从《生吞》到《胆小鬼》,又一次提醒了一个常识:小说和影视虽然有很高的亲缘性,但它们终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介质,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影视是图像的艺术,在改编的过程中,为了流畅度、可看性、大众化、商业化等方面的考量,必然会对原著做出调整,以便更遵循影像的规律。否则,直接将小说的技法挪移到影视中,可能就会遭遇南橘北枳的尴尬。

郑执在采访中说,“这是一个需要找观众的剧,喜欢这个剧的观众一旦适应了这个叙事方式,就会沉浸在里面”。《胆小鬼》当然可以找到喜爱它的观众。但代价是,它也许会失去另一部分观众。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