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立秋后已经有人开始“贴秋膘”了,你需要吃肉补补吗?

2022-08-16 12: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要只和肉贴贴

刚过了立秋,就有人准备开展一项很有仪式感的行动——贴秋膘,光(自)明(欺)正(欺)大(人)地把“减肥”事业放下,美其名曰:“立秋贴秋膘,一年病不沾”。

时至今日,“贴秋膘”有没有必要?怎么“贴秋膘”更健康?

“贴秋膘”保平安?

所谓“膘”,其实是皮下脂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肥肉”。

“贴秋膘”的传统来自古时候的生活经验,在食物匮乏、生活条件艰苦,能量补充不足的情况下,要在天气转凉之前增加体内的脂肪含量以抵御寒冷、补充能量。

但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人们不再依靠这种方式“过冬”,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营养过剩,面临“肥胖”困扰。

所以,现代人要谨慎贴秋膘!

防止肥胖、保持健康体重,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生活方式。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肥胖除了影响美观,还会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老年痴呆风险增3倍

肥胖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年肥胖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2014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30多岁发胖的人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而40岁发胖的人风险降到了70%,50岁则下降至50%。专家认为肥胖症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或许与血管硬化和高血压有关系。

心血管发病率升高

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最新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体重保持正常相比,在25岁到中年时期(平均47岁)从非肥胖变为肥胖的人群,总死亡风险增加22%,心脏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49%。研究团队提醒,25岁后保持正常体重,尤其是防止中年时期的体重增长,对于预防晚年过早死亡非常重要。

糖尿病发病率高2倍

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5倍。尤其是腰围增大比体重增加更加危险,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最大凶手之一。

如何健康贴秋膘?

现代人“贴秋膘”,关键在于少贴能量,多贴营养,不能一味只通过多吃肉来“贴膘”,不知道怎么贴的,可以参考下面这份,新“贴秋膘”食谱。

《柳叶刀》曾经通过对15项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分析发现,中国因不良饮食问题导致死亡率最高的前三名诱因分别是高钠(盐)饮食、全谷物摄入过少、水果摄入过少。

多吃粗粮、谷物

如小米、玉米、燕麦、红豆、绿豆等,少吃油炸谷类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也有助保持体重和控制血糖等。

多吃蔬果、选择优质肉类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人每天应摄入120~200g动物类食物,300~500g蔬菜、200~350g水果、200g~300g谷类、50~100g薯类。每天最好能吃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

选择新鲜应季的水果、深色蔬菜等,帮助身体多获得一些维生素、矿物质。

选择低脂肪的肉类,多吃鱼类、去皮禽类等白肉,适量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

多晒太阳

等到真正的秋季气温合适的时候,可以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晒晒太阳,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我国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肌肉无力、骨质疏松,老人更容易发生摔倒、骨折。

当然,食物不太充足的地区或身体瘦弱、营养不足的人群,按照传统方法适当“贴秋膘”也可以借鉴,注意合理搭配饮食,更有助于提升健康哟~

更多内分泌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参考文献:

[1].曹清明, 王蔚婕, 张琳,等.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践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解读[J]. 食品与机械, 2022, 38(6):8.

[2].杨振宇.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检测报告(2010-2013)之九——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3].高倩, 刘扬. 中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12):3.

本文首发丨邵逸夫医院

责任编辑丨曹前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