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关注职业本科招生:考生不再纠结于“职业”,看重易就业

中国青年报
2022-08-15 07:13
教育家 >
字号

2022年,公办职业本科高校招生进入第三年。作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类新型高校,目前职业本科高校现有32所,其中10所是公办职业本科高校。

就在今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国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7月迈出校门顺利毕业——这些利好无疑将被载入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历程中。

去年10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则明确提出: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随着今年职业本科高校招生在各省逐渐收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联系到10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的招生处处长,试图探寻这类新型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完成情况以及社会和公众对它们的认可程度,也试图为未来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模版。

“职业本科专业还真没弱的”

虽然,今年并非第一次招生,但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起刚刚结束的2022年招生工作,多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的招生办主任依然表示不敢掉以轻心。而这些招生工作人员的压力正是来自于职业本科招生人数的大规模增加。

在目前全国的10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中,河北省占据三席: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据悉,河北省3所职业本科高校每所招收统招生规模均从去年的350人增加到2000人以上。

而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供考生选择的本科专业也更丰富。

2022年,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今年招生的本科专业就从去年的5个增加到17个。为此,经常会有考生家长向孟延军询问该校哪个职业本科专业强,而这位招生就业处处长的标准答案是:我们的职业本科专业还真没弱的!

孟延军告诉记者,这绝不是“套话”。所有的职业本科专业都是先经校内遴选,然后再经教育厅和教育部逐级专家评审,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优中选优”。

记者注意到,在各公办职业本科高校推出的本科招生专业中,相当一部分都入选过“双高计划”的高水平专业群。

作为招生工作处处长的马轶君,推介起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本科专业如数家珍:2021年,学校新增设了一个职业本科层次的气象类专业:智慧气象技术,这是全国高校中唯一开设的气象类职业本科专业;2022年,学校又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开设储能材料工程技术职业本科的专业开始招生……

今年6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903名2020级专升本学生迎来毕业季,这批全国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顺利毕业。

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练飞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已经连续3年招收职业本科学生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共有23个本科专业招生。

通过面向高中毕业生的普通高考、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职教高考、面向高职毕业生的普通专转本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考试,三类生源、四条渠道,今年该校共招收本科生将达到5147名,占全年招生总计划的83.5%。

不同于江苏省近百所高职高专,作为目前全省唯一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拟在“十四五”期间建成40个左右的职业本科专业,进一步提升本科招生比例。

随着2022年职业本科招生在各省逐渐收尾,工作人员也对今年招生工作进行了初步分析。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首次走出河北在全国21个省招收职业本科生,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魏勇观察,职业本科在各地的录取分数基本都在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之上。

这一情况,与孟延军的统计相吻合。“目前这个位次很稳定,基本代表了职业本科高校在考生家长心目中的层次。”如要再进一步提升职业本科高校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孟延军认为,还需加以时日,“至少需要两三届毕业生吧”。

“考生和家长已不再纠结于‘职业’了”

2021年,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升职业本科高校后首次招生,在包括河北省在内的6个省招生。

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段兴华记得,当时咨询该校的学生和家长的问题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取得的学士学位证书会否注明“职业本科”?毕业后能否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毕业生用人单位中除了民营企业外,国有企业多不多?

对这些问题,段兴华和同事一一耐心作答:职业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无论毕业证书还是学位证书和普通本科院校都是一样的;可以考研究生,也可以考公务员……

在耐心解答的同时,段兴华对考生家长的心理也很理解。作为出现不久的职业本科高校,考生家长不免担心:虽然同样是统招本科,但“职业”二字会不会影响毕业生的求职就业乃至将来的发展?

提起招收首届职业本科生时的情况,段兴华的这段经历,练飞也曾经历过。

2022年升本之后的第三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首次走出江苏,在19个省(区)招收职业本科生。

练飞坦言,对于考生和家长的热情之前是估计不足的。各省招生的时间安排不同,但在各省招生计划公布后填报志愿前的一段时间,咨询电话就会出现“爆增”状态。为了接受考生家长咨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通了十几部热线电话,工作人员8个小时不间断接听,“即便这样也依然不能满足所有考生家长的咨询需求”。

咨询电话虽然众多,但考生家长们的关切则相对聚焦于“专业如何选择”“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等方面。

对此,练飞分析指出:“考生和家长已不再纠结于职业本科的‘职业’二字,而是更多考虑所学与未来就业发展的关系。”对于这一变化,练飞认为原因有两方面。

就在今年,该校培养了全国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学校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落实率、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这批职业本科毕业生频频出现在大型国企、外资企业、高新企业的录用名单中,不少职业本科毕业生手握数份企业的录用通知书,有的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练飞笑着表示:所谓眼见为实嘛!

另一方面,今年5月1日正式实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练飞告诉记者:“之前考生家长的种种疑问都是我们沟通解释,如今有了法律保障,大家自然更放心了。”

今年,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将招生范围扩大到了22个省。

有职业本科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注意到:“辽宁省在公布本科招生计划时,在职业本科高校后又加注了‘(职业教育本科)’。”此举,不免让一些职业本科高校担心会对招生情况带来负面影响。

虽然,今年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首次在辽宁省招生,但招录情况却相当理想。7月31日,段兴华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们已经录取的10多个省(市、区)中,辽宁是分数线高出省控线分差最大的。”

初步分析原因,段兴华认为,不可否认,作为“老牌”石油职业院校,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升本前的毕业生广布于东三省各油田和石化单位,在当地颇有知名度。但他同时强调,这也说明,通过各方努力,考生家长正在切切实实接受认可职业本科教育。

“容易就业”吸引考生关注职业本科

2021年新生入学后,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做了一次“关于学生报考学校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2500多名学生中就包括该校招收的第一批职业本科生。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在选择学校时你比较关注哪些方面”“你为什么报考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你为什么选择现在所学专业”等问题,在列出的10个左右的备选答案中,与就业相关的选项都冲在前三。而在“你怎么看待石油、化工相关工作”一题中,“行业发展还不错,容易就业”更是位列学生选择的榜首。

不可否认,目前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正影响着高考考生对职业本报高校的志愿选择。

“出口畅才能入口旺。” 作为招生处处长的马轶君就表示,去年12月,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与兰州大学等4所高校,就共同被甘肃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

职业本科高校的就业形势又如何呢?刚刚送出全国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最先感知了市场的冷暖。

“通常高职毕业生的招聘会下午2点开始下午4点就结束了。”练飞注意到,他们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的招聘会从下午2点一直开到下午6点,应聘学生和用人单位才陆续离场。相对于高职毕业生对薪酬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域的关注,这批本科生则问得更细、了解得更多,“他们也更在意在公司后续的发展”。

虽然,这批毕业生中不乏到大型国企工作的,但练飞依然认为,大型国企对职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但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这些本科生以“动手能力强”“用得住”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曾有企业工作人员反映,一些名校毕业生期待值相对较高,通常首选考公、考编、考研,即便到了中小企业,往往也“待不住”,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

“而这批职业本科生对研发或者现场工程师岗位是很珍惜的。”练飞认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用工问题。

在访企拓岗活动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领导带队,深入企业宣讲,特别是向大型国有企业宣传推介职业本科生。

中兴通讯用人部门负责人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招聘时,惊讶地发现学生通过学校教学环节做了大量的企业真实项目,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会独立设计开发软件,当场录用了6名毕业生从事系统开发等技术岗位。

练飞告诉记者,用人企业普遍认为,这批“带有职业教育基因”的本科毕业生特点突出:工作踏实肯干、技术能力强、实践操作上手快、技术理论基础扎实。

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哪儿

侯长林  

今年全国32所职业本科高校中不少有了第一届毕业生,他们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了学士学位证书,从媒体报道来看,多所学校的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最近,笔者与几所职业本科高校的领导交流,得知他们今年招收的学生分数不算低,比预料得要好。问他们职业本科教育目前最担忧的是什么?他们几乎都回答:人才培养质量。

因为在高职教育系统中有“双高”高职院校在那儿摆着,如果职业本科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赶不上高职专科学生,怎么向社会交代?同时,由于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处于同一个层次并同批招生录取,不管你愿不愿意比较,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参照物,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达到了本科水平,老百姓的心里自然有一杆秤。可见,人才培养质量确实是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然而,高质量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周密考虑,总体看,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人才培养的类型坚守。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在本科教育中有没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就看其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是否明显。也就是说,在本科高校的场域中,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是不是与其他类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有区别,尤其是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区别。如果有,具体的区别有哪些?虽然一时难以完全厘清,但大致的区别还是应该有一个说法。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似乎很难说清,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西红柿”与“番茄”的关系。如果真是“西红柿”与“番茄”的关系,就没有举办这一类本科教育的必要,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所以,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对其职业教育类型的坚守,是其应然之举。

二是人才培养的本科定位。这是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层次的重要定位。这个定位不明确,将直接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首先需要确保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达到本科教育的目标要求。这是社会民众最关注的问题。职业本科从高职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类型未变,只是层次提升。职业本科首先是本科,就需要严格按照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本科教育规格要求执行。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比较系统”。这就不能只讲理论“够用”,而应该按照比较系统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是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有没有保障,在明确了人才培养本科定位和类型坚守之后,就得看其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从目前职业本科高校看,师资队伍建设与处于同一个办学层次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比,除个别学校外,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大的差距。《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既有明确的职称、学位、来源等结构性指标要求,也有明确的“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的要求。即使数量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是否达到职业本科教师的水平,或者说,老师们的“身份”上去了,“本领”还停留在高职专科层次的情况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比例还有多大?要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人才培养的学科支撑。高职教育在起步阶段,一心一意只抓专业建设,这是符合当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的,但当高职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是进入到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再坚持只抓专业建设的阶段性办学策略,就违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了。因为高职院校“没有学科,其教育水平可以达到底线的合格质量,但若要达到高质量,则是绝无可能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语)。所以,坚持专业与学科一体化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不过,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专业为重点、学科是支撑的一体化建设思路,同时,要明确其所主要建设的学科不是普通高校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而是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学科。

五是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我国目前正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高质量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相比于老牌本科高校还有很多短板,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此拖整个高等教育人才体系建设的后腿,更何况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就需要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制度体系、评价体系、条件支撑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考虑。所以,不仅要有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意识,还必须有构建高质量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和理想。否则,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就会落空。

(作者系铜仁学院院长。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国家一般课题“职业学科基本理论及其体系构建研究”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周子静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