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艺术人物|王妙莲傅申旧著新出,青年艺术家重构空间

黄松 畹町
2022-08-15 08:23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1973年,艺术史学者王妙莲、傅申出版了《书画鉴定研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认为,这本书最直接地展示了鉴定家怎样从事鉴定。近半个世纪后,该书首推中文版。近期,在上海,意大利艺术家加埃塔诺·佩谢举办个展“点石成金”,跨领域的作品为观众打开奇想世界;上海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最新推出策展项目“娜布其:一切都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在武汉,湖北籍青年艺术家邓玉峰用527个包裹记录了“家”的变迁。《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上海|艺术史学者王妙莲、傅申

成书半个世纪,《书画鉴定研究》首推中文版

王妙莲(右)、傅申

关于中国书画鉴定,曾有一本为中外艺术史家盛赞的著作,它就是出版于1973年,由王妙莲、傅申合著的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书籍畅行海外近五十年后,近日其中文版《书画鉴定研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画鉴定研究》王妙莲 傅申 著;赵硕 译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2.8

《书画鉴定研究》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批赛克勒藏中国书画为研究对象。既有整体目光下的中国书画史呈现,又有对鉴赏问题的剖析探讨。四十余篇针对藏品的个案研究,更向读者展示了如何观看一幅作品并鉴定其真伪,是一本从理论到实践的实用鉴定著作。赛克勒藏画的年代跨越元朝末年至近代中国,正属于“中国晚期绘画”的范畴。此书的写作,也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石涛《致八大山人函》(部分页面)

该书作者王妙莲(Marilyn Wong-Gleysteen),出生于美国夏威夷,是中国艺术史家,古琴演奏家。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博士学位、美国曼荷莲学院荣誉学位。历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副策展主任。另一位作者傅申,1936年生于上海,成长于中国台湾,早年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工作。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美国耶鲁大学美术史研究所教授、美国佛利尔赛克勒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

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说,“在客观上,每个研究中国绘画的学者都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我自己也熟读此书,这些年来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收获,也是我研究书画鉴赏的关键性指南。自从1973年这部著作出版以来,关于这个领域陆续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但是没有人能在思维的严密性和对中西传统的综合性上超过这部书。令人惊奇的是,这也是一部对中国艺术史领域之外的读者来说易于理解和有益的著作:信息量很大的文章和精美的插图结合,这在最为专业的知识和对艺术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间架起了一座颇具吸引力的桥梁。”(整理/畹町)

上海|意大利艺术家加埃塔诺·佩谢

个展“点石成金”,打开奇想世界

加埃塔诺·佩谢 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2022年8月11日至10月16日,Voyage UCCA Lab携手招商文化旗下设计互联与加埃塔诺· 佩谢工作室,呈现意大利艺术家加埃塔诺·佩谢个展“加埃塔诺·佩谢:点石成金”。这是继展览在深圳和北京成功举办之后,艺术家根据上海Voyage UCCA Lab艺术空间设计的全新个展。展览为观众带来涵盖产品设计、装置艺术、建筑设计等50余件立体作品与30余件手稿,以其拟人化的设计手法,对浓烈色彩与创新材料的匠心独运,将观众带入他的奇想世界。

Voyage UCCA Lab“加埃塔诺·佩谢:点石成金”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Voyage UCCA Lab“加埃塔诺·佩谢:点石成金”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加埃塔诺·佩谢1939年出生于意大利拉斯佩齐亚市,集合了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等身份,曾在世界范围诸多知名艺术机构举办展览。此次展览展示了艺术家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作品,通过多元媒介又彼此互文关联的系列座椅、桌台、灯具、建筑手稿等作品,以非时间线性的方式展开——材料的可塑性、自然主义的色彩结构及其拟人化的呈现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展览作品不仅包括如《UP5_6扶手椅》(1969)与《人多势众》(2019)等这类为女性及少数裔群体发声,呼吁关注性别平等与种族歧视的重要作品;也为观众呈现了佩谢对于环境、自然及现实问题关注的经典作品,如将水的力量融入家具设计之中的《环礁湖桌》(2012),以及使用混凝纸浆混合树脂材料模拟出树的肌理,以具象的造型致敬自然的《树》(2021)。同时,展览还汇聚了佩谢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其对建筑设计领域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的思考,力图与观众共同探讨人、建筑与自然共生的可能。如作品《有机建筑》(1989-1993)是佩谢为日本大阪市设计的世界上首个垂直花园,整栋建筑使用了132种本土植物和树木,有效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作品《巴伊亚小屋》(1999)和《孤独教堂》(1974-1977)则是佩谢结合当地自然与人文的建筑实验。

上海|中国青年艺术家娜布其

“游戏”之间,一切都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娜布其

8月12日,上海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推出联合策展项目“娜布其:一切都回到了开始的地方”。作为中国青年艺术家娜布其的最新在地项目,西岸美术馆展厅0首次变身为充满“游乐设施”的虚构场所。展览现场结合雕塑、装置、建筑和设计等多种媒介,邀请公众以“游戏”的方式去探索身体与空间、艺术品与日常物品之间的关系。

娜布其:一切都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五者

娜布其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的关注开始,延伸至与身体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当人处在不同空间、环境中感知的差异。此次展览中的全新作品将展厅转译为带有乌托邦式想象的“游乐场”——一个可以收获“愉悦感”,可以自主探索的沉浸式场域。在如梦似幻的虚构场景中,公众将踏上一场艺术之旅,藉由无限的想象力和游戏,探寻现实与虚构、艺术品与常用物品、私密与公共空间之间不断变化的界限。展览亦创建在线相册,将开放式的答案交由大家分享。由此,公众从旁观者的身份脱离,成为了展览的参与者以及共创者。展览持续至10月23日。

武汉|青年艺术家邓玉峰

艺术项目:527个包裹里的家

邓玉峰

近日,“寄生-中转”邓玉峰艺术项目在湖北武汉的无糖画廊展出。《寄生》是邓玉峰2022年的全新创作,他在面临北京的家即将拆迁之时作出紧急行动,决定将自己的家进行拆分,打包成数千份包裹,面向全球征集接收包裹的家庭,待新的居所找到后,再让参与者将包裹寄回。

“寄生-中转”展览现场。

其中的 527个包裹从北京寄往武汉,寄生于无糖画廊的展览空间中,与项目的文献资料一同呈现为“寄生-中转”展览。展览空间化身为快递“中转驿站”,包裹整齐排列于货架上,观众可以挑选并领取包裹,以此开启包裹新的“寄生”之旅。每个包裹都独立编号,其中的物件也各不相同,封存着邓玉峰对于“家”的记忆和过往生活的片段;每个寄生家庭都是一处临时“驿站”,是邓玉峰实体的“家”的延续;每张快递单号则是点对点的信息载体,记录着邓玉峰与每个寄生家庭的连接。当快递包裹成为媒介,邓玉峰将私人物件介入公共领域,试图引发一场关于“家”的形态和个体生存状态的公共讨论。

邓玉峰,1985年生于湖北巴东,2010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寄生》是继《34.6 万武汉公民的秘密》、《坦白》、《永生》、《一场消失的运动》 之后,邓玉峰又一次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参与性的艺术实践。(整理/畹町)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