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血管决定寿命,这些危害血管的行为别再做了

2022-08-17 07: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yishicankao 医食参考

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这些心血管疾病,近些年对于中青年人来说,已不再陌生。

调查研究显示,最近10年,35岁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任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徐成斌讲述,很多人平时没感觉,一旦发病就很突然、很严重甚至导致猝死,临床上甚至还有20多岁的猝死患者。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用为我们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再加上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吃得越来越不健康、运动得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持血管畅通无阻的良药。那么,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危害我们的血管呢?

危害血管的不良习惯

●餐餐大鱼大肉,血管容易堵

三四十岁的人常在外面应酬,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堵塞。

●昼夜颠倒,打乱血管生物钟

30 岁以上的人大多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成为“熬夜族”。

从养生角度来说,晚上11 时到凌晨四五点,是保证肝脏代谢血流的时间。熬夜时,不止你自己,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长期“黑白颠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一天两包烟,血管易“中毒”

吸烟是导致血管发生故障的元凶之一,哪怕你身体再好,一天两包烟,也肯定会给血管留毒,让它一天天脆弱下去。

美国科学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 倍。还有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 倍以上。

●运动少,血管垃圾多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视。如果脑血管有问题,出现心脏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3 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问题,几率就会变成4 倍。

正常人皮肤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00根毛细血管, 平时只开放100~200 根, 多运动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微循环;而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

●高血压、糖尿病拖累心脑血管

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 倍。而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血糖高的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 倍。

●坏心情伤血管

瑞士专家最近证实,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

日常养护血管小窍门

1.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它们被称为血管“清道夫”。除此之外,每天晚上用小米加黄米熬点稀饭,再加几颗枸杞子和大枣,也对血管有益处。

2.给血管做套操。

每晚睡前用冷热水交替淋浴,热水温度为40℃~44℃, 冷水温度为12℃~16℃。做“操”时先冷后热,交替5~10 次,每次持续2~3 分钟,最后以热水浴结束。

这种血管体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时“冲走”血管内的垃圾。另外,大步快走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增强肌耐力并增强血管弹性。

3.饭前运动,帮血管驻龄。

每天运动半小时,能起到减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轻化”程度,防止变老。如果饭前适度运动,保护血管的效果更好。

4.每周两块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含有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素,能防止血管变硬,同时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积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5.喝绿茶。

平日里不妨喝点绿茶,其中的儿茶酚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预防血管硬化。

本文合作作者:yishicankao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