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拉松和心脏
原创 崔医声 医声相伴崔松说
贾(蒋)医生小课堂
马拉松
马拉松运动起源于公元490年发生在波斯和雅典的一场战争,直至1896年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被正式设为一项体育项目,时至今日,马拉松运动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
一方面,众所周知长期适宜强度的运动能够促进骨骼肌机能,增加心肺耐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而另一方面,全程42.195 km的马拉松作为一场长时间、高强度的耐力运动,对各个机体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颇大,由于心脏不适而终止比赛甚至发生心脏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屡有发生,因此,针对马拉松对心脏究竟利与弊孰多一直争论不休。那么马拉松对心脏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马拉松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构上最明显表现为运动诱导的心脏肥大。运动性心脏肥大与病理性心脏肥大不同,它表现为良好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适应,被称为“运动员心脏”,心房和心室腔体积均会增大,提升心脏的射血功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保障。
通过马拉松运动,积年累月练就了一颗强壮的“运动员心脏”,能够帮助运动员在赛场上所向披靡,但马拉松运动可能也会带来许多潜在风险,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猝死。
运动性心脏猝死,定义为:“运动员或进行运动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 24 h 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如果运动员具有潜在的心脏疾病,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心肌的耗氧量急剧增加,血流对心脏的冲击显著加大,可能造成心肌冠状动脉和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脏疾病,导致运动场上猝死事件的发生。
研究表明,潜在的心脏疾病可能包括肥厚性心肌病(36%)、冠状动脉异常(17%)、左心室肥厚(6%)、心肌炎(8%)、右心室心肌病(4%)等,均和运动导致的心肌猝死关系密切,是竞技运动员猝死发生的前几位心血管疾病,而运动性猝死的运动员心脏结构正常的仅占 3%。
其中,肥厚型心肌病是引起35岁以下运动员猝死的首要病因,然而肥厚型心肌病与马拉松运动所诱发的心肌肥厚在目前的检查手段下很难严格区分开来。故有意愿进行马拉松训练或比赛的选手,建议事先进行严格的心血管风险筛查与评估。
除了上述提到的导致心室肥厚,马拉松运动后往往还伴随着炎症因子的显著升高,且与心肌损伤因子的释放具有同步性,不排除马拉松导致心肌炎的嫌疑;
更有研究表明运动后心肌损伤因子的释放与选手从事马拉松运动的年限或者距离有关,与高水平和参赛经验丰富的马拉松选手相比,训练水平低和参赛经验不足的选手,更容易遭受运动应激带来的心肌伤害,所以温馨提醒广大缺乏基础训练的群体,切忌短期内进行剧烈训练或一蹴而就地完成全程马拉松。
尽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源性猝死在马拉松运动员中的发生概率极低,但这并不能减轻每一次马拉松运动员死亡的悲剧,也不应成为忽视风险预防的借口。
过去的十多年间,随着参与马拉松等长时间、高强度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加,运动性心脏猝死的人数正逐渐增加。因此,为预防马拉松赛场的心血管意外,应当建立相应的一级预防体系:
一
1.赛前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筛查程序:运用现有医学技术和手段对运动员与健身人群进行心脏筛查,防范运动性心脏猝死;
二
2.增加并合理布置赛中救助力量:加大猝死高发路段的救援力量密度[1]。
[1]王世强,吕万刚,常芸,刘亚云,饶志坚.马拉松运动对心脏的影响:生理适应和潜在风险[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6):9-21.DOI:10.16470/j.csst.2019204.
本文作者:蒋巨峰
指导老师:贾美君
【版权说明】
以上图文为“崔医声”原创
版权归“医声相伴崔松说”所有
未经允许,谢绝商业转载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转发请保留此版权说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