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防叮水卖60一瓶遭投诉,真正防蚊的竟是“农药”?

2022-08-13 18: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无叮扰的 四象工作室

最近,蕉下品牌一款价格高达60多元的“多功能防护喷雾”遭到了消费者投诉。原因是驱蚊产品均需要具备农药“三证”,而这款产品却在“无证上路”的同时,以“防叮扰”为标签来宣传,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不止是防蚊喷雾,我们经常使用的驱蚊花露水,也属于农药,需要经过严格测试和审批才能上市。

没有通过农药检测的产品是否具有驱蚊功能?在购买驱蚊类产品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避免被收“智商税”?

以我们平时使用的花露水为例,市面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花露水,主要成分是薄荷、蛇胆、牛黄、麝香等天然原料,主打止痒去痱等效果,并没有驱蚊功能。

另一类是驱蚊型花露水,在普通花露水中加入驱蚊酯、避蚊胺等成分,这种类型的花露水就属于农药范畴。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花露水产品主要有“农药”和“卫妆”两种类型。标有“驱蚊”功能的产品都属于“农字号”,纳入农药管理;而没有任何驱蚊作用的普通花露水则属于“妆字号”,不纳入农药管理范围。

听到“农药”两个字,许多消费者潜意识里会质疑它的安全性,实际上获得农药“三证”的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药效和毒性测试,需要花费的成本很高,获批上市的产品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因此,不乏有些商家不想投入研发和审批成本,虽然没有获得“农字号”,却用“防叮”、“无叮扰”等模糊的字眼来宣传,让消费者误解。

备受争议的蕉下多功能防护喷雾就是钻了消费者不懂行内规则的空子,利用了隐晦宣传标签,并夸大驱蚊效果(长达八小时),并以此卖出高价。

除了在标签和宣传字眼上动脑筋,许多厂家还希望通过创新产品形式来开辟新的赛道。比如近几年非常火的驱蚊手环、驱蚊贴、驱蚊衣裤,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

但从科学角度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来讲,颇有“智商税”的嫌疑。就拿号称“纯植物成分”的网红爆款驱蚊手环和驱蚊贴来讲,只不过是把普通的驱蚊药添加到手环和贴纸上,摇身一变就成了新的“驱蚊神器”。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实验测试了价格从5.2元到66元不等的五十种驱蚊手环和驱蚊贴。结果显示驱蚊效果都不符合参照标准要求,效果最差的一款在两分钟之内有11只蚊子停落。

更是不乏有网友吐槽,贴了一身的防蚊贴,蚊子丝毫不为所动,只贴着“禁区”的边咬,自己像个“大冤种”,不仅花了钱,还挨了咬。

这些新型驱蚊类产品虽然形式各异,但本质还是添加了驱蚊药成分,同样属于农药类别,需要登记。

但目前对此类产品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试验只能参照蚊香、驱蚊花露水等产品标准进行检测,购买这类产品应特别注意其功效和安全性。

事实证明,防蚊这件事没有一劳永逸,与其用自己的皮肤去体验“智商税”的效果,不如喷上花露水,拉上蚊帐,最朴素的驱蚊方法,可能反倒是最有效的。

原标题:《防叮水卖60一瓶遭投诉 真正防蚊的竟是“农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