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博尔赫斯与中国的情缘

2022-08-12 11: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图为博尔赫斯与黄志良大使

“我对许多人说过,我做梦也想去中国……”1981年12月,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在家中接待来访的中国外交官黄志良时如是说。

黄志良在回忆录中说,博尔赫斯一边说,一边把手里攥着的手杖举起来给他看。“瞧,这就是证明!”

那是一根来自中国的漆手杖。20世纪70年代末,博尔赫斯在纽约唐人街购买了它,从此一直带在身边。博尔赫斯曾多次表示,期待有机会能拄着这根手杖前往中国游历。

博尔赫斯是如此喜爱这根手杖,甚至在说这席话的几天前,他还以《漆手杖》为题,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首小诗,讲述他对中国的情愫。“我看着那根手杖,觉得它是那个筑起了长城、开创了一片神奇天地的无限古老的帝国的一部分。”他在诗中写道。

从一根手杖出发,博尔赫斯畅想了一个遥远而神奇的国度,还提到了庄周梦蝶、易经六十四卦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推崇《红楼梦》《庄子》等名著

“博尔赫斯的创作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国立大学历史系教授梅赛德斯·朱弗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朱弗雷说:“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径分叉的花园》中就充满了中国元素。除了主人公是中国人之外,故事也在一座‘小径分叉’的中式花园中展开。此外,这篇小说的世界观和情节设置也明显受到了《易经》和《红楼梦》的影响。”

“博尔赫斯对中国传统文学中‘梦’这一元素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他对《红楼梦》和《庄子》的推崇中可见一斑。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梦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混合和穿梭。”朱弗雷介绍说。

在朱弗雷看来,博尔赫斯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源于他对一切奇妙事物的想象,而中国哲学后来成为博尔赫斯探究事物真相的工具。“在博尔赫斯眼中,中国代表着宇宙的未来。”朱弗雷说,从古老的中国哲学出发,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在博尔赫斯面前徐徐铺开,令他着迷。

博尔赫斯为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他主编了西班牙文《聊斋志异选》,还在与阿根廷作家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等合编的《幻想文学作品选》中收录了《红楼梦》和《庄子》的选段。

他曾为当地媒体撰写评论,盛赞《红楼梦》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为西班牙语版《易经》作了序,此外还将《诗经》中的部分作品翻译成西班牙语。

“毫无疑问,博尔赫斯对中国传统文学在西语世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鲁文·波塞表示,“他不仅向西方世界推广了中国传统文学,还把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和轮回等概念融入文学创作中。”

“据我所知,很多西语国家读者第一次了解《易经》《道德经》《红楼梦》等中国传统名著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就是通过阅读博尔赫斯的作品。”波塞说。

为中国文学注入“非写实”力量著

虽然博尔赫斯生前未能到访中国,但他作品的中国之旅早已开始。

20世纪80年代,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陆续被译成中文在各类文学报刊上发表。截至目前,博尔赫斯作品的汉译本已经有八十余种,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中国当代作家多次公开表达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博尔赫斯的影响或启发。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助理研究员、阿根廷作协荣誉会员楼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博尔赫斯是拥有最多中文译本的拉美作家,也是在中国学术期刊上被提及最多的拉美作家。

“博尔赫斯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先锋派作家。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的创作多以现实主义为主。博尔赫斯这种‘反现实’、注重幻想、富含哲思、使用迷宫结构、强调读者参与的风格对中国作家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可以说,博尔赫斯为当代中国文学注入了一股‘非写实’的革新力量。”楼宇说。

博尔赫斯的遗孀玛利亚·儿玉曾于1999年和2019年两次来华访问。楼宇介绍,2019年儿玉到访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时,她以“旅行的意义”为主题做了一场演讲,在演讲中她分享了博尔赫斯对中国文化的浓烈兴趣和对中国的向往。

“在中国的旅程中,我感受到中国读者对博尔赫斯的热爱。博尔赫斯未能到访中国是一大遗憾,但幸运的是,他的作品来到了中国。”据楼宇回忆,儿玉曾这样感叹博尔赫斯和中国的缘分。

“以后我一定要去长城。虽然我还没去过,但我能感受到。我要用手抚摸那些宏伟的砖石。”在40多年前的那次会面中,博尔赫斯向眼前的中国外交官倾诉心中的期待。

尽管未能用心爱的漆手杖扣响长城的砖石,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博尔赫斯还是用他的文字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和读者。“中国和博尔赫斯的联系永恒存在于文学世界,这是件美妙的事情。”楼宇总结道。

原文刊于《参考消息》2022年8月4日第9版,原标题为《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想亲手抚摸长城宏伟的砖石》。

原标题:《博尔赫斯与中国的情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