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丨要认识自己,其实有点难
最近有个很好玩的新闻。说是网上流行着一种特殊的服务,那就是给顾客的相貌打分,价格在一元至十几元不等,分数多为十分制。
看完新闻后的第一反应是满头问号:自己的颜值多少分,难道自己不知道吗,照照镜子不就行了?还需要别人来打分?
但别说,这项服务还挺受欢迎。有消费者表示,希望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到底算不算美女/帅哥;也有人表示,一直对颜值不自信,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里头的心理活动倒是很有意思——既希望知道自己的颜值到底多少分,又不希望自己真的得个低分。
别笑话他们,其实大多数人都有类似心态。我们都很想认识自己,但又很怕真的认识了自己。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但当它们真的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自己面前,自己又挺难接受。
这让人联想起不久前在社交媒体上挺流行的MBTI人格测试,据说,还有一些企业把它当作招聘人才的标准。刚兴起的时候,同学们可感兴趣了,本人也详尽地做了一套题,只为得到其中非常详尽的“答案”。但有意思的是,看到自我认可的分析时,比方说大方啊勇敢啊热情啊,我就会在心里暗暗认同,可要是说的是“坏话”,我就不自觉地自动忽略。
这种测试准确不准确、有没有道理,自然还需要科学的验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其实也不算什么“新生事物”。很多年前,星座、血型的测试都曾让很多人痴迷,直到今天,我也没搞清楚所谓“水逆”“上升”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有什么意思。但这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里或多或少会有类似的渴望——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确定行动的方向,从而掌握生活中的主动权。
但这或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泰戈尔早就说过:你无法看到自己,你看到的是你以为的自己。今天我们谈起明星的时候,总会讲到一个词:人设。如果说人设就是人为设定出来的性格、行为,那么其实我们或多或少也都在日常生活中“表演”自己。或者说,我们在别人面前展现出来的自己,从来都是“以为的自己”。
曾经想把那套人格测试介绍给爸妈和师长,没想到,话还没说两句,就直接换来了一句“no”。在他们眼里,这些玩意等同于“算命”,纯属封建迷信,就连听我解释的耐心都没有。这倒也不奇怪,随着年纪渐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总是不自觉地认为,我还不知道我自己吗?长辈们,对此更是无比自信。
不过,这种自信里大概也是有几分“盲目”和脆弱的。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既然是个过程,那么我们就总是在持续接近结果,而不可能得到一个完全确定的结果。只不过,真要承认这一点好像还是有点难。要不然,我每次指出长辈们的问题时,为何总会换来一顿怒吼呢?
这么说起来,关于能不能认识自己的问题,答案可能是“悲观”的。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尼采就给人类下过一句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好在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认识自己,才有可能提高自己嘛。何况这更说明,不管我们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总还是存在着无数的可能性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