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色科普金稿㊺ | 市一内分泌代谢科:警惕糖尿病“刺客”——酮症酸中毒

2022-08-09 16: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健康促进管理办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订阅号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症状?

渴,很渴,非常渴,

深入咽喉、肠道、肌肉,

蔓延全身的渴!

仿佛浑身的皮肤

都要脱去了水分,

眼中的泪液

也即将蒸发殆尽。

饮水无法彻底解渴,

喝下含糖饮料也如“饮鸩止渴”,

只有喝到水的瞬间尚能解渴,

可是短短几秒钟后舌头似乎

又感受到那龟裂般的干涸。

伴随着干渴的,

还有频繁的“三顾茅厕”“形销骨立”,

以及进食后随即卷土重来的饥饿感。

为什么吃不饱?

为什么不解渴?

为什么手脚酸软无力且日渐纤细,

甚至开始恶心呕吐神志不清!

有这些感受的你,

或许可能,

是得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一般发生在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中,多是由停药、感染、饮食不控制,或是创伤性打击(生理/心理)诱发。

当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时,我们进食的食物会分解出葡萄糖充斥在血液中,但却不能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它的正常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让大脑发出了“渴”的信号,由此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稀释血液,缓解过高的浓度。但是过多的葡萄糖需要一个途径去排泄,于是肾脏、膀胱打开了闸门,大量的尿液夹带了糖倾泻了出来,水分排出后,身体更缺水了,自然会感觉干渴。

那么,作为体内并不缺“糖”的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还会感觉十分饥饿呢?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葡萄糖“贫富不均”。在没有胰岛素的帮忙运输下,细胞们只能“饿”着肚子看着过量的糖在血管中流淌,同时向大脑发出“饿”的信号,大脑在接收到指令后随即指挥身体继续进食。当更多的食物进入体内后,依然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分解代谢,此时的细胞们便只能开始消耗体内脂肪了。

脂肪的消耗除了产生热量外,还会产生另一种“副产品”——“酮体”。酮体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更甚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休克、昏迷等。酮症酸中毒防治的手段在于定期监测血糖,查遗补缺,尽早发现血糖的异常升高,及时就诊,防患于未然。

酮症酸中毒患者多为没有遵照医嘱服用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或是突然摄入大量含糖饮料,血糖迅速升高直至昏迷的患者;或是高热量、高糖食物摄入过多的患者。

内分泌科专家提醒:如果已经发生了酮症酸中毒,请尽早补充胰岛素和水分,纠正水电解质失平衡,以防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当然,这一切的治疗措施,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通讯员/内分泌代谢科 陈蕊华

健康促进管理办公室 邹芳草

原标题:《特色科普金稿㊺ | 市一内分泌代谢科:警惕糖尿病“刺客”——酮症酸中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