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云上展览】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苦修像简介

2022-08-09 21: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佛教造像中,释迦牟尼佛的造型最多,有行、坐、立、卧像,有降生像、思惟像、苦修像、说法像、成道像、涅槃像等。苦修像作为释迦牟尼修行成道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事迹,与出家、成道、说法四个重要经历组成为佛教四相,成为佛教石窟艺术中常见的题材。犍陀罗系的苦修像较多,中国现存苦修像以炳灵寺石窟第169窟20龛为最早。

第169窟20龛依崖壁开龛造像,龛内泥塑五佛题材,正中间塑一尊释迦牟尼的苦修像。佛高0.53米,磨光高肉髻,面相消瘦,额部皱纹清晰,颧骨突出,两腮下陷,面带微笑 。颈部喉结突起,两肩瘦削、双臂骨立, 胸部助骨根根凸起,骨节如珠状相连、腹部凹陷。上身坦露,下着裙,巾带从肩部穿肘向两侧伸出,结跏趺坐,神定印。佛像面部、胸部骨骼凸显部位交代得很清楚,身躯消瘦如柴的形象很逼真,造像极富写实性。

第169窟20龛的苦修像,展现的就是悉达多太子出家苦行六年后,体力消耗殆尽,骨瘦如柴时的状态。匠师用其娴熟的手法,将佛陀“肉尽筋现如坏屋椽,脊骨连露如筇竹节”的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凸显了高超的艺术手法。该像塑造于西秦时期,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佛像的坐姿、手印、枯瘦的形体,与犍陀罗苦修像表现手法极其相似。苦修像整体呈三角形,结跏跌坐,富有安定感,佛像瘦骨嶙峋,但表情愉悦,神态坚毅,不同于丝绸之路上其他石窟中面显愁容的苦修像,是这一时期苦修像弥足珍贵的艺术杰作。

来 源:炳灵寺石窟

原标题:《【云上展览】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苦修像简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