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中国学者忆带外国学者参观“他们很感慨”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栾晓娜
2018-01-05 19:4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1月5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党员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言。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图

1月5日上午,冬雨后的上海,最高气温降至7℃。然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参观者依然不顾严寒,在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入口处排起长队。

上午10时,来自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12名党员,根据预约时间,准时出现在一楼序厅的鲜红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言,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大厅。

随后,他们跟随着讲解员,认真了解每一段历史,每一件展品。

“我们今天再次组织党员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进行宣誓、参观,是为了回顾并践行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精神。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能忘记这种精神。” 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已有33年党龄的姚勤华说,一大会址纪念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时的精神,在现场参观会有更深的体会。

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是对“海外对中国的研究”进行再研究。

“去年,我们曾组织29位外国青年汉学家来参观一大会址,他们的感受都很深刻,感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们从中国的红色文化教育中,看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未来的希望。”姚勤华说,这些外国青年汉学家,对中国近代史很了解,但是对于中国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新社会,却不是很了解。

姚勤华回忆,在参观中,青年汉学家全程都非常认真,看每一张照片,每一份史料,每一件展品,了解中共一大每一位代表的背景,“他们对毛泽东都比较了解,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上的其他代表,却不是很了解,因此很想知道,参观完后也都非常感慨。”

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党员在浮雕前合影。
作为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党员之一,潘玮琳也已多次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次参观,他发现布展增加了不少多媒体手段,完整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中,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和地位。

潘玮琳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者,她平时也会给一些外国学者上中国历史课。

“对我个人来说,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实践点,可以带一些外国学者来参观。”她说,参观完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后,再去看看周边的新天地,这对外国学者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很有帮助,他们感受也会很深刻。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