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火的美瞳背后,市场有多混乱?

2022-08-08 13: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美颜新观察

作为三类医疗器械的美瞳,同时也是妥妥时尚单品,并引领了一波又一波的潮流。尤其是在口罩摘不下来的三年里,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美瞳,就取代口红成为妆容重点。

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美瞳产品GMV年增速为83%。远远高于2021年全年化妆品类的14%增长率。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底,中国美瞳市场规模达到92.8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74.6亿元。

小红书上,“美瞳”这一词条更是有100万以上的种草笔记;天猫上,某艺人同款彩瞳的月销量也超过5万件。

然而,随着美瞳市场的增长,关于美瞳市场的乱象和风险也随之增长,这背后,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不合规生产。要知道,美瞳不只是时尚单品,更具有医疗属性,属于三级医疗器械。而所谓第三类医疗器械,就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同属此类的还有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CT设备等。

由于准入门槛高,中国美瞳市场起步较晚,中国大陆有资质的代工厂很少。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全球来看,透氧性更高的硅水凝胶已成为美瞳主流材料,但在国内未有厂商获批国产注册证。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监管的缺失,各类乱象越发猖獗。

以曾经大火的一款“黎雾”美瞳为例,这款进口混血款式美瞳出现了大量仿款,价格低到吓人,有些商家声称“工厂直销,9.9元一副”,还有商家干脆标明“买一副送一副”,为赚钱毫无底线。

又比如一款被瞳代们宣传为韩国进口、硅水凝胶材质的“Angel tough”美瞳,事实上产自国内,且成分中不含任何硅水凝胶。但瞳代却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以“含硅的水凝胶”来做卖点,而这其实是两种材料,前者透氧性更高,后者则相对较差,价格相对便宜。

另一方面,则是美瞳销售市场的鱼龙混杂。对于三级医疗器械来说,销售者须持有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才可合法经营,如果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还需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然而,现实却依然逃不开美瞳市场的真假参半。可糖创始人赵威曾对媒体透露,日抛美瞳10片装的毛利率在50%上下。美瞳暴利,似乎并不是秘密,在这种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一大批瞳代应运而生。

在B站视频《卧底瞳代三个月,我来告诉你美瞳有多少坑》里,创作人用亲身经历表示大家,大部分瞳代并不是美瞳代购,而是美瞳销售代理。他们的套路就是:首先,告诉大家劣质美瞳伤眼睛,激发大家的焦虑;其次,告诉大家便宜国产杂货不要买,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再次,表示要在药监局查到注册证号才靠谱,彰显自己的专业;最后,表示自己这里有好看靠谱的美瞳,来我这里买。

但实际上,很多瞳代根本没见过自己代理的产品,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代理的产品往往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品牌,再冠上进口日韩高端货的帽子,讲故事的套路不过是赢取大家信任的一种手段罢了。

就这样,在“美瞳”和“美妆”深度绑定的风气下,消费者的认知严重跑偏。在购买过程中,很少有人会询问生产厂商是否经过了国家审批,即便查了审批号,也不会去查询对应的工厂规模等,大部分消费者只关心款式是不是足够特别,活动价到手有多低。

说到底,美瞳直接关系的是人体眼睛的健康和安全,对于生产厂商来说,严格遵循规定而生产,应当是底线,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怎么慎重都是不为过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