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播客 | 曾成钢:从《梁山好汉系列》探寻中国雕塑的中国气派

2022-08-09 19: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人文清华

怎样将西方艺术观念与中国审美融合,用雕塑传递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跟随人文清华,一起走进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曾成钢教授的艺术人生~

播客 | 曾成钢:从《梁山好汉系列》探寻中国雕塑的中国气派

本期内容

01:42 渔村少年乘风破浪去学画

07:21 考入美院误打误撞学雕塑

18:59 考研6年尝尽人生百味

24:09 青铜器点燃创作灵感

31:17 《鉴湖三杰》获全国美展金奖

37:44 《梁山好汉系列》融汇东西

本期嘉宾

曾成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在促进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探索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现代化转化上做出重要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代表作有《鉴湖三杰》《梁山好汉系列》《精灵系列》《莲系列》《大觉者》等。

张小琴:您在读研的时候,同时做这么多作品,《梁山好汉系列》也开始做了。

曾成钢:《梁山好汉系列》当时做了6件。我研究生毕业展的时候32件作品摆了满满一厅,当时来看现场的人很感动,那时候毕业一般就一件作品,所以我还是超量的。

张小琴:《梁山好汉系列》当时还是架上雕塑?

曾成钢:对。架上雕塑,放在室内,像《梁山好汉系列》这个尺寸是最合适的,室内雕塑的尺寸一般控制在一米五以内,如果超过一米五就变成室外公共雕塑了。

张小琴:《梁山好汉系列》也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它中间用了镂空的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曾成钢:我们上学时西方的东西看得多,当时有两个雕塑家的作品对我启发挺大,一个是摩尔(Henry Spencer Moore,1898-1986),一个是扎金(Ossip Zadkine,1890-1967)。扎金的作品跟摩尔不太一样,扎金表达一些具象人物有一些镂空,摩尔的镂空会走到纯抽象,我想借鉴这些方式来做水浒人物,但是不能搬它的东西。

张小琴:摩尔的空洞中间是很圆润的线条,您的是有点狰狞的。

曾成钢:对。他那个空洞是为了空而空,我这个空跟他还不太一样,我的空里面带语言、形态,比如我处理林冲,他是被火烧死的,我想通过这些“空”的语言把很多背后的故事、人物的状态带出来。

像鲁智深,他是拿着禅仗的,为了把他更形象化,就把禅仗内裹,也变成跟形体呼应。一般“空”容易把东西给散了,但是鲁智深造型中的“空”,空的有内容,是空而不空、空而不散、空而不碎。这个作品里这种矛盾的处理还比较有意思。

《提辖鲁智深》

张小琴:怎么做到空而不散?

曾成钢:鲁智深这个形体都是包在一起的。

张小琴:有一种向心的力量。

曾成钢:对。就像编箩筐,箩筐虽然有空洞,但是它不散,它是一个整体。

像武松,为了表达他的特征,我把刀、上面的头饰、胸部都空掉了,但是又让他戴着珠子,所以你会感觉到他虽然空但是还存在。它不是为了空而空,它的空是有道理的,是要表达每个人服饰里所带有的特征。

《行者武松》

像李逵,胸部虽然镂空,但是仍然能感觉到他胸部的张力,因为李逵胸毛特别多,所以在镂空的胸部表现了他的胸毛,你会感觉到他浑身长毛,长毛带刀。

《黑旋风李逵》

张小琴:其实我们看这几个雕塑的时候不太会注意到“空”,还是会更加注意到形状,注意到您夸张的部分,“空”反而被忽略了。

曾成钢:这就是妙的地方,空而不空,有内容的存在,有它自己特殊的符号存在。

张小琴:实际上是把它最显著的那些特征夸张出来,然后大家可以忽略掉那些不太重要的特征。

曾成钢:像九纹龙史进,因为身上有很多纹身,所以雕塑上的皱纹等很多东西都是表达他的纹身,把他的眼睛处理得像龙头一样,就是把非常意象的东西糅合在一块,大家都感觉到他这个符号很明确,也很契合。所以在观察的时候会觉得是经过了极度夸张之后得到一种和谐。

张小琴:您当时做水浒人物的时候选择了哪些人?

曾成钢:我当时在108将里面选择了6位人物,这些人物在我的脑海里最有形式语言,形象性格上有差异,分别是扈三娘、林冲、史进、李逵、鲁智深和武松。这几个在水浒里面也是性格最鲜明、最有故事的。我一度曾想,如果有时间把这108将全部做完,这是一个理想。

张小琴:到目前为止还是6个人吗?

曾成钢:还是6个人。

张小琴: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感受梁山好汉,然后在您脑子当中形成了这样一组形象?

曾成钢:我确实去梁山跑了一趟,冬天去的。能感觉得到山的那种猛烈,那种英雄感。想象这帮人当时在梁山的状态应该是非常嗨的,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凭着自己的一身武艺打抱不平。但是艺术品可能比正式的人物更强烈,这些作品做好以后,人家能感受到水浒的那种状态。

张小琴:您说的“嗨”其实是存在的,就是张扬的那个东西。

曾成钢:而且还有他内心的强大,力量的展示,人的性格辐射。尤其是用雕塑来做这些东西的时候,给我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来塑造。

张小琴:这个形状,什么地方空,什么地方实,用什么样的轮廓,这些您在梁山的时候就有设想吗?

曾成钢:没有。那个时候只是感受那种氛围。真正要做这些人物的时候,要沉浸下来,比如李逵的板斧怎么拿,板斧形成什么样的状态,在形成雕塑的时候完全有自身的一套逻辑。包括手臂多长、头多粗,那是完全抛开了现实再塑造的,但是你能感觉到他的性格和他的造型是吻合的。艺术品的创造,造型要造出现实上所没有的形,而这种形又符合逻辑,感受又比原来更加强烈、更加夸张、更有想象力,而且这是你的创造,别人不会做,那这个创作就成了。

张小琴:您估计还有可能做出108将来吗?

曾成钢:我不知道了。可能最好的希望是把我现在所有的工作都卸下来。

要想继续完成,可能还会是这种语言的延续,否则这套东西就不成体系,能不能做到这种状态,有这么生动,完全是看我的造化,这需要时间,还需要一种状态,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力。

曾经我有一个想法,到梁山去跟他们谈,给一块空间,我把它放大,做108将,是真正的水浒雕塑公园。在它的空间里,用现代的手法,用雕塑的方式,来把梁山这帮好汉的精神、故事流传下来,这是很有意思的。

张小琴:有评论家说您的作品有强烈的抒情性,这个是中国雕塑当中不多见的。

曾成钢:抒情非常重要,把情感彻底抒发,人会觉得轻松、幸福。一切的生活、工作,最后是要释怀。

张小琴:您抒的这个情是您自己的情还是人物身上的一种情?

曾成钢:二合一。也许它这种情感是我需要的,我也因为有了它,把我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得酣畅。

张小琴:所以它既是李逵又是曾成钢的李逵。

曾成钢:大家会认为这个作品有曾成钢式的张力或者曾成钢式的造型,或者曾成钢式的表达。

张小琴:32年前您做的东西就已经是这么前卫。

曾成钢:所以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包括他的成熟,有的时候跟年龄有关,有的时候跟年龄无关,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三十几岁就走了,但是留下了伟大的作品。

张小琴:您从摩尔那儿其实只是把“空”这个概念拿过来了,因为您的东西跟摩尔的东西非常不像。

曾成钢:只有这样才是我们的正路,如果跟他一模一样,就错了。

张小琴:而且这个离我们传统的青铜器也已经很远了。

曾成钢:它有一些特定的元素,或者是密码,还是存在的。

张小琴:您是有意识地来用这些密码呢,还是说如果要用这些东西就避不开这些元素?

曾成钢:因为只有这样,这个雕塑才能达到那种张力,只有这样才能比较过瘾、到位。

张小琴:您说的这个过瘾是指什么?

曾成钢:过瘾是指造型、力度的分量、张力。比如李逵,你觉得他充满着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已经达到了极致,不能再绷紧了。

张小琴:满弦。

曾成钢:就像一张弓拉满了之后,就有张力,但又不能拉过。把它拉到满弓的时候射出去,这个时候就是过瘾的状态。

张小琴:它蕴含了力量释放之前所有积蓄的东西。

曾成钢:对。梁山好汉这几个人物都含着这种力量在里头。

张小琴:您在做的时候,手下去,哪一种状态是满弓状态?有一个基准线表示达到那个标准了吗?

曾成钢:就像写毛笔字一样,运笔速度,笔划粗细、长短、角度都能感觉出来。线条跟体积是一致的,要感受它,就像我们称秤一样,低一点不行,高一点不行,就是在这里才行。

张小琴:那个线是你心里的,有没有标准?

曾成钢:这是内心感受,每个人不一样,所以艺术的东西差异就在这儿,把握不好不行。

张小琴:所以一个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就是在这些细节里蕴含着?

曾成钢:个人风格由很多密码组成,就像一个人的基因有自己特殊的东西,基因不同人就不同,这个很重要,其实人长这样、长那样都可以,但是基因一改变就把人的东西改变了。

张小琴:如果要破解您的这组基因的话,大概构成里都包含一些什么?

曾成钢:这个基因,我觉得就是平时的喜好,这些喜好慢慢会养成你对东西的表达不一样,而且这个喜好要长期培养,这种偏爱慢慢形成一种自然的语言,或者是跟人家不一样的东西。

张小琴:我看了您的一些作品,能感觉到一种很强悍、霸气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没有自信是做不出来的。

曾成钢:是。

张小琴:您在研究生毕业时其实也就30出头,拿了全国美展金奖,做了这么多个性化、形式上也非常成熟的作品,好像已经达到了比较巅峰的状态?

曾成钢:可以这么讲。我考上研究生时不是说过吗,只要我回来我就是一条龙,后来我通过作品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做别的不会,但是用雕塑来表达我有我的长处,也正因为雕塑我活得更加精彩、更加快乐。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本期播客根据2021年9月14日、10月28日

在北京顺义雕塑工作室

对曾成钢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

经本人审定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之前发布的“人文清华”讲坛嘉宾的视频节目和相关微信文章由于时长或字数的限制,在编辑的时候忍痛舍弃了很多内容,为了更好地传播嘉宾们的宝贵思想,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些珍贵的素材做成一档播客。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您也可以在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人文清华”找到这个播客。

原标题:《曾成钢独家专访:《梁山好汉系列》探寻中国雕塑的中国气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