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相约七夕地!快来和顺过个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

2022-08-05 23: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申芯瑞报道 来来来,让爱情过个中国节。8月4日,七夕节。当日上午,2022“第十一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在和顺县启动。本次活动旨在打响“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品牌,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此次文化节以“相约‘七夕地’ 邂逅千古情”为主题,活动从7月26日持续到8月26日。

和顺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三晋东陲。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气候环境宜人。这里滋养孕育了“牛郎织女”爱情神话传说。2006年和顺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和顺县“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和顺县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

本次爱情文化节共包括启动仪式、七夕民俗活动、和顺文化推介展示、大型情景剧《牛郎织女》专场演出、群众性文化活动、第六届太行山森林旅游健身步道徒步(跑步)大赛等16项活动。开幕当天,县政府广场及公共文化服务大楼前,非遗展、书画展、摄影展同步展出,人们徜徉其间,品味传统文化,见证时代变迁, 感受幸福生活。

全民共庆,文化盛宴

▲和顺刺绣技艺非遗传承人张丽旭

▲和顺刺绣

活动现场,“巧娘”张丽旭的刺绣作品,引得来宾驻足观看、啧啧赞叹。今年34岁的张丽旭,是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同于‘中国四大名绣’,和顺刺绣是硬质刺绣、立体堆鼓秀,其工艺更复杂、形式更多样。”张丽旭向观众介绍,言语间透露着对和顺刺绣的热爱与自豪。受母亲影响,张丽旭从小就喜欢刺绣,一有空就会绣个小物件。毕业后,张丽旭从母亲手中接过了针线,也担起了非遗传承的使命,这一干就是整整18年。张丽旭说,通过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这张名片,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喜爱上了和顺刺绣,也让这项非遗技艺有了更好的宣传展示平台。

▲寒湖月饼

同样引来观众争相观看的,还有非遗美食展位。寒湖月饼、七夕糕、黍面窝窝等美食刺激着观众尝鲜的味蕾,不时有人赞叹和顺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寒湖月饼距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因产地在和顺县寒湖村而得名。寒湖月饼行业协会会长陈红介绍,寒湖月饼生产采用独特配方、纯手工制作、“零添加”,具有香酥味美、口感纯正、不油腻不变味的特点,其制作工艺于2017年成功申报省级非遗,成为和顺独特的文化品牌。

▲大型情景剧《牛郎织女》专场演出

这是一次全民同欢的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夜幕降临,大型情景剧《牛郎织女》专场演出在和顺县二中上演,舞台上,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充分彰显着和顺文化的活力、潜力、张力与魅力;扎根本土的民间、乡土特色文艺精品展演好戏连连,浓缩展现了当地醇厚的人文历史与风土人情。与此同时,和顺县政府广场的文艺表演活动轮番上演,人们踮起脚尖、瞪圆双眼、频按快门,大街上、广场里,人头攒头、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七夕节,已经成为和顺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文旅融合,经济亮点

▲和顺自然风光

和顺是镶嵌在太行山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年平均气温6.4度,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境内峰峦叠嶂,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顺不仅拥有风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顺,最早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古时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129师东渡黄河入晋,首登八赋岭,召开了著名的石拐会议,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和顺南天池风光

依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渊源、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秀美的山水生态优势,和顺县致力于构建东部山水爱情、西部红色康养、中部休闲避暑的特色区域,打造爱情之乡、太行人家、红色老区、避暑胜地的和顺文化符号,以高质量文旅助力高质量发展,争做加快建设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

近年来,和顺县更是打造了马坊康养小镇、阳光占酿造小镇、石拐红色小镇、城郊休闲小镇四个不同风格的文旅康养基地,发展3A级旅游示范村和“太行人家”,推广“和顺二日游”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为开拓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本届文化节,和顺通过直播带货形式,为人们推介杂粮、醋、特色美食等当地农特产品,为全县农特产品销售打造新平台、注入新活力。“希望和顺以这次文化节活动为契机,立足东山特色,积极探索新文旅、新消费、新场景、新生态发展路径,奋力跑出文旅“加速度”“高质量”和“新状态”。”开幕式上,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兵表示。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借着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这个窗口,底蕴深厚、千姿百态的和顺文化在这里融聚交汇,写下新的文旅故事……

视频:高伟

原标题:《相约七夕地!快来和顺过个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