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建房上“铁葫芦”,有人觉得好看有人觉得无所谓,但村干部急了,他说……
经常前往钱塘区江东片区的人
一定对在公路两侧的小洋楼不陌生
这批极具特色的自建房一直伫立在路边
伴随着大块的田地
营造出一种田园风情
小洋楼形式各样
无一例外的就是颜色丰富
而且很多房顶都装上了“铁葫芦”
有的形似“埃菲尔铁塔”
格外吸睛
殊不知,这看似别致的“铁葫芦”
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近日,南沙村工作人员上门
对江东大道周边
共7户人家的“铁葫芦”进行拆除
“铁葫芦”是什么?
它的危害有哪些?
“铁葫芦”其实是一根自制的“避雷针”,既然是避雷针,为何存在安全隐患呢?
据了解,“避雷针”最重要的部分并不是裸露在外的“针”,有没有完整的接地线、接地体以及外壳的安装材料,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但是,当地村民家的“铁葫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配备其实不齐全,不仅不能将雷电引入地底下起避雷作用,还有可能提高雷击概率,加大了家庭安全隐患。
日前,南沙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走访动员,同时向村民科普“铁葫芦”的危害。
“我还真不知道这个“避雷”小玩意儿居然引雷!原先看大家都装这个,以为能保护电视天线,家里装修的时候也就跟着做了一个。”村民芦婆婆说,“现在家里用上了互联网电视,‘铁葫芦’也用处不大,拆了还能保障房屋和自身安全。”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
钱包鼓了“面子”有了
撑门面的“铁葫芦”别了
“以前,村民兜里没钱,想撑撑门面,就希望‘铁葫芦’能够增加自己房子的高度,一是显得自家有钱,二是能够让自己的房子看起来更加美观。”南沙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些年,南沙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南兴加油站,完成全村区域土地集中流转,提升土地利用率,并通过村与村携手,对村级留用地进行异地开发,发挥租赁经济、楼宇经济等,带动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他们也就不需要靠‘铁葫芦’装点门面。”
南沙村党委书记赵国君向记者表示:“今年除了拆除‘铁葫芦’,我们还听取村民建议,将继续新增共享停车位,并打造滨水景观,让村民既有摸得着的实惠,也有看得见的幸福感。”
本报特约评论员张新华
“铁葫芦”不避雷,反而引雷,必须得拆。但怎么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需要拿出沟通的诚意与艺术。义蓬街道南沙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没有简单生硬地进行劝诫和规训,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帮助村民、说服村民,从安全细节上考虑得很周全,生动体现了一种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观念,那就是,只要能够守护公共安全、村民平安,哪怕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有意义的。彰显了人性化、温情服务村民的价值底色。这既是村民自治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实践证明,南沙村这种打通“开头一公里”的方式,是一种值得复制的创新服务。为这样有温度、更细致的村民自治行为点赞。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村干部在工作中如何注重党性磨练,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村民心中的美好愿景进程中,做任何决定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个决定是否是村民所需,是否于村民有利,村民是否接受。我们乐见更多的村干部入村走户,倾听村民声音,亲近村民感受基层冷暖。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于村干部收获真知灼见,想出更多办法破解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难题,用更多的实招硬招,把老百姓关心的实事切实办到他们心坎上。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要抓住服务民生“短板”,靠前服务、主动作为,从“开头一公里”入手,于细微处践行初心,凝聚民心,钱塘一定能交出乡村治理的高分答卷!
来源 | 区融媒体中心、义蓬发布
原标题:《自建房上“铁葫芦”,有人觉得好看有人觉得无所谓,但村干部急了,他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