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离开央视7年的张泉灵,如今怎么样了?

2022-08-06 0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谈心社社长 谈心社

“你在领导面前哭过么?”

前几日,这一热搜话题引发无数职场人的讨论。

工作中的公平问题、团队合作以及上下级关系,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职场综艺《闪闪发光的你》投行季观察嘉宾,张泉灵给出这样的回答:

“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情绪的第一关叫:我好可怜。下一关叫:都是他们的错。

但其实真正作为一个职场人,要考虑的是:怎么办。

这三关过得越快,你就逐渐成长了。”

理性而准确,几乎适用于所有职场人。

在事业上历练二十余年,张泉灵的身份经历了从央视记者、主持人,到投资人、综艺导师的转变。

无论是对于社会现象,还是职场人的辛酸泪,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期谈心社,张泉灵以资深职场人的身份出发,跟我们聊了聊她在《闪闪发光的你》投行季中的感受,以及对于毕业生和职场人的建议。

以下是她的自述。

比起“投资人”“创始合伙人”,很多人可能更熟悉我的“记者”和“主持人”身份。

其实成为记者,也算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变。

从北大德语专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煤矿企业,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我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足够的好奇心。

但凡是能引发我好奇心的职业,都会让我觉得兴奋。

记者这个职业就是如此,它能让我去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经历更多不一样的事。

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兴趣通常是起点。

之后慢慢地,大家会开始在工作中寻找价值和意义。

当然,能在工作中获得合理的薪酬,过上期望的生活,也是价值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很多人还会寻求更多。

对我来说,记者这个职业就提供给我另外一种价值和意义,我感觉自己能推动很多事情的改变,能看到一个我希望看到的更美好的世界。

在媒体工作18年后,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我想实现的那些更美好的世界,或许换一种模式也能推动,比如说用投资的方法给科技的力量加一层杠杆,让事情发生得更加快速。

有人问我这些年工作、转行,是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

我想说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循着兴趣和你想要的价值意义,你会慢慢发现自己想要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希望在里面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闪闪发光的你》投行季担任观察嘉宾时,我也对“哪一个瞬间让你找到工作的价值?”提出过自己的理解: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很多人往往被一件小事或很小的瞬间触动。

自己做的事能够帮助到其他人,哪怕只是一两个人,一小群人,那一瞬间的满足感也是非常珍贵的。

这次当观察嘉宾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经历。

因为我做投资,与投行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而节目中实习生需要为工作承受的压力和工作本身的难度很高。

看着他们,有时就像看我们自己在开会,让我有很强的代入感。

同时呢,这九个实习生都有各自的特点。

看得久了,我就像追剧一样,开始为他们操心,担心他们能不能接受这样那样的挑战,也会为他们的超出预期的表现感到兴奋。

这一切都让我更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一季《闪闪发光的你》定位是“韧性前行”。对于“韧”,我的理解是一种可以让人“走得远“的特质。

不同的人有各自的基本素养,在职场里,有的人叫“跑得快”,可能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适应性好,所以进入职场时会比同期小伙伴进步得更快;

还有一些人,我叫他们“摸得高”,比如节目中的小丛,天赋很好,容易突破自己,会给人多一些的惊喜感。

但还有一种人,叫“走得远”,九个实习生中,我觉得何拜亮格就属于这一类,她的输出总是很稳定,愿意学习,快速迭代自己。

她每次出现,你可能都会看到她比上次又往前走了一点。这样的孩子,我觉得就是在“韧性前行”,在职场里也会很受欢迎。

我记得有人问我们观察嘉宾:如果你跟九个实习生当中一个人互换命运,你最想选谁?当时马东老师说,任何人都行啊,因为比我小30岁,谁不愿意再来一次。

所以在节目中我们常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年轻真好。

他们已经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在20多岁拥有了远超我们当时的能力,并且还可以犯错误,还可以往前走。

第二句我们常说的是:他们得到的这个机会真好。

因为在真实职场中,一个实习生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内被如此密集地分配任务,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教练和导师高强度地去教你。

虽然挑战的过程可能很痛苦,但它会逼着人成长。

在进入职场之前,很多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就业”。

这几年毕业生非常多,我觉得大家都得在就业这个问题上早做打算。

先别想我一定要去哪个公司,要有怎样的待遇,一定要专业对口,而是降一降底线,尽量先工作再挑选。

长期的gap year在现在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闲在家里可能会造成几个问题:

第一,想要挑选更适合的工作,一定要有足够的信息源,在职场里的信息源,一定比宅在家里要广泛得多。

第二,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会变得自我怀疑,我是能力不够还是运气不好?这样会让自己的心态产生变化。

第三,家里毕竟有家长,身边有亲戚朋友,会形成外部的不必要压力,增添焦虑。

所以我的逻辑是,不管条件好与不好,只要进入了职场,从中获得的信息价值和成长都会多一些,接下来的选择面就会变得更大。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做过实习了,他们对于职场,对于如何规范地工作,比我们当年了解的多得多,要是再能进入一个好的平台,他们的条件比我们当时更好。

如果说作为一个在职场里摸爬滚打20多年的人,要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的话,我觉得有几件事情是值得说的。

我做记者18年,后来能成为让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记者和主持人,其实一共就做对了两件事。

大家能记住我是因为我经常出现在突发事件现场。

这样的工作需要我有经验,能够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变化。

而电视直播又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才能够完成的任务,要达成这些目的,我做的第一件事叫多举手。

每次发生突发事件,我都会举手说想去。

当然,我不会每次都被选中,但只要举手,就有比别人更大的几率,进而积攒更多经验,比别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更好的表现,形成马太效应。

第二件事,是永远记住团队最优比个人最优更重要。如果有一个锅需要背在我身上,那我一定会接。

因为那说明,前面的每一道关都没有拦住这个锅,而我已经是直播里的最后呈现了,坚决接锅,会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更愿意跟我合作。

团队最优,多举手,剩下的就是外部因素了,比如观众喜不喜欢我,领导是否重视我,都不重要了。

做到这两件事,我觉得我已经赢了。

除此之外,可能由于我之前职业的原因,有人会问我“能说会道”在职场中的重要性。

这里的“能说会道”不是我们想象的,像主持人一样的公开演讲能力。

只要是职场,就意味着一定有工作的上下游,管理的上下级。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向他人清晰表达观点,抓住重点,去打动说服别人。

这样的“能说会道”,在职场也很重要。

我在节目中说过一句话:强大的老板应该是好打交道的,能做到对事不对人。

但在现实职场中,新人在面对强势老板时,还是很难打破自己的心理壁垒。

前几天我们公司要做一个投资的行业报告,跟青少年教育领域相关。在周一的汇报会上,一个年轻同事例举了一大堆研究数据。

因为我同时也在经营一家跟青少年知识服务相关的公司,算是熟悉这一行的业内人士。

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来问我呢?

他说我有点怕跟你直接交流,怕我问的问题不够专业,你会diss我。

我说,那你也应该来问,如果你不来问,我会觉得其实你没能就近找到这样一个合适的资源。

如果你来问我我正好很忙,拒绝了你,没有满足你诉求,等于我欠了你一次。

很多年轻人都有和我这个同事相同的顾虑。其实不要怕老板忙,怕被老板diss。

如果能用到老板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用,真的去问了,会发现他们也没有那么可怕。

过去几期节目当中,我们在观察室里也说起过这个问题,很多职场新人担心犯了错误,会显得自己不那么优秀。

这其实是一个固定型思维,我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很聪明。

而另一种思维,叫成长型思维,如果我多经历一些,哪怕别人能够指出我的错误,让我能够在错误里有所收获,那我就会比之前更棒一些。

以我之前说的“多举手”为例,如果害怕举手,那么新的机会,想要提出的需求,都不可能抓住和实现。

举手至少提高了被看到的概率,让自己有更多尝试的机会。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呢?大不了就是被拒绝。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损失。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露怯,但年轻人不应该害怕露怯。

在职场中,成长型思维是有复利效应的: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又比今天好一点。

只要一个人能在尝试和犯错中有所收益,就已经比其他人跑得快走得远了。

原标题:《离开央视7年的张泉灵,如今怎么样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