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眼中的一百种蓝,上海油雕院呈现“初芒计划”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的美术作品总是能给人们带来许多意外惊喜。
澎湃新闻获悉,第五届“初芒计划(2022)——上海少儿优秀美术作品展”近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对外展出。展品除了常规性的绘画、雕塑、陶瓷、手工、综合材料之外,还出现了视频、动画等包含摄影和数字视听的新媒体作品。展厅一楼最大的一组作品是“《一百种蓝》计划”,在色环与颜料盒之外,孩子眼中和心中的“蓝”多得超出观众的想象,这是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少儿美术教育的一项长期公益项目“初芒计划”的开始。
“‘初芒计划’在成立之初。上海油雕院就定下宗旨,最大限度地承载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负责人说。
《我的自画像》,寿语琦,12岁,岩彩,60×80cm
走进展馆,能明显看到与往年相比,本届入选作品的形式和材质更为丰富多元,除了常规性的绘画、雕塑、陶瓷、手工、综合材料之外,还出现了视频、动画等包含了摄影和数字视听的新媒体作品。还有大量的作品是有意识地利用废弃的生活垃圾,或者木块、泡沫等现成材料,以及石头、陶土、树枝、纸浆、矿物质等自然材料进行创作的立体作品。
“作品展就是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少儿美术创作具有了一定的研究性、实验性和前瞻性,”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今年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共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2306件(组)参选作品,经过两轮评选,最终有126件(组)作品成功入选参展。不分主题、不分画种、不分形式。
《一百种蓝》计划,玩在艺起·创意拓展空间集体作品,9--11岁,综合,1500×200cm
展厅一楼最大的一组作品是“《一百种蓝》计划”。在色环与颜料盒之外,孩子眼中和心中的“蓝”多得超出你的想象,这就是“计划”的开始。孩子们先从开放的媒体实验中,探索蓝色的明度、色调和多样性;继而感知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蓝,天空是淡雅清爽的蓝,乐高蓝开朗的克莱因蓝,沐浴露的蓝是郁闷的灰紫蓝;紧接着就是从平面到立体,用一张平面的蓝色纸张呈现不同的蓝色,孩子们实验多样折面变化和立体造型结构,并结合光源,让“光”变成媒介,展现立体的蓝色调变化;最后一个环节延伸到美感拓展,在研究世界各国的蓝色故事和艺术家作品之后,他们调制出了自己的专属蓝色,并将其应用在创想的生活物品上,通过色彩的改变,赋予物品不同的视角感受。
“《一百种蓝》计划”展览现场
傅军也惊讶于这组作品的完整性,“这组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呈现出了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一套方法论。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我们对它的探索可以从平面到立体,由画桌进入客观世界,再回到历史与文化中。这是我们想要倡导的美育,打破应试教育的一些局限,从美术进入世界,你知道‘它’从哪里来,又可以创造出什么。”
热,陆苇颜,11岁,石头 泡沫板,高30cm
展览淘汰了大量工艺、技术精美的参选作品,傅军表示相比于过于成人化、程式化、工艺化的作品已经透支了孩子的潜力,“初芒计划”希望看到更多原创性、想象力、思想潜力。最大程度地取消作品的外在限制。
连续几届的“初芒计划”,越来越凸显出多种媒材的综合运用在少儿美术创作中的优势和实力。孩子们已不再拘泥于单纯纸本的创作,他们已能熟练运用当代艺术很多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且作品的完成度都较高。
皮影艺术,张艺琳,吴宇瞳,12岁,视频
展览大厅白色墙面上播放着一部“动画片”,这是今年结合了皮影艺术的视频作品--《皮影艺术》,作品由学生编剧本,制作登场的人物及道具,按剧本进行表演,手机拍摄,再进行后期的背景音乐和学生本人的音频录制。
在人间——棋局亦或是礼物,李随之,12岁,装置
展览作品中的装置艺术、雕塑、手工作品也颇有趣味:《在人间——棋局亦或是礼物》将人生比作棋局,因为作者喜欢透明、发光的东西,所以她将水晶树脂脱模中国象棋与日常物件的结合,留住棋盘中,同时用透明镭射糖果包装纸包裹棋子悬挂与空中,表示自由飞翔,发出自性之光;《上海宁》是用纸张糊出了一家三代人,衣服上则刷有家常上海话,生动有趣;《闪电银驹》用铝网、锡箔、铁丝创作。
闪电银驹,张孟榛,张佳纭,12岁,综合,120×65cm
《视觉的游戏》则是一个半立体的作品,观众欣赏作品的时候,需要移动的方式来看作品,不同的站位结合光源会看到不一样的街道景致,是一幅很好的互动作品。
视觉的游戏,毛一一,8岁,综合,100×80×38
古老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也在孩子们的作品中碰撞,展览上既有古老的岩彩画,也有当下的软件画、IPAD画,传统的青绿山水中也长出了高楼大厦。“他们可以举重若轻地打破成人的限制,这是少儿作品中非常宝贵的天真。”傅军感慨。
另外,由于今年上半年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孩子们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上网课,少儿艺术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今年大量的投稿作品就与跟疫情相关,比如排队做核酸、大白、网课、网上会议等等。
抗疫青蜂侠,李正岚,13岁,挤塑板,高180cm
《我们的网课系列--穿越》中,作者将电脑网课页面上的同学换成了高更、梵高、齐白石;《做核酸》是一幅4米多长的集体作品;《抗疫青蜂侠》则呈现了孩子眼中的抗疫英雄形象。傅军表示,因为展览不限主题,所以抗疫题材是小朋友们自己选择的,“疫情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艺术是一种渠道,让他们学会将情绪转移至创作上。”
窗外,于阅微,12岁,Ipad 绘画
做核酸,吴妙思等14人,10岁,油画,420×40cm
傅军认为,当代艺术的标准还在建构中,在当下发生,标准依然在不断被打破。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应该重视孩子们的作品,“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不断打破旧有,特别符合当代艺术的机制,或者说孩子和当代艺术在共同成长,所以成长过程中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初芒计划’表面展示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当下少儿美术教育理念的发展水平。上海油雕院美术馆作为一个专业机构、交流平台,希望以此来唤起全民重视基础美育,提升感性素养。归根结底,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是一种有意义、令人心仪的境界。”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8月14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