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构筑减碳生态,旭化成开始提供各类功能材料产品的碳足迹数据

文/杨思超
2022-08-08 09:06
10%公司 >
字号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形势,自2020年以来,为加快碳减排进程,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提高自主贡献的力度。作为仍在发展中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认识到其发展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对于扎根中国的企业来说,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资源配置,为实现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是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例如,作为化工行业领军企业的旭化成,始终致力于为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带来可持续的产品体验和解决方案。随着不断发展壮大,以强化“绿色转型”为战略之一,为实现“双碳”目标而不懈努力。

推动可持续发展,争做“双碳”战略的力行者

面向“双碳”目标,需要建立起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大幅减少碳排放。这便对企业提出一个高要求:将绿色低碳落实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

一直以来旭化成致力于为全球大众的“生命”与 “生活”做贡献,并在前中期经营计划“Cs+ for Tomorrow 2021”中,从绿色(G)、数字化(D)和人(P)的观点出发,努力强化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平台。

在此次新中期经营计划中,提出了"Care for People,Care for Earth"("关爱人类与地球的未来")的新理念,表明旭化成今后将继续为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据了解,旭化成将在充分发挥"多样性"和"变革力"的同时,力争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公布的新中期经营计划中,绿色转型被定位为强化经营基础的一个“重要主题”。旭化成正在推进自身温室气体减排,并为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碳中和做出贡献。由此,旭化成从温室气体减排的角度出发,从主要产品开始依次推进各个产品的CFP计算,并开始向部分客户提供信息。

通过计算CFP数据,旭化成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各个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现状,从而领先于其它企业更好更快地制定减排措施。

 提供碳足迹数据,促进供应链脱碳

工业去碳化任重道远,为了助力供应链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决定性竞争优势,旭化成已开发出各类功能材料产品碳足迹(下称"CFP":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核算平台。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观点出发,以功能材料业务领域的主要产品为核心,为供应链下游的企业提供各个产品的CFP信息,以此通过碳足迹数据,支持企业实现生产制造的碳中和。

CFP的计算方法是将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相加,然后将该数字转换为二氧化碳的当量。旭化成的CFP计算基于“从摇篮到大门”的评估,涵盖了上游材料采购和运输的排放、内部制造过程的排放以及与能源相关的排放。

为将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视化,旭化成与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的子公司NTT DATA共同建立了电子平台。针对用作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产品等的成型材料的高性能树脂产品("雷鸥娜™"、"铁耐克™"、"铁耐克™-C"、"采龙™"及"Thermylene™"),已掌握各牌号高性能塑料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可计算产品的碳足迹。该平台已于4月投入应用。

此外,旭化成还开发了另一个系统,用于计算合成橡胶和弹性体产品 Asadene™、Tufdene™、Asaprene™、Tufprene™、Asaflex™、Tuftec™和SOE™ 的碳足迹 (CFP)。此平台也已于6月开始向客户提供数据。

对于合成橡胶和弹性体产品,旭化成建立的系统明确了每种合成橡胶和弹性体产品的CFP,允许客户计算自己的CFP。这进一步促进了在整个供应链以及整个社会中减少CFP的举措。

此外,作为加快绿色转型的一部分,旭化成已开始采购源自塑料废物和生物质的丁二烯原料,将其作为溶液聚合于丁苯橡胶(S-SBR),该材料是一种环保轮胎材质。

结语:

在为中国市场带来先进的产品和超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远景下,旭化成将于2022年首次参展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技术装备展区展示包括高性能树脂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作为参展商,旭化成希望能运用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为中国各种社会课题提供解决方案,持续为各个时代创造价值。

在全球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大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旭化成作为一家今年成立整整一百年的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也在不断探索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尤其是从拥抱“双碳”目标所践行的举措中,我们不难发现,旭化成作为多年在华的外资企业,与中国国家战略相呼应,有担当,更有行动。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旭化成将继续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构建可持续未来,助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长按下方QR码图片,或保存图片由微信“扫一扫”进入 “旭化成中国”和“旭化成汽车领域”公众号,即可获取更多实用信息。

 旭化成中国

旭化成汽车领域

    责任编辑:蒋雯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