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导游威胁白领游客至少消费8000元,低价团怎么还如此嚣张?
文 | 耶律
从来不缺新闻的云南旅游,又“出圈”了。
据媒体报道,日前,7月19日至26日,刘敏(化名)和朋友报名参加了一个6天5晚的云南旅行团,两人团费共计1580元,这里面包含了吃住费用,不含机票。结果,到了地方却被多次安排购物,导游还根据不同的职业,工薪人士要求买3000~8000元的东西,都市小白领要求买8000元~20000元的东西,并威胁:知道你家地址和身份证号码。
目前,昆明市文旅局称已关注到此事,正在调查处理。
2022年7月19日,旅客在昆明站候车。随着暑期的到来,云南旅游呈现加速回暖势头
很多人都在转发这条新闻,并感慨自己幸好没去云南。经过多年旅游环境整治的云南,刚刚消停了一些,却再一次形象受损。有人甚至调侃,云南导游都学会用大数据分析了,啥人买啥货,期待不同,挨宰的价码也不一样。
这样的情形令人叹息,也发人深思。强制购物为什么痼疾难除?低价团屡屡冲击民众的认知底线,为何屡禁不绝?
两个人6天5晚游,每人只付790元,这样的价格显然是不折不扣的低价团。如果考虑到导游可能从中拿到“揽客”150元提成,则这个团肯定挣不到什么钱。怎么办?无非是“堤外损失堤内补”“羊毛出在羊身上”,游客被购物,几乎是一定的。
从刘敏等人的落地遭遇可知,团费790元,但她实际花了五六千元,有的团友竟然还花了十几万元。消费力度之大,可见一斑。而强制消费为患之烈,则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
2022年7月31日,在昆明长水机场,进港旅客在到达大厅排起长队。
很多人都记得2017年一名游客在云南被毁容的恶性事件,当时,一则“云南省副省长微服私访被购物店强迫消费”的消息,也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从那时起,针对公众极为关注的强制消费、灰色利益链以及低价团等问题,云南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市场整治行动。
客观而言,经过一段时间治理,云南游的情形明显变好。及至此次的事件发生之前,彩云之南,似乎又重新成为出游者“心的方向”。特别是今年暑期,疫情平稳,在家中憋了许久的人都纷纷出游,西北的新疆和西南的云南成为首选,甚至有“一半的游客在新疆,一半的游客在云南”的夸张说法,足见云南旅游的吸引力。
遗憾的是,只要一发生恶性宰客事件,平日里的“岁月静好”立马就消失了。低价团这种云南旅游的顽疾就真没法办彻底铲除吗?
说到底,治理低价团强迫购物乱象,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应持续保持强大的压力,不能有丝毫松懈。毕竟,与老老实实的经营比起来,低价团来钱要快;与游客的精打细算比起来,生猛的宰客来钱轻松。这就需要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时刻警觉,及时查处,将诸般不公不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一方面,也应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杜绝低价、超低价的团费。以市场的、行业的作用约束同业,避免急功近利、巧取豪夺。
此外,广大消费者本身也应多一些警觉,能够主动拒绝低价诱惑。一般说便宜没好货,而如果是便宜到“白菜价”,那就不是没好货而可能是包藏祸心了。市场从来都是双向的奔赴,消费者擦亮眼睛,很重要。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包括云南在内,各地的旅游市场正在缓慢回热,这一好的势头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