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浦江两岸贯通|云桥建设者:断点变亮点,连女儿都关心进展
2017年12月31日,黄浦江滨江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
在贯通中,浦东滨江段岸线最长,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长达22公里、开发主体多、工程量也最大。为了打通河道和建筑物造成的断点,使浦东滨江亲水步道变得流畅,浦东通过建设12座云桥打通全线所有断点堵点。这12座云桥不仅实现了贯通浦江岸线的交通功能,将慢行道、跑步道和骑行道三线合一,还与绿地、建筑、河流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真正实现了“断点变亮点”。
上海建工机施集团(以下简称“机施集团”)承建了其中跨河段6座云桥的建设任务,它们分别是——洋泾港桥、白莲泾桥、倪家浜桥、三林北港桥、三林塘港桥、川杨河桥。
储慧斌是该工程的项目经理,2017年4月底项目刚中标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欣喜,不过没等一分钟,他又开始担心起来:年底之前,建设的6座云桥要打通22公里中6个支流的断点,战线长、工期紧;6座桥等于有12个工地,地块权属单位众多,浦江岸边作业涉及面广,各方面协调工作巨大。施工及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过,经过开会动员、统一认识,储慧斌和团队成员迅速“拧成一股绳”,下定攻坚克难的决心。
6座桥的造型不一样,加工及安装方案也不一样。到5月底,除川杨河桥外的5座桥图纸均确定。到9月底,除川杨河桥外的5座桥桥梁主体结构贯通。
储慧斌的女儿只有一年级,平时他并不会跟女儿谈论工作。有一次他回家比较早,女儿还没睡觉,突然对他冒出来一句:“你川杨河打了几个棍子了?”
储慧斌哭笑不得,一是因为“小屁孩也很关心东岸贯通进度”,二是因为女儿不会说“打桩”,就说“打棍子”。不过,他至今仍不知道女儿怎么知道的“川杨河”,妻子也说没跟女儿讲过。
川杨河桥是浦东滨江12座云桥中最大也最有特色的云桥,由法国JFA建筑事务所进行方案设计,是全国首座采用了桁架斜拉索组合体系的“一跨过河”桥。整桥造型新颖,与老川杨河桥拱圈相映成趣,一“静”一“动”、一“弓”一“箭”。
它傲人身姿背后,是施工团队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
川杨河河口宽140米,因属五级航道,河中不能打桩,桥面只能“一跨过河”。最终确定的川杨河桥跨径为165米,主桥总吨位约1700吨,属特大型桥梁,也是此次工程中体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桥。
最初的川杨河桥建设方案没有通过风洞实验,只能修改图纸,对板厚、梁高进行重新计算和考虑。在6月27日图纸确定稳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加工厂采购钢板。钢材材质采用Q420D, 大部分板材厚度为60毫米,最厚板材达225毫米,由于材质特殊,采购和加工周期于8月底才完成。
储慧斌说,这样的施工进度属于“突击”,压力还是很大的。终于,在各方努力下,10月13日,川杨河桥完成水上三跨的吊装合拢。11月5日,随着最后一个200余吨的钢桥塔安装到位,川杨河桥主桥落成。
自2003年进入机施集团以来,储慧斌可以说是“战功赫赫”。“80后”的他参与主持了上海众多重大工程的建设,包括世博会中国馆桩基工程、东方明珠259米观光层改造工程、上海迪士尼明日世界钢结构工程、延安路中运量公交系统工程等。
但这是他第一次承建桥梁工程建设,因而他倍感压力。
开工前期,他特地钻研了桥梁建设相关知识,和伙伴们研究建设的难点和需要解决的困难等方法,以此来提前预估风险,并保证及时解决风险。
在7、8月的施工高峰期,上海正逢百年难遇的高温天气,钢板温度一度达到60℃,白天无法作业。在这段时间,工人们日夜颠倒赶工,每天都从下午5、6点开始工作到第二天早上9、10点。
除了历史高温,施工团队还先后经历了汛期、梅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是项目部每一位职工对岗位的坚守,保障了工程有序开展和按期完成。到项目后期,储慧斌已经加入了四五十个跟项目有关的微信群:关于安全、质量、设计……各方面都需要协调和统筹。
项目4月底中标至年底完成,项目部一直是“5+2”、“白+黑”的工作模式,储慧斌一共只休息了4、5天的时间。在4月底,他的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等他到下班到家都是晚上10-11点,孩子们已经睡了,他只能为小儿子换尿布,喂个奶。
洋泾港桥是第一个全面开放的云桥,当时,储慧斌特地带上妻子和女儿到现场观看,他说,他自豪于自己辛苦工作的成果,也感激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家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