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微软中国CTO:中国创新企业生存空间比其他国家好很多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承天蒙
2018-01-16 22:0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

1月10日,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功夫国际孵化器第二期团队DemoDay(路演日)在上海张江国际创新港举办,10支成长自功夫国际孵化器平台的路演团队展示了自己的产品。

活动间隙,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他对当下人工智能(AI)发展动力,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看法。

韦青认为,人工智能背后的源动力是数字化,有了数字化就能够用软件进行管理,一旦进入到万物互联的社会,所有的内容、交流等都被数字化后,人类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巨大变化,而微软现在正在把AI赋能进所有产品之中。

谈到中国和欧美国家中人工智能的创新方面具有文化差异。韦青认为,中国的创新企业比较专注于应用的突破和模式的创新,在基础理论的创新方面,目前还有距离。

韦青还认为,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性的引导上,中国真的很牛,但说到实际落地性的支持,中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政府不单单是花大力气,在政策上、资金上引导人工智能发展,在自身的数据开放策略方面,也应走在前面。

以下是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与澎湃新闻记者部分对话节选:

澎湃新闻:近日有外媒报道称,Excel正在被逐渐淘汰,因为缺乏云端协作功能,但我们也看到微软Office365的销量是在增长的,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

韦青: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他提出一个口号叫,“Everyday AI”,用AI赋能微软所有产品。现在的Office 365绝不仅仅是一个办公软件了。Powerpoint现在可以做翻译,把办公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现在很多办公素材是视频,人工智能可以把视频素材打上标,把视频中出现的人像全部识别出来,你只要选择某个人,就可以把这个人在视频中出现的地方找出来给你,你可以只看这个人的视频。

我是这么认为的,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你可以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期,没有任何人有这个资格或权利说“我就是对的”,因为它把一切过去的流程和方式都打碎了,每个人都必须重新建立适合新时代的办公、生活、娱乐的方式。这背后的源动力是数字化。有了数字化,就能够用软件进行管理和定义。即Software Define Everything(软件定义一切)。一旦被软件所定义,灵活度就会巨大无比。人类还有很多活动还没有被完全数字化,但一旦进入到万物互联的社会,所有的内容都数字化,所有内容的交流都数字化,全生命周期都可以全部用软件定义的话,人类的生活方式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以音乐为例,最早是黑胶唱片,然后是磁带,然后是CD光盘。内容数字化了,但CD光盘播放的过程还没有数字化,读取和存储还没有数字化。需要用唱片机光头读取数字信息。等到了数字播放器之后,内容和读取已经数字化了,但还没有联网,没有和云相连。现在和云相连后,人们听音乐都听网易云和qq音乐了。最终是变成以云存储为基础的音乐享受,现在云还在继续定义我们所听的音乐,我们可以不根据歌手去找音乐或买专辑了,而是听了几次之后网站就能知道你的爱好,向你推荐你喜欢的音乐。

这一轮的科技发展太快了,快到谁都不能说哪个好,因为都是发展阶段。刚有CD的时候,听CD的鄙视听磁带的,但他也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么多新发展等着它。

澎湃新闻:在企业创新上,中国和其他国家有没有什么不同?

韦青:从创新的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底层的技术创新,以及后续的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中国的创新企业比较专注于应用的突破和模式的创新,在基础理论的创新方面,目前还有距离。

另外我也经常和国外的创新公司交流,尽管大家都有盈利的压力,但很多人是抱着一种理想,真正想改变一件事,而不是抱着“明天就要上市”这种想法,所以这种情况下创新的动力或称为甘坐“冷板凳”的耐心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创新特别强调快速应用,这应该说是中国的优势。我们市场大,现行监管部门对创新内容的监管比较开放,会放手让你先去试。这造成中国创新企业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比很多其他国家好很多。

澎湃新闻:你在演讲中提到,当下很多人在用人工智能炒作,你如何看待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韦青:不去真正地学习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就很容易人云亦云,离真正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相去甚远。可以这样讲,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国家支持度和企业的热情方面,在全球绝对是领先地位的,这是肯定的。但在真正落地应用方面,尤其是对优质数据的采集和共享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国家,比如前一段时间澳大利亚,已经针对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出台了专门政策,让纵向部门数据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横向打通。真正进行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开发的企业会知道这有多么重要。中国的各级政府会有交通、教育、医疗,农业,工商等各类主管机构产生的大量行业垂直数据,如果能够将这些数据脱敏后与全社会共享,它们将发挥出巨大的社会价值,这也是人工智能这一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得以从概念到落地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所以政府不单单是花大力气,在政策上,资金上引导人工智能发展,在自身的数据开放策略方面,也应走在前面。战略方向性的引导,中国真的很牛。现在的重点,就要看怎样实际落地。在这方面,一个是要选择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应用场景,还有一个就是要有高质量的数据,当然,在起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面,不止是开个什么专业培训课就可以的。由于这一轮人工智能的浪潮,会对社会各阶层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产生巨大冲击,人才培养和能力升级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培训应该是全方位的,从国家层面来看,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大众“人工智能”扫盲运动,否则全社会很容易陷入要么是盲目的悲观,要么盲目乐观的地步。其实人工智能其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机器能力,所有人类应该积极拥抱这种能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